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戎 王瑋 王喆



摘要:有軌電車因其技術革新在公交優先發展戰略下自法國伊始在世界范圍內二次復興。但是相較以法國為代表的國外有軌電車交通綠化追求生態效益與環境美學的高度統一,我國有軌電車交通綠化對城市環境關照不足。總結了法國有軌電車交通綠化的借鑒與啟示,針對國內有軌電車交通綠化進行分析。提出公園城市環境導向的有軌電車交通綠化設計建議。為實現有軌電車以其現代、時尚、環保形象進入公眾視野,優化城市公共交通戰略和公園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二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有軌電車 城市環境 交通綠化 公園城市 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0)07-0142-04
引言
城市是日益成長的有機生命體,其總體設計的最終目的是創建一個具有最大人類價值的健康城市,在強調整體環境設計前提下,使城市成為更適合人類居住的“藝術環境體”,成為市民滿意的生活空間,實現主客體之間的價值和意義。當前中國城市環境設計失去了傳統的環境審美價值判斷標準,也缺乏對西方城市環境設計風格在美學意義上的理性認識。我國正處于城市化高速發展階段,未來城市發展更注重現代化,現代化發展的城市需具備從政治經濟到人文教育的現代化、從基礎設施到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從宜居環境到生態可持續的現代化。城市化問題一方面是城市解構或瘦身,另一方面是將自然“請進”城市。
一、現代有軌電車與公園城市理念
(一)現代有軌電車
現代有軌電車首先是便捷通達內外交通的“基礎設施現代化”體現。一方面,有軌電車可以有效地融入城市道路系統中,采取網絡化、公交化運營模式,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當有軌電車系統延伸向網絡之外并連接城市外圍組團或交通樞紐,采取相對獨立的運營方式時,又可成為類似城市軌道交通的區域骨干交通形式而存在。
現代有軌電車本身亦是追蹤、引進和吸收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的“科學技術現代化”體現。新型有軌電車的低地板設計方便乘客上下車;車輛采用時尚而富有個性的工業設計;智能交通技術在運營中的應用優先確保運營速度和準點率;更重要的是有軌電車沿線城市空間和功能也得到重新規劃和整治,從而壓縮了汽車通行的空間和通行權。
而無論是現代有軌電車與城市人文環境聯系與融合,體現系統、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現代化”,還是人工環境現代化和自然環境現代化,注重環境承載能力和歷史傳承的城市“環境現代化”,都要求有軌電車環境建沒要追求功能與審美統一,將工程做成景觀。雖然有軌電車因其技術革新,在公交優先發展戰略下,自法國伊始在世界范圍內二次復興,但其有軌電車項目不只是建設一個交通設施以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狀況”,還作為一個全方位城市更新和再生計劃中的重要推動者和催化劑,給城市環境帶來的積極收益難以估量[2]。
發展現代有軌電車已經列入國務院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政策。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對兩型社會建設要求越來越高,興建有軌電車線網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的選擇;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導致的環境問題,日益引起人們重視,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良好人居環境,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重要工作。但從我國目前來看,通過發展現代有軌電車以改善城市交通,并籍由作為地區營銷工具和設計對象的現代有軌電車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仍是我國大多數城市有軌電車項目重點建設目標。而對有軌電車交通綠化帶來的城市生態效應、環境美學方面認識不足;地方政府對于以有軌電車發展為契機,形成引領綠色生活方式、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功能復合城市公共空間考量不足;特別是在城市綠化和風景園林視角^下對有軌電車的自然、生態、環境設計重點關注不足。
(二)公園城市理念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川,在成都,也是在全球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理念。該理念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思想,是在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生態文明新階段對城市發展新范式的全新探索,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最新論述。“公園城市”理念更加突出了應由人民享有公園式的優質生活方式進而引領城市發展,這有利于緩解我國當前的主要矛盾,為廣大人民謀福祉。
自然的空間營造人心向往之,也是一直以來城市構建的核心基礎。以人為本的發展訴求,賦予城市發展更高的標準。在我們不斷擴張的城市內,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空間變得愈發緊湊,城市公共空間十分有限,真正能提供給城市生活壓力下的人們休閑放松的公共空間很少。把巧妙處理小型空間界限的開放性公共空間綠色干預措施融入有軌電車交通綠化,將挖掘出積極公共體驗的潛在可能,營造良好的空間形象,增加空間復合機能,創造一種獨特的城市體驗、人類友好型環境和氛圍。對于緩解高密度建筑和高密度人口帶來的城市壓力,對于解決城市環境問題,促進城市建設成為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的美麗家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建設公園城市”是新時代多學科行業創新發展的廣闊天地,是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正在不斷發展的、從實踐中來并由實踐引領的城市發展新理念。而有軌電車綠化設計正是公園城市理念在城市軌道交通層面的具體落實??梢詽M足人們生態審美的需要,調節人與自然以及人與自身關系,可以改進雨水保持、改善都市氣候、吸收空氣污染物、抑制交通噪聲和減震、保護生態B,是其作為現代城市綠色公共交通方式的重要體現。在有軌電車建設中,交通綠化是構成景觀的重要內容,建設高效、低碳的人性化城市交通體系,可以提升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實現城市環境友好、健康宜居、生命力和可持續發展目標。
二、法國有軌電車交通綠化的借鑒與啟示
(一)結合有軌電車進行城市園林綠化
法國在有軌電車建設中不只突出交通功能,而且更重視綠化景觀作用。法國各大城市認為,有軌電車綠化景觀設計對于城市的環境保護、景觀改善、增強內涵等具有重要意義。法國人認為,視覺上,綠地帶來休息安靜的氛圍。色彩學上,藍天和綠植的顏色都是沉穩鎮靜之色,使人心情得到休息。生態學上,在城市中進行綠化也是理所應當。例如法國蘭斯結合有軌電車完成了63000平米草地綠化,并栽植了1160棵樹木;而勒阿弗爾結合有軌電車完成了50000平米草地綠化,栽植了200棵樹木;蒙彼利埃建設了長達15公里的現代有軌電車綠道[4]。
(二)制定有軌電車交通綠化區域差異化要求
法國各城市對有軌電車交通綠化的要求:有必要在土地利用范圍內不同地點完成植被設置方案;根據不同區段景觀特點設計適當綠化形式,營造恰當景觀氛圍。如《波爾圖城軌系統2009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根據場地環境、功能需求不同,綠化組織方式分為:空地型:在空間開闊、陽光充足且人流量較大區域可開辟綠化活動空間以緩解生態壓力。邊界式:在高密度中心區大規模綠化有礙時可用過渡線性綠化形式?;囊靶停涸诓灰藨敉饣顒拥年幇党睗駞^選用生態界面為野生動植物提供生物庇護,也可銜接斜坡和周邊公園用地[5]。
(三)創新有軌電車綠化景觀設計表現手法
法國有軌電車主要在市中心的交通干道、林蔭大道、郊區道路(道寬》20m)及廣場上實施軌道沿線綠化設計。根據環境特點設計適宜采用自然形與規則形布置相結合的手法,以利于營造綠色開放空間、構建城市綠道網,達到融入生態、美化景觀、增加城市綠量的效果。例如波爾多在城市主干道實施現代有軌電車軌道及沿線綠化(見圖1a所示)處理線路景觀時,采用綠化鋪地的方法來削弱硬質鋪地對道路的割裂;與此同時,利用樹木對立桿進行遮擋,弱化立桿。城市中心廣場是有軌電車景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廣場景觀為城市節點帶來秩序、營造氛圍、保護傳統文化并創造和諧的交往空間。例如克萊蒙費朗結合現代有軌電車在Jaude廣場實施園林景觀改造(改造前后情況見圖1b、c所示),達到“車站與廣場、重點與陪襯、光與影”的景觀效果[6]。
(四)通過有軌電車綠化打造城市公共空間
交通綠化可以使其與周邊自然、人文及歷史等有機結合并巧妙融入周圍環境,提供優美、舒適和諧的乘車和工作環境時,對城市交通特性也進行強化和補充,為原本生硬單調的構筑物增添一道軟質景觀。
法國一些城市把有軌電車規劃建設的總指揮權交給建筑(景觀)規劃師而不是工程師。例如法國斯特拉斯堡有軌電車TramE線終點站(見圖2a所示)的城市公共空間營造,其終點站位于相對密集的居住郊區,被大片綠色區域環繞。針對有軌電車與當地公交巴士和私家車換乘(有軌電車配建機動車停車位150個),為給往來、等候的乘客帶來交通建筑空間模式的更新和新的建筑類型及功能性空間產生的機會,建筑和景觀設計師將現代交通建筑與景觀元素融合,通過對站點基礎設施藝術形態化設計,將隨機排列的圓形彩色玻璃雕塑天蓬與花草樹木圓形輪廓種植床周圍的弧形長椅結合,作為一種抽象的藝術組合統整站點區域(見圖2b、c所示)。一方面,柔化了城市景觀的交通.特征;另一方面,創造出公園般寧靜的氛圍,打造出小尺度社會交往中心,成為了激發人們回歸自然、放松精神生活的理想場所。
三、國內有軌電車交通綠化分析
(一)軌道綠化整體道床技術
目前,我國有軌電車工程設計中針對交通綠化設計僅要求包括軌道綠化和車輛段綠化。為硬化鋪裝方便和綠化最大化,一般采用槽型鋼軌。而在專有路權綠化段要考慮綠化覆土厚度、排水及降低造價等因素。
1.沈陽渾南新區現代有軌電車.I程:此次工程在國內首次采用全綠色整體道床技術,在專有路權地段選用了高覆蓋綠化整體道床,即用綠化土將鋼軌、扣件覆蓋至與軌頂平齊,對鋼軌內外側均作綠化處理。道床采用條狀塊式,減少混凝土工程量的同時可最大滿足綠化覆土要求(見圖3a所示)。
2.珠?,F代有軌電車1號線首期工程:珠海現代有軌電車1號線首期工程雖然也采用整體道床、埋入式軌道結構、槽型鋼軌,軌道全線以草坪綠化鋪裝為主。但由于位于軌道正上方的凹槽,不具備種植天然草皮的條件,因此,有軌電車軌道上的為人工草皮,而軌道兩側區域則為天然草皮(見圖3b所示)。為在軌道兩側種植天然草皮,一方面專門在其下方作了排水系統,另一方面還在部分位置專門作了蓄水板,確保下方土方保持足夠水分。
(二)結合園林景觀的沿線綠化設計
利用有軌電車的線性特征,將沿線綠化景觀銜接起來,不同的景點連接成為連續的景觀序列,可以形成一個連續、穩定的城市綠色網絡系統,為公園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1.蘇州高新區現代有軌電車1號線:蘇州高新區現代有軌電車1號線全長約18公里,景觀綠化項目面積約20萬平方米,設計理念是“流動的風景線一跟著眼睛去旅行”。通過合理視線引導,“開”則顯山露水,沿途錦繡風光都能成為視覺享受;“合”則通過補綠補色等手段融合及遮蔽,讓乘客的眼睛始終沐浴在綠化景觀之中。蘇州高新區現代有軌電車1號線整合沿線蘇州樂園、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蘇州科技城等產業元素,規劃分區為城市樂活段、科技生態段、山清水秀段和美麗都市段四個段落,均避免簡單的“移花接木”式營造景觀,與行道樹、機非隔離帶、兩側綠化帶形成鮮明的景觀林蔭綠廊,整體構成“四.段一廊”的景觀規劃結構,讓乘客真正享受到“移步換景”的樂趣。
線路位于太湖大道路中、路側及建林路側為地面線整體道床,其上部進行綠化(見圖4a、b所示)。道路紅線內綠化帶設計采用現代風格借鑒國外有軌電車案例,軌道間草坪鋪設在能夠滿足有軌電車行車安全功能需求、易于養護的同時豐富沿線景觀,體現軌道綠化的簡潔、明快,符合新城現代化風貌。針對車輛基地綠化布局則以生態園林理論為指導思想,在軌道種植安全距離的前提下對綠化用地合理利用,周邊種植大量喬木,具有良好生態效益”(見圖4c所示)。
2.淮安市現代有軌電車一期工程:淮安市現代有軌電車一期工程路線全長約20.07公里,總體規劃景觀綠化格局為“一線、三區、五段”。一方面,敷綠軌道、流線型車體,給城市增添一抹綠色與靈動。另一方面,根據路段的特點及周圍建筑、環境情況,通過苗木的搭配組合,形成高低不同、錯落有致的綠化景觀。貫穿全線的綠化工程,把電車“隱匿”于花草樹木之間,讓這匹矯健的“長龍”呼吸著綠色、生態,暢快馳騁,很好地融入周邊景觀中。
(三)重視交通綠化的城市環境發展導向
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以及社會規律的科學、可持續、包容性的發展。從傳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有軌電車交通綠化需要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
一方面,作為現代化的交通理念,有軌電車應當是以人為本的公共交通,城市環境惡化及公共空間欠缺為有軌電車結合交通綠化發展帶來契機。有軌電車其本身便為人們提供了城市景觀的一條視線走廊,通過交通綠化可以強化公共空間領域概念,使其快速融入城市脈絡和有機結構當中,促進城市更新,提升城市中心區吸引力,建立人與城市和諧相處的“綠色、開放、共享”的環境[31][32]。
以香港德輔道中行人及電車專用區綠化為例。德輔道雖然是香港核心金融及商業中心,卻一直都是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區內的兩旁被高樓所包圍,由于峽谷效應,路面排放的污染物不能散去。沿路景觀乏善可陳,缺乏綠化及行人設施;再加上交通擠塞,擠迫的行人路、整段路缺乏樹木,夏天行人需要在烈日下,忍受炎熱的氣溫,在污染的道路旁活動。令中環與其金融及商業中心的形象不相符,長期高占最嚴重空氣污染榜首地區[33]。
為改善環境,香港規劃師學會聯同香港地下鐵路公司、城市大學(提供空氣污染研究)、MVA(香港弘達交通咨詢公司提供交通研究)規劃建議,希望透過交通措施與機動車改道,解決空氣污染源頭,保障市民健康。藉著這個改善空氣質量的機會,香港電車有限公司支持有關綠化電車軌道的建議,沿路環境亦可做出相應改善措施,提升形象。運用地區特色綠化及景觀設計將不同的活動節點連結起來,締造更有生氣的街道環境,為這個商業中心注入生機、新鮮空氣,亦為市民提供優質的活動空間(見圖5a、b所示)。
另一方面,隨著有軌電車的引入,城市原有道路交通綠化格局面臨調整和優化的需要。在都市環境中有軌電車交通綠化面臨著“創新、協調”的契機與挑戰。
以南京河西新城區現代有軌電車1號線綠化遷移為例。這是2005年配合十運會所建的一條美麗的景觀市政道路,道路上種植了梧桐、銀杏等樹木。2013年隨著南京市河西新城區現代有軌電車一號線工程建設,江東路短短八年時間又面臨改造。為了減少變動對樹的傷害,采取適當調整奧體東河西大街段、河西大街~江山大街段線路機動車道和有軌電車線路位置的方式,經過多次方案優化,采取適當調整奧體東一河西大街段、河西大街一江山大街段線路機動車道和有軌電車線路位置的方式,最終方案比原方案少移植335株雪松。優化后的河西新城區現代有軌電車一號線工程樹木、綠化遷移及景觀恢復方案,需遷移綠化面積合計約9280m2,對線路軌道以外區域綠化恢復面積合計約20920m2。建成后的有軌電車線路加上恢復后的綠化,對于江東中路,乃至于河西新城的景觀質量都有巨大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有軌電車交通綠化設計既是一i門科學也是一i門藝術,需要科技與藝術相結合,遵從適用性、科學性、觀賞性及生態性,運用所掌握的普遍性智慧和設計學邏輯,才能實現有軌電車以其現代、時尚和環保的形象進入公眾視野,成為優化城市公共交通戰略和公園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_B351。希望本文研究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促進相關研究和實踐進一步深入開展。一
基金項目:四川旅游發展研究中心課題LY20-31;景觀與游憩研究中心課題JGYQ2017036;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課題16Y017;現代設計文化研究中心課題MD20E008。
參考文獻
[1]王喆,王瑋.城市既有鐵路專支線現代有軌電車改造探討[J].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12(5):11-15.
[2]劉莎,姚敏峰,李文.巴黎有軌電車T2線沿線的城市更新[J].華中建筑, 2013(10):26-30.
[3]Hendrikje Schreiter. Green Tram Tracks -The Advantages of Implementing Vegetation Systems in Tram Tracks [EB/O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and Urban Ecological Projects afliated to Humboldt-University Berlin (IASP), 2015-05-20.
[4] Diego Diaz. Perspectives on French Light Rail Success [EB/OL] .2012 TRB Conference, 2015-05-20.
[5]邢星,劉小虎,陳永明.從城市設計角度淺談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設計——以波 爾圖市為例[J].華中建筑,2011(8):106-110.
[6]段俊萍,彭梅.現代有軌電車工程的景觀要求[J].都市快軌交通,2013(6):180-183.
[7]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蘇州高新區有軌電車1號線工程初步設計[Z].上海: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2012.
[8] Siegl, A., Kirchner, L., B?hme, D. (2010): Wasserverfügbarkeit, Wasserbedarf und klimatische Auswirkungen von Rasengleisen. Berliner . Geographische Arbeiten 116, Das Grüne Gleis - Vegetationstechnische, ?kologische und ?konomische Aspekte der Gleisbettbegrünung. Berlin 2010, S. 123-132.
[9] Henze; H.J., Kappis, C., Model, N., Siemsen, M., Tapia, o., Treffkorn, A., Tschuikowa, S.: (2003):Grundlagenforschung und Entwicklung von Schienenfahrwegen für den regionalen Per -sonenverkehr-Prognosemodelle ANIRAIL zur Emissionsminderung von schienengebundenen Fahrwegen unter Nutzung vonGleisbett -Naturierungen (L ERM).-Abschlussbericht Forschungs-vorhaben.
[10] Gemeinsame Forschungsergebnisse des S?chsischen Textilforschungsinstituts e.V. (stf) an der TU Chemnitz und des IASP mit Rahmen einesKooperationsprojektes.
[1l] Hendrikje Schreiter, Dr. Christel Kappis. Effect and Function of Green Tracks [EB/OL] .. www.gruengleisnetzwerk, 2015-05-20.
[12] Fismes, J. et al. (2002): Soil-to-Root Transfer and Transloc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 -carbons byVegetables Grown on Industrial Contaminated Soi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3l,1649. -1656.
[13] Schreiter, H. (2010): Naturation of Building Surfaces in Metropolitan Areas -Ecological Poten-tial of Tram Track Greening. World Green Roof Congress, Mexico City, 7-9 Oktober 2012.
[14]劉穎,李朝煒,邢文岳等.城市交通道路綠化植物滯塵效應研究[J].北方園藝,2015(3):77-81.
[15] Krüger, F., Martini, K. (2010): Schallminderungspotential Grüner Gleise. Berliner Geographische Arbeiten 116, Das Grüne Gleis - Vegetationstechnische, ?kologische und ?ko- nomische Aspekte der Gleisbettbegrünung. Berlin 2010,S.133-142.
[16] Feldmann, J., Maschke, C. K?hler, A., Koch, I., Reichart, U., Seibt, R., Herzog, S.(1999): Untersuchung des Einflusses der Gleisbettnaturierung auf die Schallemissionen von Schienen- fahrzeugen sowie auf die Lebensqualit?t der Anwohner. Studentische Projektarbeit am Institut für Technische Akustik der TU Berlin.
[17]汪靜,向楊,羅言云.基于綠色通道理念的城市廢棄鐵路規劃策略探討[J].北方園藝,2010(5):129-132.
[18] Wolf, K.L. (2003): Public response to the urban forest in inner-city business districts. Journal of Agriculture 29 (3),
[19]查文花.軌道交通沿線綠化景觀概述[J].山西建筑, 2013(18): 204-205.
[20]周向頻,劉源源軌道交通發展對城市景觀影響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城市規劃學刊, 2011(4): 75-81.
[21]周向頻.軌道交通與城市景觀協同規劃研究[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3(4): 5-8.
[22]周向頻,劉源源.基于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城市景觀優化策略[J].建筑學報, 2011(S2): 1-4.
[23] Laverne, R.J., Winson-Geideman, K. (2003): The influence of trees and landscaping on rental rates at office buildings. Journal of Agriculture 29(5), 2003.
[24]王瑋,王喆.基于審美范疇論的法國現代有軌電車設計之美[J].創意與設計, 2015(1):87-96.
[25] Hall, D. C. (1998): Albedo and vegetation demand-side management options for warm cli -mates. Ecological Economics 24,3l-45.
[26] Kemfert, C. (2007): Klimawandel kostet die deutsche Volkswirtschaft Milliarden. DIW Berlin Wochenbericht.
[27]徐壽偉.沈陽市渾南新區現代有軌電車一期工程軌道系統設計評述[J].都市快軌交通, 2013(6):190-193.
[28]劉將,周春玲,宋慧慧.草地早熟禾對葉面塵與土壤重金屬的吸收作用[J].北方園藝,2014(15):81-84.
[29]田雨靈,張昭雪,李彬等.綠色基礎設施與地鐵的復合規劃策略探討[J].北方園藝,2009(12):218-221.
[30]李娜,陳小鴻,熊文.考慮用戶偏好的有軌電車景觀研究[J].城市交通, 2009(5):72-77.
[31]代虹,吳人韋.交通節點景觀的塑造——以南通火車站站前廣場為例[J].中國園林,2011(5):36-39.
[32]趙春麗,楊濱章.步行空間設計與步行交通方式的選擇——揚·蓋爾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理論探析[J].中國園林,2012(6):39-42.
[33]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Planners. Proposed Tram & Pedestrian Precinct in Des Voeux Road Central [EB/OL] . http: //www6.cityu. edu.hk/, 2015-05-20.
[34]王富,高健,楊陽.城市綠色交通與綠道融合交通設計研究[J].中國園林,2015(9):47-49.
[35]沈中偉.在交通景觀設計研究中實踐“風景園林學”的學科價值[J].風景園林,201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