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鋒
【關鍵詞】? 單側;雙側;經皮椎體成形術;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效果;安全性
隨著全球老齡化問題愈加白熱化,骨質疏松的發生率不斷升高。骨質量受損、骨強度下降、骨量減少等因素均會導致骨質疏松,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難、背部疼痛以及骨折位置存在壓痛感等表現[1]。運用經皮椎體成形術,能夠更為迅速的緩解疼痛癥狀等優勢明顯而廣泛應用于臨床。本文結合我院近2年臨床患者分組運用采用單側與雙側經皮椎體成形術,進一步分析不同手術方式的效果與安全性,現詳細說明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7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6例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患者,按照入院順序的奇偶數進行分組,奇數63例為參照組采用雙側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偶數63例為研討組采用單側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納入標準:通過影像檢測確診為胸腰椎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并符合相關手術指征,對研究過程仔細了解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手術穿刺處的皮膚存在感染或褥瘡的患者。
參照組:年齡58.6~82.7歲,平均(70.31±10.43)歲,男女比例41:22。研討組:年齡59.1~83.2歲,平均(70.47±10.29)歲,男女比例42:21。兩組患者臨床信息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患者實施雙側經皮椎體成形術,指導患者行俯臥位,同時將其腹部懸空,為其局部麻醉,手術過程中進行實時心電監護。設備可采用C型臂X線機,將患者的傷椎、椎弓根位置一一確認完畢后,從雙側椎弓根處進針,至椎體前約1/3位置即可。此時進行位置確認后將針芯去除。然后在椎體中注入提前調整成黏稠狀的骨水泥,利用C型臂X線機對于椎體內骨水泥的彌散狀況全程監視,直至椎體后壁充滿骨水泥,才可停止推注。
研討組實施單側經皮椎體成形術,指導患者行俯臥位,同時將其腹部懸空,為其局部麻醉,手術過程中進行實時心電監護。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進一步確認責任椎體,同時牽引患椎有效復位后,同時確定傷椎前緣高度,然后經皮穿刺單側椎弓根入路,并建立手術工作通道,自傷椎正位其中之一側的椎弓根左側10點、右側2點位置,并與矢狀面三點形成1個夾角,再經皮穿刺,應當結合術中患者正側位的透視情況,綜合判斷之后,適當調整相應進針角度。穿刺針經椎弓根直達椎體中部,然后采用攻絲手段。沿工作通道直達椎體前1/3處,通過正位透視確認攻絲針已至或稍過傷椎中線位置,可去除攻絲針。將調制于黏稠拔絲狀的骨水泥多次反復推至椎體中,不斷觀察彌散狀況,至椎體邊緣毛刺狀骨皮質可稍作休息后再推注前緣高度滿意為止。前部椎體骨水泥推注完成后,再將骨水泥進行中部推注,觀察骨水泥充分彌散于椎體內并到達椎體中后部停止推注。此時通過X線正側位透視顯示骨水泥經骨小梁間隙完全浸潤,彌散而越過中線位置。
1.3 觀察指標
在兩組患者分別進行手術之后,對其出血量、手術完成時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等指標認真觀察、記錄并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經SPSS17.0軟件分析,定性與定量指標以均數±標準差(x±s)、率(%)表達,由t、X2檢驗,P<0.05可對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進行認定。
2.1手術指標比較
參照組出血量、手術時間及并發癥概率等手術指標均大于研討組,P<0.05,數據對比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
經皮椎體成形術是采用建立工作通道的方式注射傷椎內骨水泥,通過骨水泥對神經的毒性作用與其在傷椎中聚合反應所產生的熱量,共同達到改善疼痛的功效[2]。翻閱生物力學相關研究資料,其間記載了單側與雙側兩種灌注方式在椎體剛度的恢復上存在相似的功效,只是單側椎體的抗壓強度恢復方面略低于雙側椎體的抗壓強度,因此單側注射需將注射穿刺點、路徑及方法應當適當改變[3]。本研究采用的經皮單側椎弓根椎體成形術,是根據一側穿刺注入骨水泥再向對側彌散的原則,期間注意結合透視結果對穿刺針的外展角度,讓骨水泥有效到達或部分超出椎體中線。預防外展角度太大而使得穿刺針將椎弓根而傷及內側硬膜囊與神經等。
研究數據顯示,參照組出血量、手術時間及并發癥概率等手術指標均大于研討組,P<0.05,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綜上所述,采用單側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較雙側經皮椎體成形術的安全性更優,可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富強,郝佩佩,徐海喬, 等.單側與雙側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療效比較[J].廣東醫科大學學報,2019,37(5):557-560.
[2]方國慶.單側與雙側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的療效比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A4):30,44.
[3]蔡景奎.高粘度骨水泥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的療效分析[J].頸腰痛雜志,2019,40(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