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炳志
農業經濟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主要支柱,其發展狀況與我國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信息技術成熟發展的今天,電子商務時代也隨之而來,電商時代的到來對于農業經濟管理有著巨大的沖擊,給農業經濟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更加明確的發展方向。
一、電商時代對農業經濟管理帶來的變化
在信息技術較為成熟的今天,為了更好、更快的發展,各行各業都逐步引進信息技術,隨之而來的還有電子商務的崛起,當然農業經濟管理也不例外,作為我國的重點經濟,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提高農業產業的經濟收入,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已經成為其必然的發展趨勢。
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對于我國傳統行業產生一定沖擊的同時,也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為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更好的適應當前市場的變化,農業經濟管理也需要不斷調整信息化發展的腳步。電商時代的到來,一方面,使得農業市場的發展不斷縱向加深,為了能夠適應社會經濟市場的變化,農業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隨著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的逐漸變化,農民不斷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農產品的種植種類以及種植規模,促進農產品的種植種類不斷更新,有助于農業結構的調整,通過網絡信息技術,信息傳輸快速的特點,能夠為農業發展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實現產品與市場的良好對接。另一方面,電商時代也促進了農業營銷模式的改變,傳統營銷模式,農產品需要經過生產、運輸、銷售等多個流程,才能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在銷售和運輸方面消耗了很多時間成本和人力資源,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農民的經濟利益也受到一定損害。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傳統營銷模式,省去了許多中間環節,加強了農民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既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新鮮健康的農產品,又能夠使農民了解到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農業營銷模式的改變是信息化發展的產物,是電商背景之下農民適應市場環境的必經之路。
二、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策略
1、提升農民信息化水平
農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對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想要提升農民的信息化水平,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加強農民對于信息化管理的認識,提高農民對農業信息化管理的意識,使農民能夠切實體會到信息化管理的優點,并且感受到信息化管理帶來的利益。各級鄉鎮政府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針對農民進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宣傳、培訓和教育,可以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廣播宣讀、觀看視頻等方式,讓農民了解信息化管理的優勢和特點,也可以邀請已經參與到信息化管理的農民進行實例講解,讓其他農民與之產生共鳴,有效提高宣傳的效率。第二步就是要通過專業人士對農民進行相關技能的培訓和指導,例如,水渠信息化灌溉、糧食作物信息化收割等,幫助農民更好的運用信息化管理技術,提高農業種植效率。
2、培養引進先進人才
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的農區仍采用傳統的種植方法,專業人才極度匱乏,使得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難以得到有效普及,所以培養引進先進人才也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的重點內容。一方面可以引進信息化管理人才,提升農村整體信息化水平。需要提供給相關人才科學合理的薪資待遇,并對當地農業經濟建設作出貢獻的人才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加強人才的使命感和歸屬感。另一方面,要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培養,當地的鄉鎮政府可以從當地農民種選出積極性強、頭腦靈活、愿意學習信息化技術的人進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相關專業知識培訓,通過理論培訓與技術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提高農民信息化水平,在培訓之后需要對這部分農民進行考核,考核合格的人才可以上崗。
3、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要素,完善的信息化基礎設施能夠使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順利推行。所以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加資金投入。信息化基礎建設的第一要素就是網點,首先要實現農村地區網絡的全面覆蓋,加強農村網絡設施、基站網點的建設,確保網絡暢通,為農民獲取相關的電子商務信息提供保障。其次,還需要各大物流公司增加快遞投遞處,方便農民將水果及時運輸到消費者手中。最后,需要引進先進的農業生產設備和運輸設備,更替掉舊的落后的設備,提高農民作業效率,還需要幫助農民建立電子商務營銷平臺,使得農民能夠通過更加高效合理的營銷方式獲得經濟利益。
4、完善信息化管理體系
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為了確保農民使用信息化平臺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對信息化管理體系進行完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在信息化網絡平臺使用的過程中,網絡滯后會影響信息的時效性以及數據的準確性,加強服務體系的建設主要解決這兩個問題。第二,是監管體系的建設。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存在的最大隱患就是網絡安全的問題,為確保農民在電商運營過程中的資金安全,需要加強監管體系的建設。第三,需要政府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得信息化建設能夠更加科學規范,營造一個良好網絡環境。
(作者單位:153200黑龍江省嘉蔭縣老年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