段運動,代俊利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大腸癌是消化道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2014年WHO在世界癌癥大會上指出,大腸癌發病率位于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三位,2012年世界癌癥協會統計大約有69萬人死于大腸癌[1]。大腸癌的發病有很多因素,由于其發病機理較為復雜,截止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共性的說法,根據相關的文獻資料可知,大腸癌的發病與微衛星不穩定有很大的關系,錯配修復基因是造成微衛星不穩定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說是由于錯配修復蛋白(Mismatch repair, MMR)的表達缺失造成的[2]。本研究通過免疫組化SP方法研究MMR的表達,并分析其表達情況對大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影響,希望可以找到該種蛋白是如何影響大腸癌的發病及在不同部位大腸癌中的表達意義。
1.1臨床資料:收集的資料來源于承德市中心醫院。病例為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確診的大腸癌患者,患者的年齡在37歲到71歲(平均57+6.41歲),共計168例。在這168例患者中右半結腸癌、左半結腸癌和直腸癌的人數分別是47人、92人和29人。所有病例的診斷均是按照2015年中國結直腸癌診療標準進行判定的,而且這些患者在進行診斷之后均沒有接受過放化療及生物治療,而且具有詳細的臨床病理資料,其中選用的對照組為與腫瘤相距5cm的正常大腸黏膜(78例)。
1.2方法:本研究中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對MMR進行分析和研究, MLH1、MSH2、MSH6、PMS2這四種錯配修復蛋白,全部正常表達,認為MMR正常。若只要有一種不表達,就可以認MMR缺失,也就是錯配修復出現缺陷。免疫組化試劑均購于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有限公司。
1.3結果判定:四種錯配修復蛋白(MMR):MLH1、MSH2、MSH6、PMS2,陽性表達均位于細胞核。為了試驗的完整性和科學性,以陽性腫瘤細胞周圍的正常上皮細胞、淋巴細胞作為對照。腫瘤細胞核呈現棕黃色為陽性表達。
1.4統計方法:本次研究數據處理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在168例大腸癌組織中MMR蛋白表達缺失組(dMMR)27例(16.07%),MMR蛋白無缺失組(pMMR)為141例(83.93%),78例癌旁正常大腸黏膜組織MMR蛋白表達缺失組(dMMR)56例(71.79%),MMR蛋白無缺失組(pMMR)為22例(28.21%),MMR蛋白在大腸癌中與正常腸黏膜中的表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MMR蛋白在大腸癌及正常腸黏膜組織中的表達n(%)
2.2在168例大腸癌組織中MMR蛋白表達缺失組(dMMR)27例(16.07%),MMR蛋白無缺失組(pMMR)為141例(83.93%)。在47例右半結腸癌中,dMMR為19例(40.42%),在左半結腸癌和直腸癌中dMMR分別為5例(5.43%)和3例(10.34%),dMMR在不同部位大腸癌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有淋巴結轉移組和侵透肌層組dMMR要明顯低于無淋巴結轉移組及侵犯肌層組(P<0.05),見圖1、表2。

表2 MMR蛋白表達與大腸癌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n(%)

圖1 MLH1、MSH2、MSH6、PMS2在大腸癌中的表達
惡性腫瘤的病因不明確,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正常的人體中存在一套完整的DNA修復系統,如果修復機制出現異常,可引起基因突變導致癌變。作為消化道常見腫瘤之一的大腸癌,根據不同的分子變異基礎,可以將病因分成兩種類別。第一,就是染色體不穩定(CIN),第二,就是與dMMRT相關[3,4],這其中有大約15%大腸癌的發生與微衛星不穩定(MSI)相關,而錯配修復基因的改變是導致MSI的直接原因。MMR蛋白在修復機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識別DNA復制過程中出現的錯配堿基,并進行水解和修復,從而維持遺傳物質的穩定性[5]。研究[6]發現如果大腸癌患者處于MSI的Ⅱ和Ⅲ期,那么采用5-氟尿嘧啶對其生存期的意義并不是很大,所以在使用該藥物來分析病癥的時候可以利用MSI作為預后和療效預測的一個基本生物指標。而且MSI機制引起的大腸癌,相對于其它原因引起的大腸癌來說預后相對較好,在機體中發生轉移的概率也比較低,并且該機制引起的大腸癌對一些化療藥物的敏感度不高,比如5-氟尿嘧啶和順鉑等,但是對伊利替康比較敏感,放療敏感性也會較高[7]。現在對于子宮內膜癌也進行錯配修復蛋白檢測,如果MMR基因的胚系發生了突變,那么很有可能是Lynch綜合征的病因,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就可能會引起大腸癌、卵巢癌等衍生病癥,所以檢測MMR蛋白不僅可以篩查Lynch綜合征,還可以進一步降低患者家族的致病率。目前免疫組化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MMR蛋白檢測,其準確率與PCR技術相似,而且操作相對簡便,費用更低,因此被科研機構和醫院所用[8]。對于dMMR結直腸癌的病例,其具有的典型特征有:發病年齡早;右半結腸多見;黏液腺癌為常見組織學類型;Crohn's樣淋巴細胞反應常見;一般預后較好等[9]。本研究采用免疫組化SP方法來分析MMR蛋白在大腸癌中的表達,其中在168例患者中,MMR無缺失141例(83.93%),MMR缺失27例(16.07%),同時也顯示MMR蛋白表達與腫瘤發生部位相關,MMR蛋白缺失組中右半結腸(17/47,40.42%)、左半結腸(5/92,5.43%)、直腸(3/29,10.34%),很明顯右半結腸癌MMR蛋白缺失明顯高于其它部位,而且從病例來看右半結腸癌淋巴結轉移率低及侵犯深度淺,這可能說明,發生右半結腸癌的途徑與左半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病因有差異,并且相對來說右半結腸癌預后可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