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五年來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國內生產總值逐年減少,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不僅僅只是環境問題,我國的國民收入分配、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也面臨著轉型升級,本文針對我國國情,結合西方經濟學方法的研究方法,淺析我國的經濟發展前景。
關鍵詞:經濟轉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勞動力減少
一、近五年我國主要經濟指標數據
根據表1可知,近五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國內生產總值逐年減少,從表2、表3看出我國近五年GDP增長率,從2015年6.9%、2016年6.7%、2017年6.8%、2018年6.6%、2019年6.3%來看,GDP增長速度
逐年放緩,國家經濟發展趨勢,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環境成本、以及人民幣匯率的上升,出口產業的競爭力有所下降,從2012年開始,我國勞動力開始減少,我國經濟正在逐年側重向消費、服務內需的第三產業靠攏。
二、近五年來我國GDP增長率及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拉動
由國家統計局發布我國近五年經濟增長率情況可以看出,我國經濟增長已經開始有增速回落現象,在增速回落的情況下,中國經濟轉型。
例如就生態問題而言,我們的環境已經確實已經不可持續,最直接的體現就在于我國的空氣質量問題,如北京市等地區人們出行有時需要戴著口罩,空氣檢測有時都是重度污染,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再這樣持續發展下去是不可行的,不僅僅只是環境問題,我國的國民收入分配、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現在的具有發展潛力的國家都力求發展模式的轉變,經濟轉型、升級是作為一種國際現象存在的。
三、近五年我國主要經濟指標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國民越來越著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帶來大量的“需求外溢”,消費能力嚴重外流。例如,2018年年底在日本流行的一種噴水馬桶蓋,當時的這種馬桶蓋擁有專利技術,雖然價格昂貴,但是可以為人們帶來生活的便利,我國國民爭相赴日購買,這個事例只是冰山一角,我國越來越多的國民流行在國外采購各種具有或不具有專利技術的國外高質量產品,也說明了我國的生產生活水平并沒有很好滿足國民需求,這也導致了我國的貿易逆差,所以供給側改革是必須的,并且刻不容緩。
過去我國過分追求GDP數據的增長,給現代經濟發展趨勢帶來了諸多的問題。
四、結語
第一,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東中西部發展不平衡,我國雖然多年以來注重對中西部的經濟政策上大力的發展和支持,推行多種特殊政策和人才的輸送,但由于東部等沿海地區地域優勢,科技、經濟發展迅猛,擁有更好的地域優勢,資源豐富的東部地區更加受到人才的青睞,與國家預期不同的是,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不均衡的趨勢。
第二,經濟發展與生態發展之間的不平衡問題,過分追求經濟增速,市場會有一雙無形的手推動著人們爭相追逐利益,例如在西藏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西藏地區獨特的自然景觀資源和民俗文化,良好的生態文明建設可以幫助西藏地區維持原有的地理風貌,而具有特色的原始文化風貌會吸引大量的世界各地的游客,改善地方區域經濟狀況,為自治區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奠定一定的基礎,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對于推動和諧社會建設都具有非凡的經濟和歷史意義。
第三,產業發展的不均衡的問題,例如國內微電機市場,我國除了是微電機的消費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微電機制造基地,設計的產品基本覆蓋電機產業所有零件和主要部件,但大部分國內的民營企業所生產的基本是中低端的微電機產品,在高新技術產業硬件方面,我國依舊大量依賴進口。中美貿易戰也可看出,我國擬對美加征關稅的領域多以農牧業為主。
參考文獻:
[1]徐方平,昌灝.論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與供給側改革[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5(5).
[2]杜倩.習近平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堅持與發展[J].現代交際,2018(9).
[3]李儉.從15萬億的遺憾看供給側改革[J].企業文明,2016(6).
[4]為什么必須推進供給側改革[J].儀器儀表用戶,2016,23(6).
[5]供給側改革同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J].儀器儀表用戶,2016,23(6).
[6]陳榮耀.經濟邏輯與經濟轉型——中國經濟轉型為什么這么難?[J].江蘇社會科學,2013(3).
作者簡介:龍文婷(1993—),女,四川成都人,研究生,主要從事民族地區旅游經濟與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