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對融資租賃給企業帶來的優勢進行概述,從本質不同、稅率不同、特征不同三個方面,對融資租賃業務中直租和售后回租的區別進行解析,并結合售后回租業務的流程及注意事項,提出企業融資租賃業務及會計核算相關建議。
關鍵詞:企業;融資租賃;會計核算
融資租賃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促進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營改增”使得我國稅務政策發生了改變,在增值稅價稅分離的情況下,給融資租賃業務及會計核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驗。為了更好地迎合稅務改革要求,會計工作人員需要第一時間對新稅務政策內容進行學習,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在對會計業務有深入了解的情況下,選擇正確的稅率和計稅方式,通過靈活應用各種優惠政策,減少企業稅負,給企業運營發展提供支持。
一、融資租賃給企業帶來的優勢
(一)手續便利
對于經營比較靈活的企業來說,其在融資方面具有需求量高、資金規模小及期限短等特點。并且在融資租賃業務中,企業把租賃物品當作抵押物,無需提供額外擔保,這樣能夠縮短評估時間,不用辦理繁瑣的擔保手續,融資租賃效率更快,給企業獲取充足資金提供了便利條件。
(二)方式靈活
融資租賃方式更為靈活,在設備選擇自主性比較強的情況下,在融資租賃過程中,承租人有權自主選擇設備及供貨人,不用依賴于出租人判斷,出租人不得干預承租人。融資租賃在租金收取形式上更為靈活。
(三)稅收優惠
結合我國現有的法律標準得知,企業在融資租賃過程中,固定資產及設備等均要按照租賃合同確定價款,加上運輸費用、安裝費用及投放應用過程中產生的利息支出的價值計提。在實際中,承租人沒有給采購設備支出一次性費用,但是能夠在稅前把該資金支出進行計提折舊,這給承租人提供了一定財務空間,能夠達到節稅效果。
二、融資租賃業務中直租和售后回租的區別
(一)本質不同
針對直租來說,主要指出租人利用自有資金或者在資金市場中籌集的資金進行設備采購,直接出租給承租人,也就是“購進租出”。而售后租回是一種集銷售和融資為一體的特殊形式,是企業籌集資金的新型方法。它使設備制造企業或資產所有人(承租人)在保留資產使用權的前提下獲得所需的資金,是物件所有權人用于盤活資產的融資手段,同時又為出租人提供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
(二)稅率不同
首先,直租業務如果為有形資產租賃,需要按照13%的稅率進行納稅;其次,直租業務中為不動資產,需要按照9%的稅率進行納稅;售后回租,在稅務改革后,需要按照“金融服務”要求中6%的稅率進行納稅。
(三)特征不同
在直租中,出租人需要結合承租人對出賣人及租賃物選擇向出賣人采購租賃物品,承租人支付相應的租金,具備的特征包括幾個方面。首先,融資租賃企業根據承租人要求采購設備等租賃物品;其次,租金明確原則,出租人在核算租金過程中,已經將支付的資金和預期收益融入其中;最后,融資租賃業務完成后,承租人需要以象征性價格采購租賃物品。在售后回租中,承租人將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出售給出租人,再通過融資租賃合同把租賃物從出租人處租回。第一,承租人自有設備等固定資產,可以實現融資套現;第二,承租人把設備等固定資產采用公允價格的方式轉讓給出租人,實現套現;第三,出租人需要將設備等固定資產再出租給承租人,之后采取按其回收租金的方式實現投資,獲取理想效益。
三、售后回租業務的流程及注意事項
售后回租是承租人將自有固定資產出售給出租人,再從該出租人處租回其所售資產,其流程在于:首先,承租人規劃好其生產經營所需資金量,然后梳理其企業內符合售后回租條件的固定資產,使其和資金使用量相匹配。其次,出租人經過審批后,扣除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及首付租金后將設備款支付給承租人。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及時支付租金,一般租賃公司都設定了較高的違約金,一旦違約承租人將承擔較高損失;第二,承租人應根據租賃物本身的性能和正常的操作規程使用租賃物,并保證租賃物處于安全狀態;第三,承租人不得中途解約。
四、企業融資租賃業務及會計核算相關建議
(一)明確入賬時間
對于使用小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在租賃判斷及簽署租賃合同時,將會產生一定應歸屬于租賃項目的初始直接費用,其中包含了手續費用、印花費用等。根據會計準則內容要求把初始直接費用計入固定資產價值中。因此,企業需要對該類初始直接費用進行獨立核算,不可把該類初始直接費用中某一費用實際發生日期當作入賬日期。具體入賬時間一般為租賃開始日期。
(二)加強資產計量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企業在開展融資租賃業務過程中,通常會租賃部分固定資產,但是因為資產租賃期限包含了資產有效使用期限,承租企業實質上獲取的租賃資產可以提供相應經濟效益,并且也會面臨和租賃相關的風險。因此,承租企業需要把融資租賃資產當作固定資產入賬處理,并且明確相關職責,采用和自有應計提折舊資產相同的折舊政策進行資產計提折舊。
首先,在企業會計準則中融入了融資租賃固定資產,需要根據租賃合同中要求的付款總額與合同簽署中產生的稅費進行確定,其中包含了固定資產滿足預定使用狀態前產生的各個費用支出。
以A企業為例,該企業為制造加工企業,于2015年8月和某租賃企業簽署合同,租賃一臺制造加工設備,該設備公允價值為10萬元,根據租賃合同要求確定租賃費用為每年3萬元。前期在合同談判過程中,產生的律師費、手續費等為1萬元,此外,需要支付運輸費、安裝費用等2萬元。根據租賃合同內容要求,租賃期限為2015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共4年。租賃價款于2016年開始,分四年進行支付,該設備安裝調試時間為30天,設備折舊期限為4年,通過采取直線法進行計提折舊,租賃期滿,該設備由A企業所有。在會計處理過程中,處理方式如下:
確定租賃業務類型:租賃開始期限為2015年8月1日,結束期限為2019年8月1日,共4年,占設備折舊年限超過國家規定75%的要求,符合融資租賃標準。并且,租賃期滿以后,該設備歸A企業所有。所以,A企業需要把該項目租賃判斷成融資租賃。算租賃投資總額:租賃投資總額=租金總額+擔保殘值+無擔保殘值=30000×4+0+0=120000
確定租賃內含利率:計算租賃內含利率為10%(該內含利率應使租賃投資總額的現值等于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通過財務管理中逐步測試法求得)。
其次,如果企業和租賃企業簽署租賃合作時,沒有確定企業需要支付的款項,或者企業不滿足小企業會計準則要求,這時企業應該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要求進行處理,第一,明確融資租賃固定資產在企業總資產比例,是否超過30%。第二,如果占比超過30%,應該按照租賃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和最低租賃現值進行比較。第三,如果占比低于30%,應該以最低租賃付款數額和初始直接費用總和當作融資租賃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第四,固定資產付賬價值和最低租賃付款差額,在租賃期限內根據實際利率進行攤銷,計入對應費用中。
五、結語
總而言之,稅務改革給融資租賃行業發展提出了考驗,我國相關部門及會計工作人員需要時刻關注改革變化,對會計核算方案進行修改,積極應對稅務改革帶來的影響,給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穩定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陳錫鵬.融資租賃稅務與會計處理的探究[J].財經界,2019(7).
作者簡介:李爭光(1979—),男,安徽宿州人,會計師,本科,主要從事會計領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