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成
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的不斷發展,在農作物種植的每個環節幾乎都實現了機械化作業,機械化整地技術同樣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機械化整地可以充分激發土壤的功能,使其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長,為農作物的穩產高產創造條件。本文對農業機械化整地技術進行了分析。
1、機械化整地的概念
大部分農作物在種植前都需要進行整地,整地后再進行播種或移栽等程序。機械化整地就是應用耕作機械對土壤進行深翻、深松、滅茬、耙平、鎮壓、起壟等作業。通過整地可以調整優化土壤中的肥水、溫度等要素,激發土壤中的有機質,使土壤耕層結構和表面狀態得到改善,增強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為農作物生長和高產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條件。
2、實施農業機械化整地技術的作用
(1)使土質得到改善
土壤經過多年的反復耕作,再加上連年施用農藥和化學肥料,以及不注意對耕地進行保護等因素,使土質變得越來越差,對作物的生長發育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給糧食增產增加了困難。傳統的耕作方法由于耕層淺,降低了土壤的保墑性能,也使土壤肥力越來越弱。利用農業機械化整地技術,使耕層加深,將舊有的犁底層打破,使土壤結構變得疏松,加大了土壤顆粒間的縫隙,使土壤的吸納水分、儲蓄養分的能力增強,土質得到顯著改善。
(2)提高土壤墑情
由于我國的地域遼闊,在自然降水分布中始終是南方強北方弱,南方的農作物產量也普遍高于北方地區。自然氣候無法改變,但可以通過提高土壤的保墑能力,使土壤的墑情得到改善。而通過農業機械化技術進行整地,對土壤的耕層進行疏松,可以使土壤的蓄水性能明顯提高,可以彌補北方地區自然降水偏少的不足,使土壤的旱澇狀態達到一定程度的平衡。
(3)充分發揮耕層作用
在傳統的農業生產中,一般是采取人力加畜力進行耕作,這種耕作方式不僅效率低,勞動量大,而且根本無法達到機械化耕作的深度,只是對土壤的表層或淺層進行了疏松,在作物生長中由于根系無法將厚實的犁底層穿透,土壤中的養分不能充分被作物吸收,使作物缺少充足的養分供應,影響了長勢,也導致產量無法提高。應用農業機械化技術進行整地,可以打破犁底層,農作物的根系可以在土壤中自由發育和生長,充分吸收水分和養分,根系越發達,作物的長勢越旺,還有利于防治病蟲害和抗倒伏,增加了提高糧食產量的積極因素。
3、農業機械化整地技術的應用措施
(1)實行秋整地
同傳統的整地方式一樣,農業機械化整地技術同樣是在作物收獲之后進行秋整地,秋整地的優勢十分明顯,作物收獲后即進行整地,可以及時滅掉根茬,疏松土壤,可大量儲蓄秋雨并吸納冬季的雪水,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墑情,預防病蟲害。充足的土壤墑情,可以緩解春旱,防止春澇,有利于春耕播種和幼苗生長。深松整地無需每年進行,間隔2-3年進行一次即可,深松整地過于頻繁,不利于保持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和活力,對土壤的肥力產生不良的影響。
(2)整地的技術標準
應用機械化整地技術是以耕作深度為標志的,耕深往往決定整地的效果。但耕作深度的具體數值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土壤結構、種植不同的作物,對耕深的要求也不一樣。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掌握適宜的深度,靈活確定技術標準。但就一般情況而言,整地深度應在20-30厘米左右,具體深度可根據土壤的厚度及構造進行調整,以符合當地土壤對整地技術標準的要求為宜。綜上所述,機械化整地的技術標準無法統一確定,需根據土壤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應因地制宜地實施機械化深松深耕整地。
(3)保證整地的質量
提高土壤質量是農業機械化整地技術的目標,必須通過機械化整地技術的實施達到增強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墑情、增加土壤溫度的目標。因此,在整地過程中,必須以保證質量為原則,嚴格按照整地的技術標準展開作業,調節好機具的幅寬、深度等指標,動力機車要勻速行駛,做到耕作深度均勻,不漏耕、不重耕,不嚴重改變土質結構,保證整地后土壤表面平整、土壤細碎、表面少見作物根茬和秸稈,達到高標準、高質量。
4、實施農業機械化整地技術的建議
(1)應采取規模化整地措施
在應用機械化整地技術之前,應對當地的土壤和農業生產情況進行了解,根據當地的土壤特點靈活應用機械化整地技術。提倡進行規模化整地,將大片土地納入機械化整地的范圍,實施統一的整地標準,以同步改善土壤墑情、提高土壤肥力,使農業生產保持同步快速發展。
(2)大力推廣機械化整地技術
各級政府應對農業機械化整地技術給予高度重視,當地的農業管理部門應積極開展機械化整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工作,確保規模化整地目標的實現。農業管理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擴大農業機械化整地技術的影響力,使農民真正了解到此項技術的優勢和對農作物優質高產的重要作用,推動此項技術更廣泛地實施。可以根據當地應用此項技術的實際,開展農業機械化整地技術知識的培訓,使農民更多地了解和利用此項技術,并提高掌握此項技術的能力,并熟練應用這項技術,使此項技術的作用得到更切實的發揮。
總之,在實施農業機械化整地技術的過程中,應對機械化整地技術的概念和作用有深入的了解,并按照整地的時間、技術標準和質量的要求實施好此項技術。另外,還希望各地采取規模化的整地措施,并大力推廣和應用此項技術。
(作者單位:161300黑龍江省訥河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