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紅 王蕾
關鍵詞:十九大;國防;軍隊;現代化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主席發出了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偉大號召,明確指出要“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認真領會這一內涵,對于加快推進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今世界正發生前所未有之大變局。當今世界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冷戰結束后,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國際力量的對比向著更加均衡、有利于多極化的方向發展。這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我國的發展壯大。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關注中國、重視中國。
我國安全形勢正在發生新的深刻變化。機遇與挑戰并存。隨著國家的成長壯大,我國面臨的國際和國內安全形勢正在發生新的深刻變化。國際上。從2015年開始,美國政界和學界出現了反思和重新審視這些年美國對華政策的大辯論,新一輪“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西方不斷對我西化、分化,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形勢十分嚴峻。我國的周邊環境十分復雜。美國不斷派出軍艦和航母對南海進行所謂的自由巡航,借機插手南海問題;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充滿變數;中印洞朗事件后邊界并不安寧;釣魚島、南海等島嶼歸屬和海域劃界上存在紛爭。另外,隨著我國海外利益不斷擴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壓力增大。
國內方面。臺獨、藏獨、新疆暴力恐怖勢力加緊策劃行動,暴力恐怖活動范圍不斷擴大,手段更加殘忍。由于我國正處于改革攻堅期,各種社會矛盾急劇釋放,一些社會矛盾特別是熱點敏感問題時有發生。這些問題通過互聯網、手機等新型媒體的傳播變得更加棘手。這些都給我們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增加了新的難度。
正如習主席指出的那樣,“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有強大的軍隊做戰略支撐。
軍隊要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保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也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實現中國夢必須有強大的軍隊作保障。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一個鞏固的國防,中國夢就難以真正實現。
于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主席發出了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戰略要求,號召我軍努力建設同我國國家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國夢提供重要力量支撐和堅強安全保證。
軍事理論現代化。習主席指出:“科學的軍事理論就是戰斗力,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有科學理論作指導。”習近平強軍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軍事篇”,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軍事實踐和軍事理論研究的指導思想,是指引我軍軍事理論現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航標燈塔。
我軍確立了軍事指導理論后,就是對作戰理論的研究。過去,紅軍、八路軍老打勝仗,是因為我軍有新思想,創造了“十六字訣”“十大軍事原則”“論持久戰”“零敲牛皮糖”等一整套戰略戰術,指導我們以弱勝強、從勝利走向勝利。如今,機械化戰爭時代大規模超大兵團機群作戰的理論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特種作戰已是世界大勢所趨。
為了奪取未來戰場上的主動和優勢,許多國家都把醞釀軍事理論的重大突破,確立新的軍事理論體系,作為軍事理論創新的首要任務,從而導致了軍事理論層出不窮,空前繁榮。這些理論包括信息戰理論、聯合作戰理論、非對稱作戰理論、全縱深立體作戰理論、網絡中心戰理論、威懾理論、智能化軍隊理論等。美軍甚至提出“一種理論指導一場戰爭、一場戰爭淘汰一種理論”。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唯一的途徑就是必須對已經被美軍革命過了的軍事理論進行再革命。正如習主席強調的那樣:“抓創新,必須下大氣力抓理論創新。”比如,劉亞洲把這種計算機戰爭稱為“物質信息戰”。打這個戰爭,誰能贏得了美國?那么,比照“物質信息戰”,能不能提出一個“精神信息戰”的概念呢?這種戰爭,信息主要用于人的精神層面,即用大量的主觀信息干擾、破壞、降低乃至使敵方完全喪失思維識別能力,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潰不成軍。相比較“物質信息戰”的“硬殺傷”,“精神信息戰”造成的作用是“軟殺傷”,“軟殺傷”不會比“硬殺傷”作用小。
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把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作為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一個戰略重心,凸顯了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的極端重要性。習主席強調指出:“沒有軍隊組織形態的現代化,就沒有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
先進的軍隊組織形態是戰斗力生成的強大杠桿。戰斗力是由人、武器裝備以及人與武器裝備的結合三個基本要素構成的。先進的組織形態能夠把人和武器有機結合起來。習主席曾說:“這些年,我們集中力量抓了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建設,武器裝備技術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相對而言,在軍隊組織形態方面存在的問題更突出一些,深入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任務更加緊迫。”
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的過程,就是以最佳組織形式確保軍隊戰斗力最大限度生能釋能的過程。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的主要特征,包括:第一,規模適度化。各國都在走精兵之路;第二,結構最優化。為了適應新的軍事變革發展,各國都在對軍隊進行結構性重組,在優化軍隊結構方面。陸軍在兵員總額中的比例在下降,技術含量的兵種,海軍、空軍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第三指揮體制扁平化。在機械化戰爭中,軍隊指揮體制的構成形態是從最高統帥部到基層部隊的“樹”狀結構。在信息技術時代,這種指揮體制逐漸暴露出信息流程長、中間環節多、不利于戰場信息快速流動的特點。這就要求把樹狀結構變為扁平形的網狀結構。這種結構的最大優點是信息傳輸快。領導的職能變了,每一個軍人也相對成為一個決策中心,每一個軍事單位成為用電腦連接的一個決策點。因為信息是瞬息萬變的,不可能坐等層層上報、層層審批后再進行決策,那樣的決策早已落后于戰場的新情況了。
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關鍵是要牽住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在改什么、不改什么的問題上保持戰略定力,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
軍事人員現代化。軍隊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新中國成立之初,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美國軍界人士曾惋惜地說,“一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師”。
軍事人員現代化,不僅僅是軍事素質的現代化,而是思想政治素質、軍事專業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等全面素質的現代化。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 “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點明了對軍事人員素質能力的時代要求,為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不僅要使作戰力量而且要使支援保障力量的素質能力得到極大提升,不僅要使現役力量而且要使非現役力量的素質能力與其職能使命相匹配。習主席多次強調,要突出指揮訓練,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培養作為人才戰略工程的重中之重。
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推進軍事人才培養體系的現代化,健全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要推進軍事訓練體系的現代化,堅持領導帶頭、以上率下,堅持實戰實訓、聯戰聯訓。要推進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的現代化。
武器裝備現代化。武器裝備是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軍事斗爭準備的重要基礎,是國家安全和民族復興的重要支撐,是國際戰略博弈的重要砝碼。習主席多次強調,必須把裝備建設放在國際戰略格局和國家安全形勢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來認識和籌劃,放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來認識和籌劃,放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來抓。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武器裝備建設,涌現出一批躋身世界先進、引領未來發展的創新成果,我國國防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但是,我軍武器裝備水平同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要求相比,同打贏信息化戰爭要求相比,同世界軍事強國相比,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全面推進武器裝備現代化,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要牢牢扭住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大幅提高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自主創新能力。
全面推進武器裝備現代化,必須以確保能打仗、打勝仗為根本指向。要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積極主動地瞄著明天的戰爭來加快發展武器裝備。
全面推進武器裝備現代化,必須以軍民融合發展為著力點。
全面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堅持以科學的軍事理論引領軍隊組織形態完善,以組織形態改革實踐成效檢驗軍事理論的科學性,以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融合武器裝備和軍事人員現代化的關系,才能實現戰斗力的質變。
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戰略安排。黨的十九大著眼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新的戰略安排,提出了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
到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必須如期實現的目標,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國防和軍隊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在實現2020年目標任務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這樣的戰略安排,意味著將原來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目標實現時間提前了15年,與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是一致的,體現了我黨加快實現強軍目標的堅定信心。
準確把握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重點。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準確把握其戰略重點,構建聯合作戰指揮體系、新型軍事管理體系、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新型軍事訓練體系、新型軍事人才體系、國防科技創新體系、現代軍事政策制度體系、軍民融合發展體系,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
深刻認識全面推進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舉措。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強軍隊黨的建設,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推進軍人榮譽體系建設,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繼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化軍官職業化制度、文職人員制度、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進軍事管理革命,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樹立科技是核心戰斗力的思想,推進重大技術創新、自主創新,加強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全面從嚴治軍,推動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