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永康,謝 朝 Guan Yongkang & Xie Zhao
(南開大學,天津 300071)
火塘是古羌人的文化遺存也是羌族的重要生活設施,在羌族的文化中,火塘既是羌族人情感的寄托,也有著深刻的宗教內涵,作為與先祖溝通的媒介與橋梁,火塘是羌族宗教生活的寫照,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1]。羌族人對火塘的崇拜首先源于對火塘的敬畏,在羌族神話傳說中,火塘具有象征火神的內涵,每家的火塘是火神的留居之處,因此羌族人民對火塘具有崇拜和依賴心理,包含著濃厚的倫理觀,是具有羌族顯著特征的文化載體之一[2]。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盆地外圍山向西部高山高原過渡的地帶,地勢由平原向山地和高原過渡,受西北,東北,西南三個方向的自然山體擠壓和北部曾頭溝的沖擊,是一個典型的封閉式的中高山峽谷區,兩側山體植被較少,以草本、灌木為主,大面積泥石裸露(圖1)[3]。楊家大院位于桃坪羌寨的中部,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作為古寨歷史上的大戶人家,名望人士的居所,楊家大院頗具氣勢,共六層之高,各層功能各不同,底層為水網系統、二層為會客廳堂和客房區,三層為議事火塘,四層為儲藏層,五層、六層為半陽臺結構的曬臺,各樓用木梯上下[4]。用。火塘坑是低于室內地面約380mm,長約1880mm,寬約1600mm的方形凹坑,坑的四面由木板包貼,凹下去的高度使其代替了板凳的作用,人可直接坐在臺基上,平時四面的座位上會鋪上動物的皮毛,可以坐、躺、睡午覺(圖2)。掛火塘的外形類似于一個四方桌,桌面由條狀的木頭拼接而成,結構拼接采用了榫卯結構,整體面朝下,四角朝上,倒掛在距底面約2400mm處,桌面長寬約1800mm,厚約130mm,桌面上掛有不同高度的掛鉤,用于懸掛肉類(圖3)。
羌族火塘造型獨特,功能明確,且充分做到了因地制宜。楊家大院的火塘是典型的凹坑型火塘,整體由火塘支架,火塘圈,火塘坑,掛火塘構成。火塘支架是由三個“L”形的支架組成,材質由原始的白石變化為更易使用的鐵制,其整體造型類似于羊角形,支架的高度約335mm,長度約420mm,寬度最寬處約65mm,最窄處約50mm。三個支架位置分別位于指針12時、5時、8時位置,支架主要起到支撐鍋具的作用。火塘圈是由平均直徑約800mm,厚約30mm的鐵和銅打制而成,同樣起支撐作
火塘在羌族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羌族人生活的中心,無論是生活上的吃飯待客還是精神上的祈福禱告,都是圍繞火塘展開的,雖然看似火塘的結構簡單,但是設計的細節巧妙且合理,處處體現了人性化。
火塘經常會搭配各式的鍋具來使用,因此鍋具的受熱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燒飯的質量。經測量,在使用時鍋具底部距地面高度約380mm,通過實驗,這一高度正好處在火焰的外焰范圍,鍋具能夠吸收足夠的熱量,滿足了生飯時所需的溫度。同時三個支架使用時的三個受力點均位于距前端約300mm的位置,這三個受力點分別形成了近似等腰三角形的穩固結構,并且整體向火塘中心凹陷,因此在使用過程中,鍋具牢牢的卡在了支架臂上,擁有很強的穩定性(圖4)。
火塘坑在設計時也很有講究,主要體現在臺基的高度與臺基距火塘中心的距離上。根據人體工程學相關數據,確定臺基面的高度時應當以坐姿腿彎曲高作為參照,理想的臺基面高度應當比腿彎高略低一點,這樣就可以避免就坐者的大腿緊貼在坐面前緣,也避免了發生腿短的人坐立時腳碰不到地面的現象。根據我國人體尺寸測量數據,P5(第五百分位)女子坐姿腿彎高為342mm,P5男子為383mm,再加上鞋高,鞋高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在產品設計中應用人體尺寸百分位數的通則》的要求,男子增加25mm,女子增加20mm,再加上著裝修正量10mm,合理的臺基高度取值應當在370mm~410mm區間,經測量,楊家大院的火塘臺基高度為380mm,處在該區間范圍內,并且根據當地走訪調研,當地人身高普遍較矮,略低于P5男女的坐姿腿彎高,而380mm的高度正好處在區間的較低值,因此火塘臺基的高度十分合理[5]。
臺基距火塘中心的距離應當以坐姿時手能觸及的范圍尺度為依據,根據P5男性的人體模型,可知坐姿時手便于觸及的范圍是200mm~800mm,較難觸及的范圍是800mm~1200mm,不能觸及的范圍是大于1200mm,經測量,楊家大院的臺基距火塘中心距離約為700mm,距火塘圈距離約為400mm,因此使用者在使用火塘時,不用起身便可完成大部分的操作(圖5)。
掛火塘的主要功能為消防和熏制,在使用火塘的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煙霧,煙霧中時長會伴有燃燒的火星,掛火塘可以防止燃燒的火星上揚,引燃上層的物品引起火災。雖然掛火塘的材料是木頭,但是得益于長期煙熏的作用,木頭表面附著了一層黑色的物質,使得其能防火防蛀。同時,在掛火塘上有幾組長短不同,形狀各異的掛鉤,用于懸掛需要熏制的食物。對比人立姿工作范圍,以第五百分位的男性為基準,可觸及的最高高度是2100mm,最順手的高度為700mm~1800mm,當物體處于地面以上1100mm~1650mm高度,并且在身體中心左右460mm范圍內時,大部分人可以在直立狀態下達到身體前側460mm的舒適范圍(手臂處于身體中心線處操作),最大可及弧半徑為540mm。掛火塘桌面距凹坑底部距離2100mm,距臺基約1700mm;掛鉤平均距凹坑底部約1450mm,距臺基約1100mm。根據不同的高度和距離,當使用者站需要觸及掛火塘桌面的高度并完成操作時,可以選擇站在臺基上;當使用者需要使用掛鉤并完成操作時,可以選擇站在凹坑底部,這兩種模式均在第五百分位男性最順手的觸及高度范圍內(圖6)[6]。

■圖1 桃坪羌寨周邊自然環境

■圖5 火塘位置示意圖

■圖6 掛火塘位置示意圖

■圖7 位置關系圖

■圖8 空間動線圖

■圖2 楊家大院火塘

■圖3 懸掛肉類示意圖

■圖4 火塘立面圖
火塘和灶房構成了羌族的廚房,灶房是準備飯菜的地方,灶房內有儲水的罐子,切菜揉面的工作臺,也有做飯需要使用的各種工具。而火塘既是燒飯也是烤火、取暖、議事的地方,功能更近似于客廳。灶房與火塘之間以一個半開放式的門相隔,門上有一個400*400mm大小的用來傳遞飯菜和工具的方形窗口,做飯的人也可以通過這個窗口觀察火塘的情況,同時,在火塘區域的人也可以通過此窗口觀察灶房的情況。
羌族人的火塘禮儀,既體現了對火塘的尊崇,也是家庭內在聯系的體現[7]。正因為如此,圍繞火塘,有非常嚴格的尊卑之分,不同身份、不同輩分的人在火塘周圍的位置,都有不可違背的明確規定[8](圖7)。靠近神龕一邊是最尊貴的位置(圖7中①),是家中老人、長者、德高望重者所坐的地方,人在神龕和透過窗戶的陽光襯托下顯得十分神圣,并且這個位置視域最為開闊,可以觀察屋內的一舉一動。神龕正對一邊是家中男性與客人的位置(圖7中②),這一位置與老人長輩面對面相坐,是與老人長輩交流最多的位置。靠近大門是孫子、孫女等晚輩的位置(圖7中③),靠灶房的一邊是家中婦女的位置(圖7中④),也是最方便添柴加火與端菜燒飯的地方。這兩個位置都是在老人長輩的兩側,視域較為狹窄且方便走動,是等級較低的位置。
空間動線決定了空間的合理性,動線的節奏和秩序可以反映空間的使用方式和生活特點,優秀的動線甚至可以帶給使用者體驗的感動,羌族火塘的形式之所以能保留下來,與合理的動線是密不可分的[9]。
①號位置在神龕之下,也是整個火塘最為封閉的位置,不便行動,因為①號位置上的人地位最高,當其有任何需求時,只需招呼其他位置上的人即可。②號位與③號位的動線基本相同,處在靠外側的位置,距離大門中庭較近,行動較為方便,出入自如,主要動線是由中庭到火塘或火塘到中庭,很少去往灶房等地,這是由其年齡和地位決定的,②號位與③號位上的人基本上都是男性和晚輩,大多時間都是聽從長輩教化,以及簡單的圍繞火塘為主的運動。④號位是動線最復雜的位置,婦女要負責生火做飯,需要在灶房和火塘之間來回走動,除此之外,也需要照顧和服務其他位置上的人。④號位主要有三條動線,一是火塘和灶房之間的往返走動,二是火塘與間隔窗之間的往返走動,三是圍繞火塘的運動。第一條動線使用率最高的動線,餐前的準備到餐后的收拾,都是在這條動線上發生的;第二條動線是④號位的人到達間隔門的小窗端取灶房的飯菜時使用的;第三條動線是④號位的人為他人服務時使用的動線(圖8)。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我們的生活中,長輩和子女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親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家庭關系如何協調已經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但是在以楊家大院為代表的羌族家庭中,并不存在這一問題,主要的原因就是“火塘式家庭秩序”的存在[10]。火塘除了燒火做飯外,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了家庭聊天議事的場所,方形的圍合形式使得坐在這里的人能夠面對面的坐下。在火塘的家庭秩序中,長者是這一秩序的核心,作為家中地位最高的人,通常是話題的發起者,無論長者提起什么話題,其他人都會參與進來,話題可以是家中瑣事,也可以是孩子們愛聽的神話故事,人們在這種交流中,性格會變得開朗外向,家庭中任何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這一平臺進行交流溝通,避免了彼此之間不必要的誤解和沖突,長者作為德高望重者,人生閱歷豐富,通常情況總能提出中肯的建議和辦法。這就是為什么說羌族人們的生活是以火塘為中心的,這里的中心并不是指位置上的中心,是指一種精神上的依賴和信仰[11]。相比較我們城市的生活,家庭缺乏一個供成員交流溝通的場地,成員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在自己的空間內生活,雖然在吃飯的時候大家會坐在一起,但沒有形成一種凝聚關系,也就是在精神層面沒有形成寄托性[12]。
好的設計是適合的、解決問題的、帶動性的、有責任感的,楊家大院的羌族火塘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不僅適應了桃坪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能夠保存至今,同時構建了家庭內部的生活模式。無論是火塘自身的尺度關系、功能分配還是空間布局都很好地適應了桃坪地區人民的使用習慣,既有鮮明的特點,又有極高的實用性,是羌族人智慧的結晶,且對當今無論是家具還是空間設計都有極高的學習和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