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

【關鍵詞】中國? 外部環境? 全球抗疫? ? 【中圖分類號】D822? ? 【文獻標識碼】A
我們正在經歷的2020年,注定會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史上可歌可泣的一年,同時也注定會成為人類社會編年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這一年,我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取實現全面脫貧目標、深化與外部世界的良性互動進入重要時間節點;國際社會抵制民粹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反對單邊主義和新霸權主義,共同開啟新一輪全球化并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處在重大歷史關頭。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不但嚴重擾亂了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同時也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發展和安全議程,無情地摧殘和撕裂著人類社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竟以這種艱難異常且痛楚萬分的特殊方式,走向縱深。
中國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且貢獻巨大。
從世界衛生組織每日更新的數據可知,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的襲擊基本上沒有“死角”。中國是新冠肺炎疫情大規模暴發的重災區,也是全球抗疫阻擊戰的第一戰場。中國政府本著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健康負責,又對人類公共衛生事業負責的態度,在確認新冠肺炎病毒具有人際傳播屬性后,果斷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在沒有任何經驗和先例可循的復雜形勢下,中國取得了抗擊疫情“第一沖擊波”的重大戰略成果。雖然也付出了沉重代價,但把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同時為國際社會全面應對疫情沖擊,提供了寶貴經驗。
今年6月,北京突發疫情。疫情“第二沖擊波”即將來臨的預言和傳聞不脛而走。北京市政府和北京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緊急動員,眾志成城,通過“人自為戰、村自為戰、單位為戰、社會為戰、全民動員”的戰時體制,迅速筑起防疫抗疫的鋼鐵長城。在保證經濟生活持續不斷、社會運行井然有序的前提下,僅用28天時間,即新冠肺炎兩個潛伏期的時間,實現了確診病例零增長,將可能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沖擊波”遏抑在萌芽狀態,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賞。然而,全球抗疫形勢仍十分嚴峻。由于各國國情不同,治理體系不同,應對疫情思路亦不盡相同。有的國家實行“群體免疫”,對疫情肆虐基本上放任自流;有的國家實行非強制性管控,對社交活動與民眾聚會似管非管,防控疫情渙散無力;也有的國家放松管控后局勢反彈,不得不重新考慮延長國家緊急狀態;還有的國家缺乏統一協調,地方政府各自為政,防控措施和手段相互掣肘,導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傳播和蔓延。與紐約、舊金山、圣保羅、墨西哥、新德里等其他超大城市相比,北京在這場異乎尋常的“大考”面前,交出了不但令本市民眾滿意、讓全中國滿意,同時也讓全世界放心、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出色答卷。
鑒于疫情反彈風險很大,外部輸入壓力持續存在,中國疫情防控已經進入全國性常態化階段。與此同時,中國積極參與和推進國際抗疫合作,繼續本著公開透明負責的合作態度,及時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信息,主動分享防疫技術和做法。中國政府和民間組織通過對外提供無償援助、派遣醫療專家、出口防疫物資等多種方式,實實在在地支持世界各國的抗疫斗爭,為推動全球公共衛生事業建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獨特貢獻。
中國經濟復興戰政策得力,有望突圍在先。
目前條件下,世界各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手段是隔離病毒,而隔離病毒的主要方法是最大限度地控制人際交往。這種人與人彼此隔離、國與國相互封閉的疫情阻擊戰,不可避免地會對世界經濟造成巨大損害。在此背景下,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劇烈震蕩。為防止出現上世紀20—30年代那種大蕭條,世界各國一方面繼續想方設法阻擊疫情,另一方面陸續出臺經濟刺激計劃和民生救助方案,全力拯救已經千瘡百孔并且仍在持續下滑的經濟。
受疫情形勢復雜化和世界經濟衰退雙重影響,我國經濟雖然總體向好的大趨勢沒有改變,但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內外循環受阻,下行壓力超常。中央反復強調要穩定就業、金融、外貿、外資、投資和預期,要確保居民就業、基本民生、市場主體、糧食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基層運轉。在這一重要思想指導下,各地復工復產復運復市,快速推進,企業經營活動大都基本恢復,主要經濟指標降幅已經收窄。在今年5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表示:“我們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要用改革開放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走出一條有效應對沖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全面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特別是世界經濟形勢,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大局。
可以預見,只要努力貫徹中央決策,奮力拼搏,攻艱克難,我們一定會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一定會把遭受的經濟損失挽回來。包括西方國家媒體在內,國際社會越來越認同這樣一種說法,即在世界經濟復興戰中,中國有望首傳捷報。
中國在輿論爭奪戰中趨利避害,以正視聽。
世界輿論場從來就不是風平浪靜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風譎云詭的國際輿論斗爭更加激烈復雜。西方某些勢力,特別是特朗普政府,為轉移疫情防控失誤、救助經濟不當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持續不斷地對中國發起輿論攻擊,其主要做法是:極力污名化中華民族、極力將抗疫斗爭政治化、極力詆毀中國國際形象、極力強化對華經濟圍剿……當前圍繞新冠肺炎疫情展開的國際輿論戰,已經與經濟戰、外交戰、法律戰密切交織。美國因疫情持續蔓延、失業有增無減、社會問題與種族沖突彼此交織,內外政策變得空前野蠻。共和黨利用新冠肺炎疫情進行反華煽惑,誘騙選民的勢頭進一步加大。民主黨基于其國際政治思維和競選需要,也在打“中國牌”。國際上出現了少數國家跟隨美國盲目反華的消極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