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鶴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經濟產物,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近年來,隨著玉米農作物衍生技術日益發達,以玉米為原料發展和生產乙烯原料、生物飼料、助燃劑等相關產品,對于玉米的需求與日俱增,因此針對玉米的種植技術,需要不斷應用新的栽培技術,來實現產量和質量的創新。
一、玉米栽培的現狀以及主要栽培技術
發展玉米栽培技術,符合當前玉米產業的發展結構,是緩解當前玉米需求重要缺口的關鍵措施。應用現代玉米栽培技術,可以實現玉米產量和質量的雙重提升,同時隨著現代化、機械化、智能化生產已經成為當前玉米栽培的主要發展趨勢,作為玉米種植戶,應該積極融入高新栽培技術,快速應用相關的種植技術,實現玉米產量的有效提升,同時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常態化的玉米種植產業。
1、栽培新技術之玉米種植選擇
我國玉米高產品種較多,并且每種玉米種子的所凸顯的作用各不相同,有抗旱能力較強的品種,例如:煙單17號、良玉99、登海6702、中單2號、屯玉808等數十個品種,抗病害能力強的品種,如:金沖一號、美豫22等,另外還有抗倒伏能力強、抗澇能力強的品種,由此可見,不同的品種其抗擊能力的屬性各不相同,需要在種植區域,選擇合適的玉米種子,從而確保玉米種植的產量和質量。以我省為例,借助黑土地的豐富營養,發展新型栽培技術的玉米產業,可以結合種植區域的具體問題和需求,開展玉米品種的選擇。一方面,讓玉米種子的作用充分發揮,實現相關超強屬性的有效體現,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選擇玉米種子,可以實現玉米產量與質量的雙重保障。不僅如此,發展科學的栽培技術,借助現代化的科學設備,助力玉米種植的飛速發展和全網覆蓋,從而構建一套完整的高產技術栽培體系,保障玉米種植產業的順利發展。
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詳細了解土地的情況,例如,在上一茬種植的農作物屬于大豆類的農作物,其種植土壤會存有大量的肥力,因此后期種植具有高產效應的玉米品種,可以實現產量的快速增長;當上一茬種植的農作物屬于生長緩慢的類型時,可以栽種生命力較為頑強且具有一定早熟特性的玉米種子,以此保證玉米種植的順利和高產。玉米種子是玉米栽培技術的基礎,作為玉米種植戶,務必提高重視,從而為玉米的高產保駕護航。
2、合理的種植密度
玉米的種植密度,關乎到玉米的產量和質量,種植密度的合理性,是確保玉米可以充分吸收陽光和養分的重要保障。另外,玉米的種植密度還需要考慮其他的種植因素,例如種植區域的氣候、環境、水分等,由于我省部分地區的夜間溫度較低,因此對于需要相關玉米品種具有一定的抗凍性,確保玉米種植可以有序展開。同時,針對相關內容,開展玉米種植的合理布局。當種植區域的玉米較為密集時,被遮擋的玉米可能存在光照不足的現象,同時還會降低玉米的成活率,從而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合理確定玉米的種植密度是確保玉米高產的重要措施。
3、精細整地
現代玉米種植,已經融入了大量的高新技術,例如應用現代機械設備,實現土地的有效整理,同時可以將土地中殘留的秸稈有效處理,無論是將秸稈剔除還是有效收集進行粉碎,都可以快速完成,同時粉碎后的秸稈可以作為土地的養分,進一步提升土地的種植效果,改善當前土壤的養分結構。另外,由于玉米是利用根須進行必要的養分維系,從而確保玉米的營養成分有效吸收。為了提升玉米根須吸收養分的效率和效果,采用現代化機械設備開展土地整理工作時,需要對土壤進行深層的翻耕,從而確保玉米的養分得以充分保障,最終實現玉米高產的種植目標。
二、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為了確保玉米栽培過程中,不會受到病蟲害的侵擾,從而保證玉米的質量與產量,需要對玉米栽培過程中采用極為嚴格的管理措施,確保玉米栽培病蟲害發生的幾率有效降低,同時針對玉米不同時期,開展與之匹配的玉米防護栽培措施。當玉米病蟲害發生時,如果沒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會造成產量的大面積減產,從而影響玉米的種植。
1、合理利用農藥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農藥對于玉米栽培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使用過量會造成玉米污染,使用不足,會造成玉米遭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因此需要合理使用農藥,控制科學的使用比例。首先,對于玉米種子,要進行必要的藥劑拌種工作,從而確保玉米種子存在一定程度的滅蟲性,間接減少病蟲害的侵襲。同時在栽培期間,使用低毒性的農藥進行有效噴灑,可以利用無人機進行全方位的動態噴灑,實現農藥的立體化噴灑模式,同時借助滅蟲燈、電動噴霧、引蟲劑等工具,開展相應的滅蟲工作,進一步確保玉米的害蟲可以有效殺死。
2、利用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近年來綠色種植理念的主要應用策略,采用玉米病蟲害的生物克星,實現玉米種植的高產,同時根據土地病蟲害的類型,采取適當的防治措施,選用符合需求的生物防治手段。利用在玉米種植地區飼養一些家畜,雞、鴨等,對玉米田地的玉米螟蟲、飛蛾等相關害蟲起到一定的滅殺作用,同時利用生物防治措施,進一步減少對于農藥的廣泛依賴性。生物防治還能夠有效去除田間的雜草,起到對玉米植株保護的作用,為玉米的高產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150036黑龍江省現代農業試驗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