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我國城鄉間收入分配差距逐漸縮小,財富凈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逐漸增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收入分配格局逐漸趨于合理。但我國的基尼系數依然超過了國際警戒線,高收入家庭與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以及行業間的收入差距依然十分巨大,財富凈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依然較小。因此本文從后凱恩主義的視角提出了提高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促進就業穩定,多種方式增長居民收入等舉措,以解決收入分配問題,促進經濟增長。
關鍵詞:后凱恩斯主義;收入分配;居民收入;帕西內蒂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收入分配問題越來越突出,越來越成為各國專家學者研究的焦點問題,我國也是如此。譚永生(2020)提出我國的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為了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建設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收入分配體系[1]。后凱恩斯主義以收入分配為中心研究經濟增長,為解決我國的收入分配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一、我國收入分配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中國整體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基尼系數是由意大利統計學家基尼提出,主要用于衡量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基尼系數在0—1之間取值,越接近0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亦然。國際上通常將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而根據《中國住戶調查年鑒》的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至2018年我國的基尼系數水平一直處于0.4以上,2003年至2008年處于上升趨勢,隨后下降,但從2015年之后,再次出現了上升趨勢。一般發達國家的基尼系數在0.24—0.36之間,而我國的基尼系數遠遠高于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收入分配問題日益突出,雖然近年來有所好轉,但總體呈現擴大的趨勢,不容忽視。
根據2019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高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低收入家庭的10倍以上,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高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過了7萬元,而低收入家庭僅僅6 440.5元。雖然我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總體上呈現出上升趨勢,但其中暴露出來的收入分配問題也十分嚴峻,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二)行業間收入分配差距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分行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其中最低的是農、林、牧、漁業僅39 340元,收入最高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與其比值高達4.1倍。行業間的收入分配差距將不利于我國的就業環境的改善以及社會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三)財產收入比重較低
根據2019年《中國統計年鑒》中的數據,我們發現從2013年到2018年,雖然財產凈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一直處于上升趨勢,但數值依然較低均不足10%,財產凈收入是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財產凈收入較低意味著我國居民投資途徑少,財產收入來源單一,這將加大收入分配差距,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帕西內蒂收入分配理論
帕西內蒂出生于意大利,是后凱恩斯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卡爾多的收入分配模型類似,帕西內蒂收入分配模型也認為維持充分就業是投資和資本積累的必要條件。因此,經濟體遵循自然增長率的增長路徑。與卡爾多模型不同的是,帕西內蒂認為如果工人的工資儲蓄傾向為正,工人家庭就能積累財富,即工人家庭擁有了資本存量,那么,工人家庭也會有利潤收入。下面我們對帕西內蒂模型進行簡單的敘述。令SWH為工人家庭的工資和利潤儲蓄,SC為資本家的利潤儲蓄,p為總價格水平,KWH為工人家庭擁有的資本存量,KC為資本家擁有的資本存量,則:
在長期均衡中,財富的分配必須是恒定的,因此資本存量的分配也必須是恒定的,即:
其中K表示經濟中總的資本存量,資本存量分配保持不變,意味著總的資本存量、工人擁有的資本存量、資本家擁有的資本存量以相同的速度增長,即資本積累率(g)如下所示:
由公式(2.1),(2.2),(2.4)我們可以得到:
其中ΠC為資本家利潤,sC為資本家的儲蓄傾向,rC為資本家的利潤率。如果我們假設工人將儲蓄借給資本家,那么如帕西內蒂所說,在長期均衡中,利率將等于利潤率,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的等式:
其中rWH表示工人家庭的資本存量,ΠWH表示工人家庭在利息方面獲得的利潤。因此,由(2.5)和(2.6)我們可以得出:
由上式可知,在財富分配恒定,也就是資本存量分配恒定的情況下,長期均衡的利潤率只取決于資本積累率和資本家的利潤儲蓄傾向,這些因素都是由資本家所控制的。工人的儲蓄傾向只會影響工人所擁有的資本存量,從而影響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利潤分配,而不會對長期的均衡利潤率產生影響。帕西內蒂對此是這樣解釋的:工人從工資收入中的儲蓄總是等于工人從利潤收入中的額外消費。如果這些利潤留在資本家身上,資本家的消費將低于工人的消費,因此工人消費超過資本家的部分就是這里所指的額外消費。根據式(2.7)如果資本家完全不消費,也就是sC=1,我們可以得到最低利潤率,即:
此時的利潤率有自然增長率決定,也就是勞動力增長率和技術進步決定。
帕西內蒂的結論遭到了一些新古典經濟學家的質疑。薩繆爾森和莫迪利亞尼認為,在長期均衡的條件下,并不能保證工人不會擁有全部資本存量,因此不能保證純粹的資產階級會一直存在下去,如果資產階級消失,那么sC就會消失,帕西內蒂的理論也就不再存在。他們還提到,帕西內蒂模型只有在特定的范圍,即sWH
三、基于后凱恩斯主義的視角給出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根據《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18)》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為62.1%,與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因此,我們應該堅持穩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重,優化收入分配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根據后凱恩斯主義的觀點,提高居民收入將促進消費的增長,因為工人的消費傾向更高,更多的利潤留在企業,企業將會使其作為留存收益被儲存,因此不利于促進消費的增長。
(二)促進就業的穩定
就業是民生之本,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直接利益,促進就業的穩定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后凱恩斯主義的觀點,保持充分就業是投資和資本積累的必要條件。國家應該采取相應的政策促進就業的穩定,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的穩定,增加農民工的就業渠道,鼓勵創業,用創業帶動就業的增長,完善信息的傳播渠道,使信息的交流更加順暢。同時還應該加強教育,促使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就業觀。行業之間的工資差異也應該引起高度重視,行業的差距過大,將不利于青少年的就業選擇,大量的人員涌入高工資的行業,這將不利于就業的穩定。
(三)多種方式增長居民收入
根據后凱恩斯主義的觀點,如果工人儲蓄傾向為正,那么工人就將會擁有財富收入,長期均衡的利潤率只取決于資本積累率和資本家的利潤儲蓄傾向,因此工人的財富收入并不會對均衡利潤率產生影響。國家在促進居民的財富收入增長時應該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居民的合法權益,同時應該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四、結語
收入分配問題是影響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因素,而我國的收入分配問題近年來雖然有所改善,但仍然十分突出。我國的基尼系數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依然十分巨大,行業間的收入分配問題日益突出,城鄉間的收入分配問題有所改善,但仍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后凱恩斯主義以收入分配為中心研究經濟增長的問題,對我國的實際,有很大的參考意義,本文最后從后凱恩斯主義的角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保障就業的穩定,多種方式增加居民收入。
參考文獻:
[1]譚永生.建設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收入分配體系研究[J].中國物價,2020(5).
[2]曹靜.帕西內蒂定理和帕西內蒂悖論[J].南開經濟研究,2003(4).
基金項目: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資助“后凱恩斯主義收入分配理論及其對中國分配政策的啟示”(項目編號:2019YJSS161)。
作者簡介:韓禹微(1995—),女,四川南充人,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經濟學在讀碩士生,主要從事比較經濟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