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永芳
建設造林綠化工程旨在實現生態平衡目標,苗木移栽技術應用則可以全面提高苗木成活率,因此該技術在造林綠化工程建設上發揮著關鍵作用。想要提升苗木移栽效果,就要提高技術應用水平,基于此本研究嘗試分析造林綠化工程建設中苗木移栽技術的應用方法,希望研究觀點可供參考。
苗木移栽技術作為園林工程的核心技術之一,在綠化造林過程中能夠幫助實現苗木培育目標,提高苗木成活率、促進苗木健康生長,在林業綠化工作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隨著近年來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造林綠化工程建設規模也在擴展,環保工程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要點,提升苗木移栽技術的應用水平,可以有效避免移栽之后枯死和假活等情況發生,對林業資源建設事業發展有積極意義。
1、苗木的運輸工作
裸根移植苗木在運輸過程中也有很多注意事項,首先,在正式運輸之前苗木根系要蘸取吸水劑,然后應用塑料薄膜包裹根部。假如是帶有土球的苗木,則建議使用草繩捆綁根部或者包扎土球,避免根部土球出現碎裂情況,在苗木的裝車以及路上運輸環節,要保證對苗木的保護,做到輕拿輕放,降低運輸過程對苗木造成的傷害,確保苗木根系和土球完好,利用提升苗木成活率。此外,修剪掉苗木的爛葉和枯葉,修剪根部莖稈,保證移栽之后苗木地上與地下部分水分能夠均衡。實際運輸過程中,一般苗木根部向前、樹冠部位向后,由于苗木會和車輛之間形成接觸和摩擦,因此對于苗木比較柔軟和脆弱的部分應該用軟物鋪墊,盡量減少損傷。比如灌木運輸過程中一般采用直立裝車的方式,如果是露根運輸需要對苗木根部進行包裹,且運輸途中要不斷噴水保濕,根部覆蓋避免吹風。尤其是長距離運輸過程中,更要關注以上兩部分操作,避免苗木運輸過程中失水和受風情況嚴重,降低成活率。卸載苗木的時候建議采用由上至下的方式,最大限度避免苗木根系受損和枝條斷裂,不可以將整車苗木一下子全都推下。卸車之后的苗木如果無法短時間內完成移栽,則露根苗木需要使用草袋覆蓋根部,也可以應用假植技術。
2、苗木移植方法
結合苗木根系情況、移植區域的土質情況、苗木大小等要素,合理選擇移植方法
①縫植移植法
該移植方法重點針對比較小的苗木,一般主根系發達但是側根相對來說發育不足。移植過程中使用鐵鍬或者移植錐進行開縫或錐孔,這個過程中兼顧株行距要求,之后將苗木放入已經打開的縫或孔中,并保持根系舒展,最后壓實土壤。
②溝植移植法
首先,實施開溝,需要移植的苗木按照株行距要求放入溝槽,覆蓋土壤,該方法也常見移植小苗。同樣需要保持根系舒展,禁止根須卷曲和窩根情況出現,移植深度和原來的涂層深度比較會更深一些,可以避免澆灌之后土壤下沉而暴露根系,保證提高成活率。
3、精心管護
定植后,苗木管護工作質量也關系著苗木成活率,因此后期管護工作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首先,規劃灌溉工作方案,根據移植的苗木種類和灌溉需求,科學分析苗木生長過程中的灌溉量和頻次,保證苗木定植后水分充足,但是也要注意避免過渡灌溉導致“泡根”問題;其次,移栽之后的肥料管理工作,要結合土壤特質、苗木種類等要素科學規劃,施肥過程中主要以有機肥為主,適當添加化肥肥料。按照每坑用碳銨和磷酸二銨2:3的比例,磷酸二銨用200g與農家肥20kg來施用,可以在根系上蘸取生根粉利于苗木成活;第三,定植后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可以采用多種防治方式,比如誘蟲燈、天敵投入等,在預防常見蟲害的作用顯著。出現蟲害情況之后,要第一時間開展防治工作,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結合實際種植區域的情況分析綜合防治措施。由于當前環境污染問題比較突出,很多微生物開始發生生理變異,給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新挑戰,因此需要強化防控工作,擴大檢疫范圍,發現蟲害之后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病蟲害蔓延。
綜上,造林綠化工程建設需要多種苗木種植技術支持,可以提升造林綠化工程建設效率,對改善生態環境和發展林業資源均有積極意義,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苗木移栽作為森林培育的核心技術,想要提升苗木成活率就要從多角度分析苗木管理方法,立足運輸、保護以及定植、種植、養護等環節,優化管理工作效果,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當前我國的造林綠化工程建設過程中,苗木移栽技術的應用水平還有提升空間,需要技術人員強化探索和研究,提升苗木移栽成活率,為林業資源建設提供助力。本研究嘗試分析苗木移栽技術在造林綠化工程中的具體應用措施,希望本研究觀點有參考意義,推動我國生態環保建設事業發展。
(作者單位:125200遼寧省綏中縣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