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
農業發展靠的是科學技術的進步。積極有效的農業技術推廣是助推農業穩定發展的根本出路。先進的農業技術經過有效推廣,普及應用于農業生產實踐,最后轉化為農業現實生產力。針對大洼區現行農業技術推廣體制存在的問題,必須加強政府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支持,深化農業技術推廣機制改革,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形成社會化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適應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
一、農業技術推廣的意義
農業是三農之重,農業技術推廣對于農業進步來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農業技術推廣就是通過一些試驗示范、咨詢指導、培訓觀摩,讓廣大農戶認識到農業、農作物的重要作用,了解農作物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并將優質高效的種植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的全過程。既能給農民帶來經濟和生活上的改善,又能促進農村建設、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社會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二、大洼區農業技術推廣現狀與對策建議
近幾年,大洼區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逐步改進完善,取得一定成績,為全區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大洼區農業技術推廣現狀
①農民的文化程度較低、農業技術很難深入推廣
較低的農民知識水平現狀限制了農業技術推廣的程度。當前,我區各鄉鎮(社區、街道)務農人員知識水平普遍偏低,一半及以上農民受教育程度都在小學及以下。受自身條件制約,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差,對一些新型農作物和現代化的種植技術缺乏充分的認識,農業技術很難深入推廣。
②農業技術推廣支撐力量不足
專項經費不足,缺乏必要的物資上的支持,降低了農業推廣工作的積極性。農業政策支持涉及農業技術推廣的較少,影響了廣大農業從業者對農業技術推廣的熱情。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專業能力較低,很多技術人員不懂農業,工作缺少積極主動性。在相關人才的儲備、分配上有缺陷,被調配來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多數專業素質和能力都較低,對一些專業技術、疑難問題難以解決,造成推廣隊伍積極性不高,從而降低了推廣工作的效率,阻礙了農業技術的快速發展。
③農業技術推廣制度不完善,經驗不足
當今,新的形勢、新的任務下,大洼區農業技術推廣制度不完善、經驗不足問題突顯。農業技術推廣行政化、地域性顯著,所推廣的農業技術多數是簡單的常規型技術,生產者得不到急需得到的技術,各大科研院所的很多科研成果不能有效進入農業生產一線,涉農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又各自為戰,無法很好地實現“產學研用”一體化和農業技術推廣的跨區域聯動,大大降低了推廣的效果。
二、大洼區農業技術推廣對策建議
1、提高農民素質,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依靠的是高素質、會管理、懂技術的“職業農民”。要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即新型農民,就必須普遍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推廣工作。通過講座、現場講授、科技宣傳、技術咨詢等多渠道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提高農民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和接受新技術的能力。政府積極發揮主體作用,大力發展涉農企業、種糧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完善土地流轉政策,推進土地集約化、規模化,整合資源,節約成本。
2、用機制和政策鼓勵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情系農業
加強政府財政投入力度,建立推廣專項資金。支持農業技術引進升級,重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創新用人機制,為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及時補充“新鮮血液”。充實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對現有的農技人員進行科技培訓,提高農技人員素質,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調動積極性,鼓勵廣大農技人員到生產第一線建功立業。
3、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機制,適應市場經濟要求
深化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改革,理順管理體制,逐步改善基層推廣機構辦公設施老化、裝備落后的境況。改變之前單一的推廣模式,構建完善的網絡信息系統,整合多方資源,提高現有的推廣能力。在農民意愿的基礎上,政府發揮職能作用,加快土地合理流轉進程,將土地集中化、管理統一化,方便采用規模性農用技術。借鑒發達國家,優秀省市(縣)的推廣經驗,改善科研、教育和推廣與生產脫節的問題,建立科研、教育與推廣溝通機制,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可行性。
(作者單位:124200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現代農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