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崴 李紫云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緊密圍繞“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筆者參加了“水利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的調研項目,深入水利行業科研單位開展專題調研,了解水利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完善水利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水利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明確提出“各級預算應當遵循統籌兼顧、勤儉節約、量力而行、講求績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則”;國家、相關部委相繼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進一步推進科學合理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體系建立,有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一、績效評價工作取得的成效
隨著國家層面績效管理理念宣傳不斷加大、評價范圍逐步擴大,水利科研單位績效評價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一是單位及其科研人員的績效管理意識不斷趨于成熟理性,績效填報的科學規范性、績效評價的嚴謹公正性不斷提高;二是嚴格按照上級主管部門要求開展績效評價,預算管理、業務管理、績效管理初步形成一體化格局,評價范圍不斷擴大、評價方式不斷創新、評價深度不斷推進,績效評價工作機制已基本形成;三是建立了水利科研項目績效指標體系,基本能夠滿足科研院所的使用需求,水利行業統一規范、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水利科研項目績效指標體系已形成。
二、績效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績效評價理念尚未牢固樹立
部分水利科研單位及其相關人員確實存在“重投入輕管理、重支出輕績效”的觀念,在項目立項、預算申報、項目實施等環節對涉及績效評價工作不夠重視,導致整個績效評價工作被動應付,從而制約了績效評價管理向縱深推進。
(二)績效評價管理機制尚未科學建立
1.分類管理機制尚未建立
根據有關要求,水利科研單位組織開展中央財政撥款項目的績效目標指標申報、績效執行監控、績效自評與試點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水專項辦近期出臺相應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規范,尚未正式開展科研項目的綜合績效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沒有合理區分科研項目與非科研項目的類型,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使得科研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流于形式,無法客觀反映水利科研項目的真實價值。
2.評價導向尚不科學
目前,水利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存在“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往往更注重論文、專利、著作、獲得獎勵并以此作為主要評價標準,無法全面了解水利科研項目的進展、執行和實施效果,造成項目執行過程中某些關鍵性成果的流失,浪費了科研投入的資本,滋生了學術不正之風的土壤。
3.評價主體的專業性有待提升
中央財政撥款的科研項目績效評價方一般是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機構以及中介機構,績效評價方對科研活動“不了解”,行政主管部門以安排的任務是否完成為主要評價標準;審查機構和中介機構往往是將《績效目標申報表》中填報的指標值與實際產出值進行比較,評價的重點是數量指標,至于水利科研項目的原創性、前沿性、科學價值等無法從專業本身的角度出發予以合理評價。
4.激勵約束機制尚不健全
由于水利科研項目實施績效評價時間不長,其評價結果還缺乏足夠的可信度,也使其運用受限,進而導致績效評價信息有效公開有所欠缺。目前,水利科研項目的績效評價結果通常僅僅局限在反映內部信息,對評價結果的應用不太充分;科研項目完成績效評價后,有效的公開渠道不夠暢通,導致科研團隊缺乏責任感、榮譽感和積極性。
(三)績效評價質量和深度不足
水利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的結果,必須考慮其對解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問題的作用,評價結果的實用性和可靠性都依賴于績效評價的質量和深度。目前,水利科研項目績效評價質量和深度不足,一是相關佐證材料不夠全面,評價質量不高,二是在績效信息的處理方法上,更多的是采用定性分析方法進行簡單的文字描述,對于效益指標的評價也僅僅是簡單聯合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深度融合。總之,績效評價工作出現了“有名無實”的現象。
(四)績效目標及指標值填報不夠科學合理
目前,水利科研項目的績效目標及指標值是由項目負責人填報,一般不經過單位內部或者行業專家的審核把關,容易導致以下問題:一是在績效目標設定方面,反映的是填報的績效目標與科研項目實際情況不相符,績效目標設定相關性不夠充分,績效目標不夠細化且不易考核等。二是在績效指標設置方面,反映的是績效指標分解落實不到位、按照易于實現的科研成果設定績效指標值、項目申報書中的重要研究內容未能體現出來、績效指標的標準不合理、定性指標不易衡量等問題。
三、相關建議
(一)進一步深化績效管理意識
水利科研單位績效評價水平的提升,需要提高對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的思想認識,讓單位和項目負責人等責任擔當主體提高績效管理的責任意識和主體意識,積極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向縱深發展。上級主管部門和水利科研單位應積極開展培訓,加強對科研績效管理政策精神的宣傳解讀;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網絡平臺等媒介,建立暢通的咨詢答疑渠道,對水利科研單位的好做法、好經驗、好案例加以宣傳推廣。
(二)進一步優化績效評價管理機制
1.構建分類評價機制
進一步簡化整合驗收工作與績效評價工作,分類開展綜合績效評價代替項目驗收工作。對于水利財政科研項目應分類構建科學化、差異化的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和實施機制,在開展績效評價時,區分科研項目與非科研項目。對于水利橫向財政撥款的科研項目,建議相關主管部門實行分類評價機制,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類項目、技術和產品開發類項目和應用示范類項目評價的重點和評價方式應有所區分。
2.推動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導向的轉變
推動水利科研項目管理從重數量、重過程向重質量、重結果轉變。水利科研項目團隊應明確設定科學、合理、具體的項目績效目標和指標,并按照關鍵節點設定階段性目標,用于判斷實質性進展。上級主管部門立項評審應審核績效目標、結果指標與項目的相符性、創新性、可行性、可考核性以及水利行業支撐性,實現項目績效目標的能力和條件等;績效評價時,應結合任務書、績效目標及指標申報書,重點評價項目的突出代表性成果和項目實施效果,開展多維評價。
3.完善績效評價主體
水利科研項目與其他類型項目不同,應充分尊重水利學科研究的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以及水資源的特殊性等特點,在績效評價時建議構建績效評價專家智庫,制定專家評價行為規范,健全專家輪換制度、回避制度和信用制度,切實提高水利科研項目的績效評價質量。
4.建立績效價結果的運用與激勵機制
一是將績效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承擔單位,要求其完善管理制度,改進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增強支出責任;二是對績效評價優秀的項目組或項目承擔單位,應在下一年度預算安排、后續項目支持、表彰獎勵、績效工資總量核定、允許基本科研業務費等穩定支持的科研項目中編列績效支出等方面予以傾斜考慮;三是區分因科研不確定性未能完成目標和因科研態度不端導致項目失敗,鼓勵大膽創新,嚴懲弄虛作假。四是逐步提高績效評價結果透明度,將績效評價結果,依法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從源頭上預防腐敗。
(三)提升績效評價質量和深度
提升績效評價質量和深度,需要主管部門、項目團隊、項目承擔單位以及評價專家組等多方通力協作:一是主管部門及評價專家組應嚴格依據任務書、績效目標及指標批復表等立項資料開展綜合績效評價。二是水利科研項目團隊和項目承擔單位,應高度重視績效評價工作,提高績效評價信息收集的全面性、相關性和合規性,提高佐證材料的證明效力;同時,還應提高績效信息處理技術,以定量指標評價為主、定性指標評價為輔,深入分析和挖掘水利科研項目綜合績效水平。
(四)規范績效目標及指標填報
績效目標及指標編制是進行科學績效評價的前提,影響整個項目的執行與績效評價質量。因此,建議進一步做好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進一步規范指標框架體系,結合科學研究型的項目特點,減少年度效益指標的設置,在最終評價時由專家組結合項目研究成果提出項目效益的成果;二是水利科研單位加強績效目標管理,結合部門指標框架體系和單位實際情況,嘗試建立單位共性指標體系;三是科研人員應當立足科研項目本身,結合項目的具體特點,根據項目研究所要達到的目的設定績效目標及指標,確??冃繕思爸笜说木唧w化、科學化、合理化。
四、結語
綜上,水利科研單位要高度重視并不斷加強績效評價工作,將績效評價作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的重要抓手,讓績效評價為創造性的科研活動服務,為水利科研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J].交通財會,2018(10).
[2]趙越瑤.X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西安:西安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2018.
[3]王陽.財政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29).
[4]劉萌,趙蔚.科研項目績效評價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18,37(6).
作者簡介:陸 崴(1987—),男,北京人,經濟師,本科,主要從事財政科研項目預算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