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井輝
朝陽縣位于遼寧省西部,全縣耕地面積132萬畝。縣內以黃土為主,土質肥沃,并且富含有機質。近年來,隨著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導致黃土結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這不僅會影響到朝陽縣的農業生產,而且也不符合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為此需要采取既能滿足農業生產需要,又能避免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因此,保護性耕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視,對于減少土壤的流失以及改善生態環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保護性耕作水土保持機理
1、團聚體增加效應
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將會直接決定著土壤的肥力,對土壤的翻耕,則會增加土壤中的氧氣含量,促進微生物活性的提升,進而會消耗掉更多的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導致土壤中的有機質降低。通過保護性耕作能夠減少對土壤的翻動,避免土壤有機質的流失,并且隨著有機質含量的不斷積累,不僅會使土壤的肥力逐漸提升,而且還能夠使土壤顆粒凝聚膠結形成穩定的團聚體,提升土壤的固碳能力,進而使土壤的水、氣條件得到改善。傳統的耕作模式會對土壤團聚體產生不利影響,使土壤的穩定性逐漸喪失,在風沙的侵蝕下很容易發生水土流失。而應用保護性耕作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既能改善土壤的水、氣條件,也能提升土壤的保墑能力,降低風、水對土壤的侵蝕。
2、空隙增加效應
蚯蚓在土壤中會形成空隙,再加之農作物根茬也會在土壤中形成天然的根系渠道,這些都會影響到土壤的容重,增加土壤的入滲能力。傳統的耕作會破壞蚯蚓的生長環境,同時還會將存在于土壤中的作物根茬翻出。而采用保護性耕作則可以保持土壤的原始結構,確保土壤動物的生活環境不會遭到破壞,作物根茬也會長時間存在于土壤之中,直至腐爛成為有機肥料。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相較于傳統耕作方法,采用保護性耕作能夠有效提升土壤中的蚯蚓數量,是傳統耕作方法的8倍以上。蚯蚓能夠在土壤中形成孔隙,增加土壤的入滲能力,同時還可以提升土壤的透氣性,進而可以減少水土的流失。
3、秸稈覆蓋效應
通過保護性耕作,可以使秸稈對地表形成覆蓋。以朝陽縣為例,對秸稈的處理方法主要有三種,作為飼料喂食牲口,作為柴火取暖做飯,然后便是在耕地中直接焚燒。秸稈的焚燒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這種秸稈處理措施并不提倡。采用保護性耕作,可以實現秸稈還田,既能提升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也能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并且隨著土壤中有機質的增加,土壤的團聚體也會隨之增加,進而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二、保護性耕作在朝陽縣地區的推廣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保護性耕作有助于土壤的保護,可以減少水土的流失。因此,應用保護性耕作能夠取得更好的環境成效與經濟成效。對于朝陽縣地區而言,正面臨著水土流失的問題,同時朝陽縣地區以旱作農業為主,因此十分符合采用保護性耕作。朝陽縣地區的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農民主要采用小四輪拖拉機為動力進行玉米的耕種。由于傳統耕作模式年代久遠,對農民群眾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導致本地區農民對生態保護缺乏關注。再加之保護性耕作對機械化要求較高,因此,保護性耕作在朝陽縣地區的推廣效果并不理想,農民群眾對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性認識不清,缺乏應用的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在保護性耕作的推廣過程中要加大宣傳教育,讓農民群眾認識到保護性耕作的重要作用,既能實現環境的保護,也能實現農業生產的增收,要讓農民群眾切實看到保護性耕作所帶來的效益,這樣才能提升應用保護性耕作的積極性。為進一步提升宣傳效果,還可以建設試驗田,將保護性耕作與傳統耕作方式進行對比,讓農民群眾切實看到保護性耕作的優勢與增產效應。對于農民群眾而言,其接收信息的渠道較窄,并且受教育程度較低,學習能力不強,因此,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深入到農業生產一線,對農民群眾進行實地指導。同時農技推廣人員也需要加強學習,不斷加深對保護性耕作的認識,并且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這樣才能更好的指導農業的生產,切實幫助農民群眾解決技術難題。除此之外,由于保護性耕作對機械化的要求較高,因此,需要不斷加強農機的性能與可靠性,為保護性耕作的推廣奠定基礎。同時,要結合朝陽縣地區的特點,積極研發具有地區特色的保護性耕作模式,針對具體的保護性耕作模式來研發配套機械,進而更好的為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服務。在保護性耕作的推廣過程中,還可以多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結合朝陽縣地區的氣候特點,可以借鑒美國寒地的保護性耕作措施,二者在氣候上有著類似的特點,能夠為朝陽縣地區保護性耕作的推廣提供寶貴的經驗。
三、保護性耕作的發展趨勢
任何的耕作方式都無法做到完全避免副作用,保護性耕作也不例外。保護性耕作雖然能夠減少水土流失,但并不能完全做到農田不受到侵蝕,而且保護性耕作見效慢,通常都需要多年的堅持才能逐漸顯現其優勢和作用。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在積極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的同時,結合自身的特點,研發具有地區特色的保護性耕作模式,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保護性耕作的作用,提升保護性耕作的推廣效果。例如,可以研究將保護性耕作與其他類型的農業措施相結合的方法,充分發揮出各種農業措施的優勢,在減少水土流失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保護性耕作能夠實現秸稈還田,對土壤表面進行覆蓋,同時還可以減少地面的擾動,降低土壤有機物的流失。這些都能夠對土壤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有助于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土壤的入滲能力,降低風、水對土壤的侵蝕。因此,做好保護性耕作的推廣有助于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122000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