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杞
職業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道德的教育,其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素質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建設者。因此,建立和完善現代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十分重要。
社會對職業教育的理念存有誤差,生源質量不夠高。我們在對職業教育進行定義時會發現,其核心問題之一是其和“普通教育”之間的關系問題。認識該問題,是指認識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差異性,尤其是職業教育目標和內容與普通教育的差異性。而在社會需要研究和人才發展研究方面,兩者的研究價值是一樣的。但是,我國深受“學而優則仕”觀念的影響,重知識,輕技能,重視高學歷,尤其是在高考后,職業教育的錄取往往靠后,錄取的學生也是成績較差的。因此,很多學生及家長都認為職業教育是“沒未來”的教育。另外,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度和認可度還有待提升,使得職業教育生源質量無法提升。
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不相符。為了實現提升職業教育競爭力的目標,我國各地區都開始建設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但職業院校是該過程的關鍵和中堅力量,往往從內部決定教學質量。如今,很多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還存有偏差,導致很多模仿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出現,專業大而全,無法突顯特色學科與專業。與此同時,一些職業院校還不注重教師的專業培訓和再深造,一味地減少外派教師深入企業學習的機會,也沒有配備外聘企業的兼職教師,導致職業院校“雙師型”隊伍質量不斷降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在一線奮斗的教師的壓力增大,沒有時間外出培訓和自我提升,培養和教育出來的學生素質也不夠高。
職業教育區域、城鄉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但存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該問題在我國職業教育保障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也有所體現,主要體現為: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以及區域內城市與農村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即區域職業教育發展不僅存在一定的“區域差異”,還存在一定的“區內差異”。
建立健全人才需求預測機制。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確立,市場自由經濟對職業教育人才資源的調節價值不斷增加,但是,相應的市場經濟調節價值卻無法突顯,導致社會資源浪費現象出現。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和相關教育部門必須進行宏觀調控,有效利用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和優勢,實現宏觀調控,從根本上保障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其中,最佳方法就是在職業院校當中建立人才需求預警制度,并設計出人才需求報告。這是因為,只有設計出科學合理的人才需求報告,學生才能結合自己的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和最有發展前途的院校以及專業。職業院校也可以借鑒人才需求報告,并結合內部招生需求,對學生進行情況分析,適當調整,選擇符合要求的學生,實現學校資源最優化,為本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高技術人才資源。同時,職業院校應將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創新和應用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職業素質,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有效轉變觀念,制作完善的資格證書。隨著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職業院校學生產生兩個明顯的去向,第一是升學方向,第二是就業方向。學生畢業以后直接參加工作,必須以較高的專業水平職業技能為基礎。為了更好地發展我國職業教育,我們必須制定和完善能有效融合國家發展與學生需求的資格框架制度,制作完善的職業資格證書。這樣,不僅可以提供專業的行業能力標準,提升職業教育質量,還能實現教育體系的有效重構,實現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有效結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公平與社會公平。
統一制度標準,確保人才最優化。研究可知,國際通行的質量保障方法一般分為四類,即評估、認證、審計和基準。我國建立質量保障體系的首要工作是進行“質量標準制定”和“質量評估”。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我們在研究制訂質量標準時,應遵循先易后難,逐漸完善的原則。具體來說,是指先從職業教育最基礎、最容易的領域入手,做好基礎教育工作,確保后續的教育教學質量達標。
綜上所述,建立適應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的完善的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十分重要,可以從根本上促進各級各類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最終目標,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職業人才。
[1]郭文富. 現代治理視角的高等職業教育質量保障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2]韓毅. 增強現代職業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7.
[3]朱馨馨. 區域職業教育質量保障機制研究[D].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19.
[4]林育丹,周漢輝,譚立峰. 現代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目標、內容及政策支持[J]. 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9,18(04):19-23.
[5]邢悅,馬瑩. 多元主體定位下的現代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J]. 現代教育管理,2017(09):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