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在柒 陸 俊 李榮京 李 治 珍李蘭
(貴州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貴州貴陽550005)
貴州金花茶的模式標本于1958年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曹子余先生采自貴州省冊亨縣山區,被鑒定為中越山茶(Camellia indochinensisMerr),1993年昆明植物所的閣天綠等將其定名為貴州金花茶[1],但張宏達等進一步將分布在冊亨的論證為離蕊金花茶(Camellia liberofilamentaH.T.Chang et C.H.Yan)[2],分布于貴州省南部羅甸縣大亭鄉的金花茶為貴州金花茶。貴州金花茶自然分布地域狹窄、種群數量少,加之遭受人為采挖、生境破壞等影響,如今野生植株數量甚微,野生種群處于瀕危滅絕的狀態。
貴州金花茶除了歸屬金花茶組共享“植物界的大熊貓”“茶族皇后”等聲譽外,其皆具觀賞價值、開發應用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其花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富含微量元素、氨基酸,以及黃酮、多糖等400多種人體必需的活性成分物質[3-5]。前期研究表明,貴州金花茶除具備茶飲保健功能外,還具有藥用功效,尤其在眼疾、皮膚病、心腦血管類后遺癥、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脂和腸胃消化系統等疾病康復方面均有不俗表現[6-9],具備食用和藥用開發價值。
簡單重復序列間區(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10]分子標記技術的引物設計簡單,多態性豐富,重復性好,成本低,同時兼有擴增片段長度多態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簡單重復序列標記(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和隨機擴增多態性DNA標 記(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分子標記的優點,已被應用于植物品種鑒定、遺傳圖譜構建、基因定位和輔助育種等研究[11,12]。
近年來,貴州省羅甸縣把金花茶產業作為發展地方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的主抓產業,但是產業發展面臨種苗繁育、種植問題,尤其是急需摸清種質資源特征,因此要把好種苗源頭關。因此,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標記技術,開展對現存資源遺傳多樣性和DNA指紋圖譜特性的研究,對進一步深度開發和利用貴州金花茶奠定理論基礎。
貴州金花茶(Camellia guizhouensisS.Y.Liang et T.L.Ming)新鮮葉片分別采集于羅甸縣冒井鎮大亭社區原生地周邊村寨、羅甸境內企業以及貴州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樹木園引種植株(見表1)。試驗采用3個原生植株和8個引種植株,將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作為對照。

表1供試樣品采集信息
由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設計100條ISSR引物序列UBC,編號依次為UBC 001~100。DNA提取試劑盒、瓊脂糖、Good View核酸染料、100 bp DNA ladder、2×Tap Master Mix和50×loading Buffer等均為BIOMIGA公司產品。
1.2.1 DNA提取及檢測。稱取0.5 g新鮮葉片,液氮磨碎,使用BIOMIGA公司試劑盒提取DNA樣品,經1%瓊脂糖凝膠電泳,電泳條件為110 V、30 min。將成功提取的DNA樣品放入-40℃冰箱保存。
1.2.2 PCR擴增及檢測。使用上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成的100對ISSR引物進行PCR擴增,選出其中多態性條帶較好的20對引物進行多態性擴增。PCR反應體系為總量20μL,其中2×Tap Master Mix 10μL、引物2μL、DNA模板1μL、ddH2O 7μL。
PCR擴增程序如下:95℃預變性5 min,95℃變性30 s,52℃退火30 min,72℃延伸30 min,35個循環,72℃退火5 min。
PCR檢測采用2%瓊脂糖凝膠電泳對PCR擴增結果進行電泳,電泳條件為電壓110 V、80 min。之后在Tanon-2500數碼凝膠圖像分析儀上拍照保存,進行條帶分析。
1.2.3 數據分析。使用NTSYS2.1軟件對各樣品的PCR擴增結果進行聚類分析,做出相應聚類圖,分析各品種間的遺傳距離。
獲得高質量的DNA為模板,對100對通用引物進行篩選,共選出22對擴增效果較好、條帶清晰的引物序列。擴增出的條帶大小在100~1 300 bp,共擴增出440條帶,其中多態性條帶為385條,多態性占比為87.5%,結果表明供試材料的ISSR多態性較豐富。
利用5條引物擴增出來的440譜帶建立11個金花茶品種的遺傳相似系數矩陣,見表2。各樣品之間的相似系數在0.39~0.84,平均相似系數為0.66,說明貴州金花茶樣品具有較高的遺傳多樣性。其中,田壩組1號和縣城益豐緣苗圃基地相似系數最大,為0.84,表明2個樣品之間的親緣關系相對較近;五湖公司基地9號與普通油茶相似系數最小,僅為0.39,表明9號與其他樣品的親緣關系相對較遠,該植株為廣西引種,是否為貴州金花茶需進一步鑒定。
對這22對引物做進一步篩選,共篩選出擴增效果較好、特異性強的UBC817、UBC825、UBC827、UBC844和UBC845這5對引物,共擴增出76個不同位點,其中多態性位點為63處,多態性為82.89%。Ntsys2.10軟件對11種金花茶的ISSR結果進行聚類分析,結果見圖1,系數為0.693時,10個貴州金花茶供試樣品分為2個組,即1號、2號、3號、4號、7號為一組,5號、6號、9號、10號為另一組,8號普通油茶作為對照組。
使用選定的5個擴增條數多、條帶清晰、特異性強的引物用作11供試樣品的指紋圖譜構建。擴增結果如圖2至圖6所示,U817號引物擴增的條帶大小在130~700 bp,共擴增出18位點,多態性位點為14處,多態性占比77.7%,可區分1號、2號、5號、7號、11號;U825號引物擴增的條帶大小在190~1 100 bp,共擴增出19條帶,多態性條帶為17條,多態性占比89.5%,可區分6號、9號、11號;U827號引物擴增的條帶大小在200~1 250 bp,共擴增出16條帶,多態性條帶為12條,多態性占比75%,可區分4號;U844號引物擴增的條帶大小在100~600 bp,共擴增出12條帶,多態性條帶為8條,多態性占比66.6%,可區分3號。U845號引物擴增的條帶大小在120~830 bp,共擴增出12條帶,多態性條帶為8條,多態性占比66.6%,可區分3號。根據10個ISSR引物的擴增結果,篩選出引物UBC017、UBC025、UBC027和UBC045擴增的51個多態性位點構建的DNA指紋圖譜,可用于鑒定供試10個貴州金花茶樣本。

表2遺傳相似系數矩陣
本試驗采用ISSR分子標記對10份貴州金花茶材料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結果表明貴州金花茶材料之間遺傳變異較豐富,同時呈現地域差異小的特點。樣品遺傳聚類分為2組,與調查過程中發現花瓣小花和大花2個類型相吻合,小花類型相對原生性相對較強,大花類型形態與離蕊金花茶較為相似,兩者之間的親緣關系仍值得深入研究。
本研究結果表明ISSR分子標記對貴州金花茶的親緣關系具有很好的分類效果,可為貴州金花茶育種的親本、雜種優勢選擇以及苗木品質鑒別提供理論基礎,對物種保護和產業化育苗種苗鑒別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