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煒,沈華杰,吳章康,梁艷君 Su Yanwei & Shen Huajie & Wu Zhangkang & Liang Yanjun
(西南林業大學,云南昆明 650224)
以劍川木雕為代表的滇西北傳統木雕是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特色技藝,也是民間傳統手工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1]。筆者通過深入滇西北傳統木雕生產基地調研和與木雕技藝傳承人深度訪談發現:年輕的木雕手工傳承藝人越來越少,而年長的木雕手工藝人因傳統“約定俗成”規范體系的思維定式,導致他們很難對木雕作品進行再度創新設計。因此,必須注入新鮮血液,對木雕技藝實現“自我創新”[2],才能使滇西北傳統木雕技藝重煥生機。基于此,嘗試將滇西北木雕藝術運用到現代家居設計中,設計出符合現代消費審美且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產品,為實現滇西北傳統木雕技藝的保護與活態傳承提供新思路[3]。
滇西北傳統木雕雕飾題材內容十分豐富,從神話傳說、宗教故事到吉祥圖案、花鳥、動植物、人物的表現無所不包,且都擁有故事與傳說,寓意深遠[4]。通過實地調研,對獲得的684張圖片進行歸類整理,按照雕飾題材的相似性,將其分為八類。第一類是反應當地民俗風情和生活體式的植物花卉類題材,它是使用頻率最高的題材,如卷草紋、梅蘭竹菊“四君子”等;第二類是體現滇西北人民圖騰崇拜的動物類題材,如龍紋、鳳紋、麒麟、十二生肖、邪馬圖案等;第三類是動植物組合類,也是使用頻率較高的題材,如香草龍紋[5]、松鼠葡萄等;第四類是反映宗教、神話創造的人物故事類題材,如竹林七賢、八仙過海、漁樵耕讀等;第五類是反映對先人歷史遺跡追求的博古類圖案,如暗八仙圖案;第六類是反映滇西北人民傳統審美情感的幾何類題材,如馬蹄紋、祥云紋、回紋、人字紋和卍字紋;第七類是寄寓山水思想與人文情懷的人文風情類圖案;第八類是近年來涌現出的創新圖案,多為年輕木雕藝人的創作作品,思想創新,在構圖上多“留白”處理,如枯木創作、“新生”等木雕作品(圖1)。
滇西北傳統木雕雕刻技法極具特色,浮雕、高浮雕、圓雕、透雕、鏤空雕(多層)、線雕等各種手法交互使用[6],其中以多層鏤空雕刻配合浮雕最具特色。在滇西北傳統木雕中,線的應用是極為重要的,有的直接以刀代筆進行勾勒,體現線條的深淺、曲直的延續和變化。此外,滇西北傳統木雕大量采用斜榫、十字榫、燕尾榫等工藝[7],區別于其它地區榫卯結構平直的工藝,使得木雕作品結構緊密牢固,結實耐用。
滇西北傳統木雕造型線條似行云流水,節奏感強烈,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在藝術構圖表現上,多運用對稱、均衡、虛實等手法[8],剛柔并濟,虛實相生,表現出不同的結構層次和質感特征,同時將繪畫線條和雕刻技藝有機結合,具有較強的藝術性。木雕作品主題鮮明,構圖豐滿,形象豐富多變,耐人尋味,具較強的藝術效果和視覺沖擊力,同時將木雕師傅們精湛獨到的雕刻技法深深融入其中(圖2)。
滇西北傳統木雕題材圖案內容豐富,寓意美好,其圖案形式和視覺元素充分彰顯了滇西北地區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是進行地域特色產品創新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選擇最能代表滇西北傳統木雕的圖案,通過對其簡化、抽象、重構等提煉,從造型、色彩、功能、材質搭配等方面進行設計創新應用,設計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現代設計衍生品。
將滇西北傳統木雕應用于現代設計,不但要考慮木雕傳統文化的因素,還要考慮現代技術和消費者的審美情趣。因此,不僅僅是對傳統木雕形態元素的生搬硬套,而是需要將現代的設計思想、技法、材料、風格融入到新產品中,創造新的設計元素和產品形式,使木雕技藝和民族地域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滇西北傳統木雕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白族的民族文化藝術,因此,可結合白族其它特色元素如民居、家具、大理石藝術、扎染、建筑藝術等來豐富地域特色產品的造型形式。另一方面,可采用現代設計方法,將滇西北傳統木雕應用在家具、家居、文創產品和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中[9],拓寬其設計應用范圍,豐富地域特色產品的類型。
2.4.1 直接應用
滇西北傳統木雕圖案題材、雕刻技法以及裝飾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對于一些造型形式簡單的圖案,可直接應用于現代設計中,使其較為直觀地體現滇西北傳統木雕文化和民族特色。

■圖1 “新生”木雕作品

■圖2 滇國慶舞木雕作品

■圖3 茶幾設計

■圖4 沙發設計

■圖5 邊柜設計

■圖6 創意臺燈設計

■圖7 金屬材質書簽設計

■圖8 不同色彩搭配的書簽設計
2.4.2 化繁為簡
對于滇西北傳統木雕中較為復雜的圖案形態,在應用時可對其進行概括、簡化提煉,取其主體,去掉次要的枝節,以最少的筆觸達到最好的圖案效果,既保留原型的神韻,又提煉出符合時代特征的審美元素。
2.4.3 元素重構
在設計構思時,可以依據現代設計的構成方法和原則,對傳統木雕圖案元素進行分解和重構,提煉出原構圖藝術中有用的設計元素和設計符號,再運用重疊、重復、組合變化等手法重新構圖,得到一些富有時代特色、鮮活生命力的現代元素[10]。
2.4.4 創新與傳承
滇西北傳統木雕圖案的創新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對木雕文化及圖案的繼承,即在傳統圖案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新和改良;二是將木雕圖案與現代材質(如玻璃、金屬)相結合,重新組合產品的功能,使其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體現產品的時尚感。
選取滇西北傳統木雕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卷草紋、回紋和卐字紋,通過研究這些圖案紋樣的走勢及構圖規律,對其進行簡化、抽象提煉,重構紋樣走勢,獲得新的裝飾紋樣。將這些紋樣用于客廳家具設計中,包括沙發、茶幾和邊柜三件家具產品。選取經提煉完成的紋樣,以淺浮雕和鏤空雕的技法形式應用于家具的局部雕刻裝飾。色彩上以木材本色局部搭配黑色、紅色作為點綴,材質上通過添加玻璃進行材質搭配,提升產品的現代感。
圖3所示的茶幾設計,通過重構家具的點、線、面設計,將所提煉的三種紋樣以局部雕刻裝飾的形式點綴家具形態,正面運用卷草紋來鏤空裝飾,側面采用卐字紋作為鏤空裝飾,增添家具的輕盈感。圖4所示的沙發設計,在扶手處采用回紋裝飾,靠背處采用卷草紋雕刻裝飾,整個家具造型簡潔,配上布藝坐墊,給人清新明快的視覺感受。圖5所示的邊柜設計,柜門采用卐字紋鏤空裝飾,把手處采用經重構設計后的回紋裝飾,并結合白族典型的黑、紅兩種家具用色進行裝飾,突顯出濃郁的民族特色。
裝飾擺件和臺燈是室內裝飾設計的重要元素。該方案選取滇西北傳統木雕的代表性圖案“鷺鷥登蓮”,將擺件的裝飾功能和臺燈的照明功能結合,設計出一款創意臺燈(圖6)。材質上,將木材和金屬材料進行搭配,脫離了滇西北傳統木雕單一的木材形式。功能上,白天可作為工藝裝飾品來欣賞,夜晚打開光源就是一盞臺燈,實現了裝飾功能和實用功能的統一。同時,該木雕圖案寓意學業一路連升,仕途順暢,表達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盼和愿景。
書簽是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常出現的小型工藝品,能留住人們閱讀的腳步,是閱讀過程中很好的輔助工具。如意紋是滇西北木雕中的代表性圖案,其圖案造型是靈芝草的變形,常常以卷曲的形式出現,與其它圖案搭配,共同構成吉祥圖案。該書簽系列選取如意紋中的元素進行設計,采用金屬材質,運用鏤空技藝,書簽輕薄,是滇西北木雕藝術在材質創新上的嘗試。造型上以如意紋圖案為主要元素,外部結合靈芝草的造型,采用曲卷紋樣,內部曲卷的同時采用對稱結構。為方便拿取,借鑒團扇的形式,加上手握的柄,整體造型曲直結合,在滿足書簽使用功能的同時增添了靈動性。色彩上,可采用簡潔明快的金屬色,也可采用不同色彩進行搭配,突破滇西北傳統木雕藝術中的單一色調,提升產品的時尚感(圖7-圖8)。
滇西北傳統木雕具有明顯的地域文化色彩,又融合了白族少數民族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木雕圖案進行產品設計實踐,探討傳統木雕藝術在家居設計中的創新應用,這對挖掘、傳承和保護滇西北傳統木雕技藝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設計實踐部分探索了滇西北傳統木雕在現代設計中的創新應用,是對滇西北傳統木雕技藝保護和傳承的有益嘗試。滇西北文創產品市場是滇西北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11-12],后續將拓寬設計思路,將傳統木雕技藝的精髓應用于旅游文創產品設計,進一步豐富滇西北傳統木雕技藝的產品類型,推動優秀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