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麗平
在我國東北地區,水稻種植實現了快速的發展,在全國范圍內都屬于水稻優勢產區,該地區在水稻的種植土壤、氣候條件以及高新技術等等一系列相關方面有著十分明顯的優勢,又加之國家相關方面對于該地區的政策支持和技術支撐等等,使得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為我國的糧食產量提供保駕護航的作用。下面針對我國東北水稻種植快速發展的原因介紹如下。
一、優化土壤理化性質,選擇更適宜的優質品種
當前,農業技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由此也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水稻兩良培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更多的優質品種被研發和選育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使得東北地區的水稻種植實現了質的飛躍。東北土壤理化性質進一步優化,潛在養分得以釋放,使低產田變成中、高產田,產量成倍增長,效益顯著提高。同時,東北地區在水稻品種的選擇方面,一直有著特別嚴格的標準,在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效推出品質更為優良、與當地更相適應的一系列相關品種,例如,“松梗”系列品種等,也有鹽粳68、鹽豐47.遼鹽2號等鹽字系列的水稻品種,一系列優質的產量和質量,以及抗病蟲害能力卓越的品種進一步應用,由此使得玉米的品質和產量得到全面的保障,而且通過大面積的種植實驗,也充分的體現出該類品種的應用優勢。例如,熟期或是抵抗能力等相關方面都符合相對應的技術標準和要求,呈現出特別明顯的應用優勢。需要指出的是,在一系列相關品種中,能夠把所有的優勢基于一身的品種還是特別少見的。
經過相對應的研發和不斷的試驗論證,有效研發出各項性能和生長性狀都比較優良的品種,這是至關重要而且必要的,而東北地區的水稻品種在這一方面有著明顯的領先優勢,就是研發出更為優質的早熟品種。該品種在實際的生長期間所呈現出來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對于光溫的變化十分敏感,因此在具體的生長過程中,生長期的天數會由于光溫的變化而出現一定程度的提前,而這樣的情況也在更大程度上節省培育成本,使水稻的產量得到顯著的提升。因此,越是早熟品種所呈現出的優勢越大,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東北東北水稻種植過程中,要選擇出有更大優勢的早熟品種。
二、培育壯秧技術有十分明顯的提高
東北地區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所大力推行的種植方式是寬行稀植,這種種植方式在技術方面有很大程度的優勢,才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壯秧到位率。從實踐情況來看,要想切實提升壯秧技術上的到位率,需要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做好秧田規劃和安排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在操作過程中要盡可能有效推行大棚育苗的方式,通過這種方法培育水稻苗,可以呈現出明顯的優勢,可以為水稻苗更為健康茁壯的生長提供更加優良的環境。由于在這個生長階段,水稻苗相對來說比較脆弱,對于溫度,濕度,土壤等相關情況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如果在這個階段水稻苗沒有得到科學合理的培育,培育措施不夠得當,極有可能對其產量造成嚴重影響,移出大棚進行水田種植的時候,極有可能因為水稻苗自身存在問題,對于后續的成長造成嚴重影響,特別是在包漿與抽穗過程中對其質量造成嚴重損害,從而使其產量和品質都大打折扣。由此也可以充分看出,培育壯秧技術的有效應用和進一步普及是推進東北水稻種植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進一步加快單項技術綜合組裝研究
綜合高產的技術的運用主要指的是在原有技術基礎上,進一步根據國外種植技術的優勢,對其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優化,同時經過實驗和發展而呈現出更明顯的優勢。在種植技術方面有了更大的更新,在生產規模以及田間管理模式等相關方面也不斷優化和完善,特別是生產模式方面,進一步采用標準化、機械化操作模式,水稻種植基地在生產的模式上主要采用標準化生產,主要以“早、稀、控、曬”的栽培模式進行栽植,以此更有效的保障單產產量,同時進一步加大資金和研究的投入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對于水稻的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和技術的研發提供基礎。
四、旱育秧苗、機械插秧、藥劑滅草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是增產的外因
我國東北地區人均耕地面積要比其他地區明顯高很多,該地區地廣人稀,特別是黑龍江省,大面積應用旱育秧苗、機械插秧、稀植栽培等相關方面的新技術,由此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減少了直播水稻面積,目前已經基本上有效消除了這種栽培模式,優質品種和壯苗稀植栽培技術互相融合,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寒地水稻的品質和產量,同時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水稻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光溫生態新類型優良品種不斷出現,品種的耐冷性、優質性、穩產性、適應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同時更廣泛的應用旱育苗稀植栽培技術,白漿土、鹽堿土旱田改水田種植水稻變低產田為高產田,使水稻種植產量和質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五、政策支持
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進一步發揮政策優勢,對東北水稻種植產業進行大力的扶持和技術指導,加大科研和種植開發的力度,政府起到主導作用,確保相關部門和田間管理能夠實現無縫的銜接,以此充分確保合作的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在水稻產業的運行機制方面,互相的合作和扶持,使水稻能夠充分構成產銷一體化模式,在科技推廣通道方面進一步拓展,從根本上有效提質增效,實現標準化的生產,積極推廣以選用優良品種為載體的“兩早、兩稀、兩控、兩曬、兩防”栽培模式,以此在確保提高單產的同時,繼續擴大優質品種的應用面積,這是水稻生產的科技含量進一步提升,從而使其實現快速的發展。
總而言之,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能夠充分看出,在全國范圍內我國東北地區水稻種植實現了迅猛的發展,為我國的農業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因為該地區的土壤,氣候,地域,技術以及政策等一系列相關方面的綜合條件具備巨大的優勢,所以使該地區在農業建設過程中成為領頭羊,其快速發展的優勢也帶動了全國范圍內的水稻種植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建設,在農業產業規劃方面進一步加強,由此使得我國水稻產業實現良性發展。
(作者單位:150600黑龍江省尚志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