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元臻
關鍵詞:舞蹈結構;結構與編創;舞臺藝術
結構形成的基礎首先要來自于編導對生活中事物、人物等細節的觀察,還要有全面的知識范疇,例如:(服裝、燈光、音樂)在這些息息相關的藝術領域中都要對這些門類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我們應該怎么去選材,怎么去建立起一個文本形式的舞蹈作品結構呢?我以自己的觀點認為要成功建立起一個舞蹈作品的結構首先要考慮編導選完題材過后能實現或者能成立的可能性,然后再從可能性里面調整或篩選題材中的一些表現形式以及作品的立意。題材確定以后編導就要開始針對題材確定作品的舞蹈的風格,在確定舞蹈風格的同時就要發揮編導豐富的資源知識進行對舞蹈形式表演做一個篩選,好多作品都沒有連貫性或者說舞蹈從頭至尾都沒有一個中心思想的表達,就是因為編導忽略了選材和立意的重要性。接著就是分段了,舞段分段其實就是讓作品擁有一個層次的遞進,這種層次的遞進能讓作品有起伏感,就像電影中有精彩的部分有平淡的部分(簡單的說就是喜怒哀樂的轉變過程)這樣合理的去運用段和段之間銜接就形成了舞段分段的意義性。舞蹈段分段在創作中一般都能體現編導的創作思維,創作思維常見的2種,一種是“線型思維”還有一種是“塊狀思維”,“線型思維”就是走故事情節發展的路線,段落就是從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尾這樣的一個構思,“塊狀思維”就是發掘故事中人物的內心或者事件的邏輯性進行一個篩選然后展現出來。不管是“線型思維”還是“塊狀思維”都是舞蹈段落或者說舞蹈結構的一種構思。結構不但是統領舞蹈風格的方向,也統領舞蹈作品成敗的走向。
好的舞蹈結構未必會有好的作品,但好的舞蹈結構也必定是舞蹈作品的前提,所以成就一個好的作品這就需要編導在選材上就要有一個所謂藝術的靈感,這種藝術的靈感都是來自于生活中的觀察和一些細節的引導,但是在肢體語言上編導必須得嚴格把握主題動作的編排和合理篩選主題動作的發展,然后通過編導在結構中的處理或者說是加入舞蹈形式和語言的新穎之處也會讓作品帶來新鮮感??偟膩碚f只有在結構中重視每一個環節,同時在動作語言上嚴格的把控才能把作品中的敘事、情節、人物形象等等能表現的淋漓盡致。所有的舞蹈作品的主題性、形式的創新以及表現性和審美性都脫離不了舞蹈結構的根本,也是舞蹈藝術的根本。結構也是屬于編導的創作之一,是舞蹈作品成敗的前提。所以結構中的主題性和作品是緊密相連。 結構的形態有很多種,最典型的就是戲劇性結構。根據作品的主題思想、戲劇沖突和人物性格來安排戲劇情節的藝術叫做戲劇結構,結構和情節有密切的關系,結構的一切表現手段都和情節有聯系,我們在分析戲劇結構時,則習慣于分為:引子、開端、戲的發展、高潮、結局。做為情節的要素,并不是每一個舞蹈作品都嚴格地按照這樣的順序,也并不是每一個舞蹈作品都包括所有這些部分,但是其中的開端、發展、高潮這個三個部分則是每一個舞蹈作品所必不可少的。結構必須服從主題思想的需要,圍繞著主題思想進行構思和布局。結構中引子是不是開端而是開端的準備,為說明時代背景、時間地點、主要人物的身份等等,總之是為了創造戲劇的規定情境。舞劇中的舞蹈結構布局也是很有講究,編導要按照舞蹈結構的要求編出舞劇中各種各樣的舞蹈、啞劇和場面。舞蹈的手段是很豐富的,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舞劇中的舞蹈結構也是服從于劇情和人物的需要,例如《奧涅金》在處理舞蹈結構上是很成功的。它的基本主題是描寫貴族知識分子由于脫離人民而遭遇的悲劇命運。編導成功塑造了俄國十九世紀初的三個貴族青年的典型形象以及當時真實的社會生活寫照。從而表現在貴族地主統治制度下的俄國的危機。舞蹈結構中的表演性舞蹈,一般用來描述劇情發生的環境,它雖然不能直接推動劇情向前發展,但由編導合理的安排,會增強戲劇的氣氛,也會豐富了舞蹈色彩,加深了生活氣息,無形中成為舞蹈結構中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偠灾Y構的功能不僅是舞蹈的一個框架,而是要經過編導家們豐富的構思,準確把握結構中事件、人物……的塑造,能夠把豐富的結構構思運用到作品中,只有這樣才能讓作品不斷的完善,不斷的進步,最后讓舞蹈作品或者說舞蹈藝術有一個更好的升華。
舞蹈結構作為是舞蹈作品的前提和根本,需要讓我們每一位編導都要去重視舞蹈結構的重要性。在結構中重視每一個環節,同時在動作語言上嚴格的把控才能把作品中的敘事、情節、人物形象等等能表現的淋漓盡致。所有的舞蹈作品的主題性、形式的創新性以及表現性和審美性都脫離不了舞蹈結構的根本,也是舞蹈藝術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