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永錄
蠶豆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農作物,是屬于豆科豌豆屬的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蠶豆又被稱為是胡豆、南豆,在我國北方也有人稱蠶豆為大豆。蠶豆在人們的日常飲食結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不僅能夠作為人們的傳統口糧,而且又是現代社會的綠色食品和營養保健食品。蠶豆中不僅富含極高的營養及蛋白質含量,此外,蠶豆中還含有豐富的糖、礦物質、維他命、鈣、鐵等元素,對人體健康有極大的好處,因此,蠶豆在我國被廣泛種植。除此之外,蠶豆不僅是糧食作物,能夠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還能夠被當做動物飼料,有極高的經濟和利用價值,是世界上第三大重要的冬季食用豆作物,是重要的食物資源。由于蠶豆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市場上對蠶豆有極大的需求量,因此蠶豆的高質和高量生產顯得尤為重要,多年來,人們不斷研究蠶豆的輕簡高效生產栽培技術,在更加節省勞動力、工作量和栽培成本的基礎上提高生產效率,以求不斷提高蠶豆的產量及質量,使之能夠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要想不斷提高蠶豆的輕簡高效生產栽培技術,需要從栽培蠶豆的每一環節入手,對其進行精細的把控,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蠶豆的質量及產量。蠶豆的輕簡高效生產栽培技術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選擇優良的蠶豆品種種植
要想使栽培出來的蠶豆后期能夠良好生長并獲得較高的產量及質量,選擇優良的蠶豆品種種植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在選擇蠶豆品種時,要選擇品種優良、產量高、籽粒大、口感好并且具有較強的抗寒、抗旱等能力的蠶豆品種種植,才能使蠶豆在后期生長中能夠良好生長發育。另外,在種植蠶豆前,還要對蠶豆進行挑選,去除掉蠶豆種子中有病害的、個頭較小、較干癟的種子,選擇健康、均勻、飽滿的種子種植。除此之外,在種植前可以將種子用鹽水浸泡并進行清洗、晾曬,能有效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及使種子提前出苗。
2、整理土地
在種植蠶豆前,要選擇合適的種植土地并對土地進行精細整理,才能為蠶豆生長提供有利的生長條件。首先,要選擇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排水灌水較為方便的田地種植蠶豆,便于后期管理;其次,要對土地進行深挖翻耕,這樣不僅能夠讓土地變得松軟,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有利于蠶豆的根部發育,提高蠶豆的產量,還能夠減少土壤中的病蟲害,提高蠶豆的發芽率;最后,應對土地中較大的土塊進行粉碎,對土地進行平整、對田地間的雜草進行清理,使蠶豆能夠順利發芽及生長。
3、適時播種
選擇合適的時間及溫度播種蠶豆,也是保證蠶豆后期良好生長及提高其產量及質量的關鍵。蠶豆是冬季食用豆作物,播種時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以及11月中上旬,播種溫度一般在10攝氏度到15攝氏度左右就可以進行播種,但具體播種時間要根據當地的溫度條件適時進行調整。
4、苗期管理
播種蠶豆時,要注意合理播種密度,不可過密也不宜過疏,過密或過疏都不利于蠶豆生長。在播種后10天左右,要注意及時觀察蠶豆出苗情況,對于缺苗的應該及時補苗,對于出苗過多的要及時進行疏苗,保證后期蠶豆生長有足夠的生長空間,有利于蠶豆充分吸收水分、養分、陽光等生長必需的養分。
5、科學、合理水肥管理
水分和肥料是蠶豆生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蠶豆生長過程中的每一階段應進行科學、合理的水肥管理,才能使蠶豆良好生長并實現高質、高產。在蠶豆播種前,應對蠶豆施足基肥,施肥以復合肥和磷肥為主;在蠶豆苗期,應盡早施肥,能保證蠶豆苗良好生長發育,這個時候施肥以尿素為主;在蠶豆的花莢期,應進行重點施肥,這個時候施肥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蠶豆的產量和質量,這時施肥應以磷酸二氫鉀為主。在蠶豆生長期間灌水應根據土地的水分情況適時進行灌水,如播種前土地較干旱,應對全田地灌水;在蠶豆生長期間如果土地較干旱,應采取溝灌的方式進行灌水;但如果遇到田地間水分過多時,應及時對田地進行排水,以防止水分過多導致蠶豆爛根死亡,影響生長及產量。
6、整理枝苗
在蠶豆生長期間,要對蠶豆進行合理摘心、分枝,摘心是為了蠶豆能夠盡早發芽、生長和成熟,而整理枝苗能夠去除掉蠶豆植株上的病枝、小枝、無效枝,是為了蠶豆能夠良好生長、結果,能夠提高其產量。
7、病蟲害防治
在蠶豆生長過程中容易發生病蟲害,如銹病、赤斑病、根腐病、蚜蟲等,要進行及時、有效的防治,如果不能及時防治將嚴重危害蠶豆生長,甚至造成蠶豆死亡。
以蠶豆赤斑病為例,在蠶豆發生赤斑病時,葉片上會出現赤色的病點,并逐漸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病斑,發病嚴重時蠶豆植株的各部位均會變成黑色、使蠶豆枯萎。
蠶豆赤斑病防治措施:在發病初期,可以對蠶豆噴施波爾多液治療,其后間隔10天,以多菌靈連噴2-3次能明顯見效。
綜上所述,蠶豆輕簡高效生產栽培技術不僅能夠有效節省蠶豆栽培種植中的人力、物力、財力,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夠有效提高蠶豆的質量及產量,實現蠶豆的高效、高質、高產生產,因此在相關部門應不斷加大力度研究蠶豆高效生產栽培技術,不斷提高栽培技術水平,以促進農業實現良好發展。
(作者單位:811600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土門關鄉人民政府經濟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