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雅賓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基石。成都市龍泉驛區緊緊抓住成都大運會籌辦這一歷史機遇,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用社區之治聚辦賽之能,推動城市轉型發展。
實施“四大聯動機制”攻堅,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強化黨的領導,要建立健全多方主體參與基層治理的聯動機制,推動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健全“一核三治”機制,完善社區、居民小組、網格、小區院落、樓棟“五維”基層治理體系和“區聯街、街聯社、社聯小區”四級黨組織責任聯動機制,實施駐區單位黨組織與街道社區黨組織雙向考核機制。健全黨委領導雙線融合機制,整合區級職能部門和各街鎮力量,建立社治綜治聯席會議和工作會商機制;整合基層綜治中心、法律服務中心等平臺載體,構建矛盾糾紛疏導調解、訴訟處置閉環。健全精準高效治理機制,抓好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和村(社區)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完善下沉鄉鎮(街道)、社區事項“費隨事轉、人隨事走”機制,推動鄉鎮(街道)、社區職能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務型”轉變。健全社區人力資源供給機制,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建設,做好優秀農民工回引培養工作,分層分類開展黨員干部專題培訓,讓基層有能力服務群眾、抓好治理。
實施“三大場景營造”攻堅,加快建設全域公園社區。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場景營造成為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滿足新青年、老市民、企業家等人群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加快建設和諧統一的公園社區。著力營造社區生產場景,社區既是生活空間,也是生產場景,要以科創空間和微創職能工廠的形式,實現以社區為單位的生產生活平衡。著力營造社區生活場景,圍繞社區居民全周期全鏈條生活服務需求,加快建設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公共服務圈,加快“五級城市綠化體系”建設,以多元文化活動空間豐富社區人文體驗,構建社區文化識別體系和景觀體系,使社區成為滿足群眾需求的物化空間、服務各地來賓的基礎支撐。著力營造社區機會場景,整合資源,梳理社區機會清單,推進生態價值轉化,引進和培育適合社區特點的創業孵化服務平臺,在政策扶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充分拉動投資、促進消費、增加就業。
實施“三大創新方式”攻堅,整體提升社區品質。在當前社區發展治理工作中,要充分發揮國際賽事倒逼作用,樹立“跳出賽事辦大運”“依靠市民辦大運”的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方式,將區域發展的成效展現出來、群眾參與大運會的熱情激發出來、賓客了解城市的渠道挖掘出來。龍泉驛區創新打造示范亮點,將重點以城市東西軸線為牽引,在大面街道、洛帶鎮、東安街道和十陵街道四個片區分別打造國際社區、文化創意社區、公園社區、青年友好社區示范樣板,帶動社區發展治理整體提升。創新策劃市民活動,廣泛開展大運機會清單發布、社區開放日暨“社區體驗官”招募活動等十大活動,全面營造社區居民、社會各界參與大運會、服務大運會的良好氛圍。創新包裝社區游線,通過策劃包裝東安湖—大運場館運動體驗游線、“尋夢桃花源”龍泉山森林公園游線等七條“大運錦色”社區特色游線,形成留住賓客、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的新場景,全面展示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成效。(作者系中共成都市龍泉驛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