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明
雙方全面發展兩國政府和企業在各領域合作,互補優勢,發揮了合作潛力,優化雙邊貿易結構,增加投資儲備,在能源,核能,航空航天等重大戰略框架內合作。尋找農業貿易,跨境電子商務,中小企業,金融,高科技等領域的新增長點。雙方積極討論北極發展,數字經濟發展,深化在遠東合作為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合作和區域合作的潛力,促進中俄商務合作質量和現代化水平逐步提高。[1]今年中國對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向遠東地區投資500萬美金,進行區域經濟發展。
繼“國家年”,“語言年”,“旅游年”和“青年友好交流年”之后,“中俄媒體交流年”圓滿完成。第一所中俄聯合大學成立。訪俄的中國公民人數再創新高,中國成為俄羅斯入境旅游的最大來源。疫情期間兩國相互進行人道主義援助。俄羅斯新聞發言人大贊中國的大國風范,不忘在俄羅斯經濟危機時中國對俄羅斯的援助。
兩國主張建立在互利合作基礎上的新型國際關系,堅決捍衛聯合國主要國際機構的地位,敦促各方和平解決國際和地區問題,共同為朝鮮半島積極變化作貢獻。在全球治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倡導建立更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過程中,各方正不斷提高市場快速發展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權和投票權。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要主題。中國和俄羅斯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兩國在國家發展領域都有著一段重要機遇。中俄是友好鄰邦。它們之間有一條長達4300公里的共同邊界,已成為兩國人民友好交往、和平共處的紐帶。兩國關系的狀況完全符合時代潮流和兩國根本利益,這已被歷史和實踐所證實。
互利,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是促進兩國經濟持續發展和提高國民福祉的目標,增加雙邊商業合作數量和質量,加快結合國家發展戰略最終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尊重彼此文化傳統,奉行不同文化不同發展模式和諧共處的原則。合作與互惠基礎上,建立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更公平合理的國際新經濟秩序形成。維護地區、全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中俄經貿合作正處于戰略機遇期,雙方優勢互補,互為合作優先伙伴。中共十九大提出的發展更高水平開放經濟的新思路,將為中俄經貿合作帶來巨大機遇。“中俄區域間合作年”有助于確保更多地區,企業和人民參與雙邊貿易和經濟合作,實現技術,工具和人員高效交流。[3]近幾年,不斷深化了中俄之間的商業合作,并成為改善雙邊經貿關系質量水平新動力。促進未來“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結合,兩國之間合作將在能源,農產品供應,北極發展,數字經濟,投資和發展等領域進一步發展。
季塔連科先生在《中國精神文化》百科全書的序言中指出:“中國道教文化是一種本土文化。它具有原型基礎,并在此基礎上繼續產生民族精神價值。[4]
中國位于歐亞大陸,因此不可避免地參與了歐亞世界觀的形成。俄羅斯處于世界最大文明交匯處,處于東西方交匯處。如登戈登所說:“與之相輔相成的文明方法,二十世紀人類統一的實體化,并成為有關文化領域不和諧思想的科學基礎。[5]目前,多種文化的觀念正在越來越深入地發展。現代世界的文化多樣性現象正在全球各層面上展開,加大了文化互動的強度。團結造就了每個人,并創造了思想與和諧的普遍統一[6]。
在中國文化中,和被提升為最高的普遍原則[7]。和的概念是俄羅斯和中國文化意識的常數。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被包含在普遍的普遍和諧之中,被認為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俄羅斯與中國的兩種文明都是通過精神和道德完美觀念的棱鏡來理解發展的。這是個人以及屬于一個家庭和國家的精神和道德完善之道。對于這兩個文明,遵循道德道路無異于忠于其文明起源。如今,兩國雙邊關系進入了全新的水平,我們稱之為新時代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這個關系意味著我們在國家間關系的所有領域開展合作,在兩國關系中,不存在沒有互利聯系的領域。戰略協作意味著我們的關系面向未來。21世紀第二個十年即將結束,世界正在我們眼前發生變化,世界的變化也影響著我們的關系。我們的合作在兩國都擁有廣泛的社會支持,它是建立在堅實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當然,我們希望它更加牢固。我們擁有良好的人文基礎。共同的價值觀將促進兩國進一步發展雙邊關系,走向共同的道路。
[1]欒海. 中國和俄羅斯關系步入發展新時代[J]. 中亞信息, 2018(05).
[2] 李勇慧. 中俄美三角關系:現狀、特點、成因及應對[J]. 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 2018, 224(05):61-74+160.
[3] Titarenko M.L. 中國的精神文化[M]2003
[4] Gordon A.V. 多樣性文化是現代文明進程中的一種現象。科學會議資料,莫斯科,2003年
[5]趙海洋. 馬克思正義思想及其當代觀照[D].上海社會科學院.
[6]鄭宗保. 中華民族精神的當代建構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