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履職已經16年,在俄羅斯以及世界政壇都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普京的研究一直沒有中斷。但是,在探討俄羅斯總統的行政權力時,有人認為普京總統權力很大、比美國的總統制和法國的半總統制賦予的行政權力大,有人甚至認為俄羅斯總統可以凌駕于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基礎之上,把俄羅斯的政體直接表述為“總統制下的三權分立”。實際上這是一種認知誤區,混淆了普京的個人影響力和俄羅斯總統的行政權力。本文從分別對普京的個人影響力和行政權力進行分析,并嘗試對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梳理,從而對上述認知誤區予以澄清。
普京作為國家元首,他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外界對他的印象,也影響著世界對俄羅斯的印象。在走上政壇之前,曾是俄羅斯特務組織克格勃的一名優秀特種兵,多年的軍事職業生涯鍛造了普京的硬朗個性和全面素質,他個人的行事作風也充分體現出軍人的特點。擔任俄羅斯總統以后,普京這種軍人的作風沿襲到了工作當中,給人以十分強勢的印象。這種強勢而硬朗的作風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俄羅斯民眾謀求發展、渴求復興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緒,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普京的個人影響力和威信。普京在國際上同樣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2013年《福布斯》“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評選,普京連續五年拿下第一名。普京執政期間憑借個人魅力形成的強大個人影響力,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得到體現。
處理國內問題手段強硬。普京執政以后,一改前任總統葉利欽的軟弱作派,以強硬手段處理各種國內問題。在政治上,強化行政權力、理順行政關系,以強大軍力平息車臣叛亂、平穩國內局勢;在經濟上,打擊各類寡頭、發揮能源優勢,把國內生產總值翻了三番;在文化上,凈化意識形態、清除媒體雜音,通過圣彼得堡慶典、二戰紀念等世界級文化大典來顯示俄羅斯的“軟實力”,凝聚起大眾的國家自豪感。一系列的政策舉措卓有成效地改變了俄羅斯的經濟發展狀況和人民生活水平,普京的個人影響力得到極大的提高。
應對國際事務態度強勢。在外交場合,普京一貫表現得沉著冷靜,在必要的時候表現得十分強勢。普京在外交場合的這種強勢,是基于對國際格局和外交形勢的深入分析和準確判斷。在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面前,放低身段并不能獲得同情和幫助,表現得強勢更能贏得國內的支持和對手的尊重、也更能贏得有共同利益的第三方國家的友誼。以車臣問題為例:第一次車臣戰爭,葉利欽在歐美等西方國家的反對和干預下退縮讓步,并沒有徹底解決車臣問題。第二次車臣戰爭,普京同樣面臨著來自西方國家的反對和干預,但依然強勢地頂住壓力,以強大兵力打贏戰爭、徹底解決了車臣問題。同樣,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之后,俄羅斯受到了來自歐美等西方國家的強力制裁,但普京依然強勢地頂住各種壓力,在各種國際場合最大限度地爭取有利條件推動俄羅斯的復興。
塑造個人形象素質強悍。特種兵出身的普京,個人素質非常強悍。從已有的宣傳報道來看,普京柔道八段、空手道九段,上天可以開戰斗機,下水能夠開潛艇,各種武器使用更是得心應手,無時無刻不展現出一個“硬漢”的形象,一度被稱作是“全能”領袖。
超級總統制下的總統權力。俄羅斯的總統制被外界稱為“超級總統制”,是指與美國、法國的總統制相比,總統擁有廣泛的權力,涵蓋行政、立法等各個方面,既不對議會負責,又不受政黨約束,是超越政府之上的“超級總統”。有很多學者認為,俄羅斯的三權分立是總統制下的三權分立,總統可以凌駕于三權之上。但實際上并非如此,俄羅斯總統行使的權力依然是行政權力。
從俄羅斯憲法的規定來看,俄羅斯總統的行政權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弱。1993年憲法賦予了俄羅斯總統較大的權力,如提名總理、解散議會等。但2020年的憲法修正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減少了俄羅斯總統的權力,如增強議會的權限、政府總理由國家杜馬(下院)批準任命等。
從俄羅斯政治權力運行的進程來看,俄羅斯總統的行政權力受到了更多約束。葉利欽任總統時期,俄羅斯總統可依靠主動性的行政命令和被動性的否決權力與議會對峙,但議會也可以反制總統,憲法規定議會可通過三分之二的多數來對抗總統,但因為俄羅斯的總統不代表政黨,而當時的多個黨派在議會占據的數量十分分散,若反對總統提案,則需要議會三分之二的投票才能通過,這就要集中多個黨派共同投票,分散的黨派很難集中,導致這一時期議會很難對總統構成威脅,這種特殊的政治架構使葉利欽任總統時期既不受政黨制度的約束,也沒有形成議會制衡總統的有效機制。普京任總統期間,俄羅斯政黨中的統一俄羅斯黨在俄羅斯政壇逐漸形成一家獨大局面,占據了國家杜馬中的大部分席位,已經超過總席位的三分之二,在議會中有強大的話語權。雖然普京在第一任期結束之后擔任了統一俄羅斯黨的主席,并且在統一俄羅斯黨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總統制國家的總統權力對比。俄羅斯的總統制與其他國家的總統制相比較而言的,包括總統制(以美國為代表)和半總統制(以法國為代表)。通過與這兩國的總統制進行對比,可以發現俄羅斯總統在行政權力所具有的獨特之處。
與美國總統制相比較。俄羅斯和美國都是總統制國家。從兩國的總統制來看,美國總統制中的行政權力由總統獨自行使,且不設總理職位,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俄羅斯總統是國家元首,而政府的行政權力由總統和總理共同行使。從這一點來說,美國總統的行政權力要大于俄羅斯總統的行政權力。但是,美國的政黨制度較為成熟,總統代表一定的政黨,受到政黨的影響;而俄羅斯的政治制度相對不那么成熟,總統的產生經過“提名制”通過選舉產生。俄羅斯又是一個沒有執政黨的國家。葉利欽時期,政黨對總統沒有形成有效約束。到了普京時期,俄羅斯總統開始受政黨的影響。俄羅斯雖然依然沒有執政黨,但是有“政權黨”,“政權黨”占據議會議席的多數,總統在“政權黨”中的影響力直接關系到總統在議會當中的影響力。
與法國總統制相比較。法國實行的總統制被稱為“半總統制”,是因為其既具有總統制的特征,又具有議會制的特征。最突出表現為:總統是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不直接對議會負責;總理為國家行政首腦,對議會負責。表面上看來,行政權力由總統和總理共同分享,但實際上總統的行政權力更大。法國總統也有權解散議會,但只能解散國民議會,還需要經過總理和參議院的同意。俄羅斯的總統制近似于法國的總統制,同時設總統和總理職位,但俄羅斯為什么不稱為半總統制呢?因為半總統制是指國家行政權力由總統和總理所分享。俄羅斯總統獨立于政府之外,政府對總統負責,但總統實質上行使的依然是行政權力。很多學者認為俄羅斯總統可以凌駕于立法之上。事實上,即使俄羅斯總統可以通過行政權力取代議會的法律,選自己偏好的法律,甚至可以解散議會,但議會也可以通過法律來局限總統的行政命令,因此俄羅斯總統并不能凌駕于立法之上。
個人影響力有助于行政權力的行使。普京憑借個人的人格魅力,在俄羅斯和世界都有著強大的影響力,普京個人可能會影響立法、左右立法的傾向性,但是俄羅斯的總統不能,因為憲法沒有規定總統可以左右立法,總統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的修憲,后經過國家杜馬投票、審議、再經過全民公投才能生效。俄羅斯總統個人并不能左右立法機構的投票,但普京憑借其個人影響力可能會影響全民公投的結果。這其中的關鍵是立法機關和普通民眾對普京個人和俄羅斯總統的界定。對于普通民眾來講,更多是受到普京個人魅力的影響,包括在世界各國都有普京的崇拜者。但是對于俄羅斯的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權分立的權力架構體系來講,這些機構的立場是站在國家的角度來處理它們與總統之間的權力關系。
普京雖然具有很強的個人影響力,但是作為總統,其所具有的行政權力依然是由憲法所規定的,其行政權力的行使不可能逾越憲法或凌駕于法律之上,更不可能濫用職權。葉利欽時期出現過“雙重政權”的特殊歷史背景,致使1993年憲法在制定時,賦予總統更大的主動權,例如,有權解散議會、提名總理、否決立法等權力。一方面主要是為了防止再次出現“雙重政權”對峙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是為避免削弱總統的權力而強化總統權力,但總統仍然受行政機構和民眾的監督。1993憲法中規定的總統權力,其根本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穩定。
行政權力提升和擴大了個人影響力。另一方面來說,普京的個人影響力也是通過其行政權力來逐步提升和擴大的。如果只是普通的俄羅斯民眾或者一名特種兵,普京的個人能力素質再強、魅力再大,他所具有的個人影響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只有接任總統職位、掌握國家最高權力之后,普京才真正找到了向俄羅斯和世界展示其個人能力和魅力、提升和擴大其個人影響力的平臺。事實證明,普京在執掌俄羅斯國家政權后,通過一系列頗具個人鮮明特色又產生積極效應的內政外交舉措,極大的提升和擴大了其個人影響力。
總之,俄羅斯的政治轉軌、經濟轉型與改革、以及外交的轉向,最終的目的就是國富民強、社會穩定,這時就需要一個強勢的領導人,但強勢并不代表強權,個人影響力也不等于行政權力。普京是總統,是國家形象的代言人,但普京也是普京自己。
[1]李永全.俄羅斯修憲與普京長久國家[J]俄羅斯學刊,2020,10(02):5-20.
[2]侯劭勛,邢繼攀.“統一俄羅斯”黨在現代國家治理中的地位與作用[J]國外社會科學前沿,2019(10):30-37+83.
[3]薛福岐.統一俄羅斯黨:從“政權黨”到“執政黨”[J]黨課參考,2019(05):117-121.
[4]王志華.論俄羅斯國家杜馬的權力制衡功能[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9,34(03):1-11.
[5]費海汀.中國40年來的俄羅斯政治研究[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9(01):1-30+155.
[6] 郝赫.簡析俄羅斯政治權力體系架構的特點及其挑戰[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7(06):17-27+153.
[7]李鼎.超級總統制與半總統制的比較分析[J]法制博覽,2016(23):56-58.
[8]那傳林.當代俄羅斯國家治理過程中的“政權黨”現象探析[J]社會主義研究,2015(05):88-95.
[9] 孫杰.俄羅斯,超級總統制?——兼與《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編者商榷[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2(1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