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墨菊, 孫向軍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河北 廊坊 065000)
卒中相關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腦卒中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由于原發(fā)病腦卒中患者出現(xiàn)意識、運動、吞咽等功能障礙、且伴隨顱高壓,出現(xiàn)惡心嘔吐,導致誤吸,極易發(fā)生SAP,是導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死亡的常見危險因素[1,2]。早期預測SAP,并對已經發(fā)生SAP的患者進行病原學診斷,積極采用抗生素治療,對減少死亡率、致殘率,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血清PCT、CRP/Alb比值水平,結合痰培養(yǎng)和血清病原學抗體的檢測結果,探討PCT和CRP/Alb比值對SAP發(fā)生以及病原體種類的預測價值,現(xiàn)匯報如下。
1.1一般資料:收集將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間于本院接受診治的腦卒中合并相關性肺炎患者368例作為觀察組,對痰培養(yǎng)結果陽性和陰性為依據,進行分組,痰培養(yǎng)陽性組211例,痰培養(yǎng)陰性組157例;以同期以腦卒中住院,但未發(fā)生肺部等感染的患者330例,作為對照組。急性腦卒中納入標準[3]:①患者急性首次發(fā)病,或既往卒中未留明顯后遺癥,本次發(fā)病72h內入院;②局灶神經功能缺損,少數表現(xiàn)為全面神經功能缺損;③出現(xiàn)相應癥狀24h以上,④影像學檢查有責任病灶,⑤排除非血管性病因。SAP診斷標準[4]:急性腦卒中發(fā)病后,經胸部X線及CT檢查有新出現(xiàn)或進展性炎性病變,并伴有以下2個以上肺炎表現(xiàn):①新出現(xiàn)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②肺部聽診有細濕羅音,③體溫≥38.5℃;④外周血白細胞計數≥10×109L-1或<4×109L-1。排除標準:①入院前已發(fā)生肺部感染或存在其他可能加速患者死亡疾病患者;②發(fā)病24h內出現(xiàn)肺炎或死亡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廊坊市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 法
1.2.1收集所有入組患者的人口學資料和疾病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意識狀態(tài)、臥床時間、合并基礎疾病、吸煙史、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礙、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5]、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史。
1.2.2患者入院后24h以及發(fā)生SAP后24h內采集外周靜脈血,并采集SAP患者的痰液,完成指標檢測。
1.2.3PCT和CRP/ALB的檢測: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2.4病原體培養(yǎng)和鑒定:SAP患者漱口。收集SAP患者深部痰液,應用VII'EK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法國梅里埃公司)進行鑒定[6]。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相同菌種標本,如果收集時間在5d內,為同一菌株,不重復進行統(tǒng)計。嚴格按按全國細菌培養(yǎng)操作規(guī)程完成,并進行藥敏試驗。
1.2.5病原體免疫學鑒定:利用免疫學方法檢測SAP患者血清中不同病原體的抗體,進行血清學鑒定。

2.1各組患者的人口學資料和病情等情況:SAP發(fā)生與腦卒中患者的年齡、護理規(guī)范程度、意識狀態(tài)、臥床時間、合并基礎疾病、吸煙史、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礙、GCS評分存在相關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性別無相關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的人口學資料和疾病情況n(%)
2.2SAP患者痰培養(yǎng)和血清學鑒定情況:368例SAP患者中,211例痰培養(yǎng)結果陽性,感染檢出率是57.3%,其中79例為革蘭陽性球菌,占37.3%,91例為革蘭陰性桿菌占43.0%、17例為真菌,占8.2%,其他24例,占11.4%。常見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桿菌、鮑曼不動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白色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通過檢測SAP患者血清學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細菌感染243例、占66.3%,病毒感染56例、占15.2%,支原體感染43例,占11.7%,其他26例,占7.1%。
2.3各組患者PCT和CRP/ALB的變化:SAP組患者CRP水平顯著高于非SAP組患者(P<0.05),兩組Alb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SAP組患者CRP/Alb比值顯著高于非SAP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各組患者血清PCT和CRP/ALB水平比較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和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腦卒中發(fā)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均不斷提升,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語言、吞咽及肢體功能障礙,這些癥狀也是腦卒中患者發(fā)生SAP的主要原因,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7]。此外,腦卒中患者長期臥床、或者必須接受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等侵入性治療,也是增加SAP發(fā)生主要因素。患者一旦發(fā)生SAP,必須及早病原學診斷,選擇合理抗生素等藥物治療。因此,需要早期預警和經驗型選擇抗菌藥物提供依據。本文通過SAP發(fā)生相關危險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SAP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60歲、意識昏迷、臥床時間≥7d、合并基礎疾病、吸煙史、護理不當、侵入性操作、應用抗菌藥物、吞咽障礙、GCS評分<9分等,其中,年齡、意識狀態(tài)、臥床時間、合并基礎疾病及吸煙等患者目前患者存在的風險因素,為不可控因素,但可以通過合理護理、減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早期應用抗生素等可控因素,減輕患者病情,提高治療效果,并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早期提出預警,并監(jiān)測PCT和CRP/ALB水平,在完成痰培養(yǎng),細菌學鑒定和血清學鑒定同時,盡早給予合理藥物干預,挽救患者生命[8]。
PCT是降鈣素的前肽物質,生理狀態(tài)下血清水平極低,一旦發(fā)生細菌感染,其表達水平急劇升高,且與感染程度呈正相關關系,臨床常用作評判細菌感染的關鍵指標[9]。CPR(血清C-反應蛋白)主要反映機體內各種感染及非感染性炎癥的較敏感的應激指標,是一種全身炎癥的非特異性標志,特異性較差。SAP患者疾病本身以及繼發(fā)發(fā)細菌、病毒還是支原體等各類病原體感染,CRP均會升高;Alb是唯獨由肝細胞合成含580氨基酸的一種蛋白質,能夠反映肝臟合成功能,是評價人體營養(yǎng)狀態(tài)最直接、可靠的生物標志,發(fā)揮維持滲透壓和酸堿緩沖等生理功能[10]。本文結合血清ALB,以CRP/ALB的比值,作為評價SAP患者的診斷指標,既反映了患者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又體現(xiàn)了患者特異性或非特異性炎癥反應的表達水平。本文發(fā)現(xiàn),SAP發(fā)生后,血清PCT和CRP/ALB顯著高于非SAP腦卒中患者,且在細菌感染時,表達水平高于支原體、真菌和病毒,有助于病原學的分類診斷,輔助抗生素選擇,挽救SAP患者生命。但如果需要病原學具體種類的鑒定,需要進行細菌培養(yǎng)、免疫學鑒定和分子生物學鑒定,但后三者需要時間較長,技術條件較高,不能及時提醒臨床醫(yī)生早期選擇抗生素種類。
總之,血清PCT和CRP/Alb比值在SAP患者中升高,特別是細菌感染時,升高更明顯,二者可能作為SAP患者早期病原學診斷的預警指標,對早期診斷擬合抗生素選擇具有重要意義,有較大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