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
對于我國林業發展而言,在國家有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正不斷提高其發展速度,而且進一步增強其帶來的綜合效益及自身效用。在當前形勢下怎樣嚴格管理林業,針對林業面對的問題采取科學的防控及思考則是重點研究課題。除了火災林業發展最大的天敵就是病蟲害,而且病蟲害會嚴重威脅林業的生存發展,可以說在各項林業工作中蟲病害防治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雖然防治技術與舉措多種多樣,但生物防治技術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诖耍恼聦@該項防止措施的應用加以簡要分析。
一、簡析黑龍江深林資源情況
1、森林分布不均衡
85%的林地分布于山區,黑龍江省的三江平原與松嫩平原具有較低的森林覆蓋率。西部23個縣(市)的森林覆未能達到全國平均標準,當中有10個縣(市)低于8%。
2、豐富的森林樹種
我國森林樹種相對豐富地省份就包括黑龍江省,約有白余種樹木,其中有30余種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冷杉、紅松、等是當地典型的針葉樹代表,核桃楸、水曲柳等是典型的闊葉樹代表。
3、人工林比重小、天然林比重大
黑龍江全省約有69.4%的天然林地面積,過伐林與次生林遍步各山區。因為黑龍江省的更新造林起步晚,大部分人工林主要以中幼齡、中齡林為主,其中成熟林只占據人工林的0.5%。
4、防護林比重小、用材林比重大
黑龍江省的林種結構卻少一定合理性,大部分為用材林占據整個林地面積的65.8%,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森林資源具備的生態調節以及防護功能。
二、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優點
我國各地林業部門在長期開展的防治林業病蟲害工作中,已經積累許多實踐工作經驗。主要采取物理、化學以及生物這這三種方式進行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可是和前兩種防治技術相比,生物防治技術所呈現的優勢十分突出。對于生物防治而言,其主要是借助“相生相克”這一大自然客觀規律,與自然生態法則相符并不會負面影響環境。此外,在對林業病蟲害進行防治的同時,還可以實現持續性應用。有關選材方面,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依據“因地制宜”原則當地選材,有助于減少防治成本的投入。上述幾點優勢均促使生物防治成為現階段我國防治林業病蟲害的重要趨勢,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與應用前景。
三、有關生物防治舉措分析
1、通過混交林強化樹木抗病蟲害能力
針對我省的造林工作,所選擇的樹種應具備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采取混交林這種造林模式,能夠實現樹木品種多元化的提升,以多種多樣的林木品種增強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對于有關林業管理者需要認真對待林間巡查工作,特別是在幼苗階段應認真對待除草工作,以深耕的方法降低雜草籽在土壤中的數量,從而確保栽植初期可以健康生長,為樹木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提供保障。
2、嚴格檢疫進口商品
現階段,外來物種引發的病蟲害是對我省森林資源造成危害最大的,由于缺少天敵以及根治技術,對林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诖?,若想確保病蟲害生物防治措施有效落實,對于我省海關部門需提高監督進口商品的例如,做好相應的檢疫工作,尤其要避免外來物種伴隨包裝或是商品流進我省。總而言之,海關部門切實做好檢疫工作,能夠將這些外來物種封鎖在省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的困難。
3、引進害蟲天敵
其實大部分林業害蟲均有相應的天敵,那么在生物防治中則應將害蟲天敵引入對害蟲進行滅殺,以此縮小害蟲肆虐規模,一方面能夠降低森林資源受到害蟲的危害,另一方面有助于完善讓林區生態鏈,為我省森林生態環境平衡提供保障。我們以松毛蟲“如1所示”為例,這種害蟲對我省樹木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覷,林業部門可以引入螳螂、杜鵑以及赤眼蜂等天敵對這種蟲害規模加以遏制。據有關經驗表明,松毛蟲天敵中具有較強適應能力當屬螞蟻與赤眼蜂,例如螞蟻不僅能捕食松毛蟲而且可以捕食其蟲蛹(卵)。與此同時,我省林業部門需要進一步強化引入天敵的林區管理,將有關保護工作落實到位尤其是要保護好鳥類,嚴禁林區獵捕由此為林區生態環境提供保障。
4、微生物防治
該項技術是近些年才興起,相比于傳統的化學防治通過微生物對有關病蟲害生物加以防治,其產生效果更明顯。這是因為微生物具有較快的繁殖速度而且傳播能力極強。我們以“白僵菌”為例,其在滅殺松毛蟲與松褐天牛等害蟲方面的效果十分顯著。所以,微生物防治自然會成為未來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的主要趨勢。應用微生物進行病蟲害生物殺滅,能夠有效解決過量應用化學制劑而提高生物抗藥性的現實問題,與此同時這種技術具有持續滅殺的能力,能進一步維持防治效果并有效控制病蟲害擴散規模。
5、生物農藥
與化學農藥相比,生物農藥不會為森林資源帶來過重負擔,而且具有較好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效果。與此同時,生物農藥防治技術不會對當地的水資源造成污染?;谏锒鄻有砸暯欠治?,其不會對原有動植物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可以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起到保護作用。加之其防治的單一性僅是針對其中一種病蟲害而不會對其他生物造成損傷??稍诰唧w使用時,需要嚴格控制其用量及儲存上方法,否則極易造成農藥失效。
綜上所述,關于防治林業病蟲害,需要依據當地的樹齡、樹種及其結構,將主要病蟲害種類與發生歷史梳理好,而且針對林業病蟲害發生規律進行深入研究,在避免再次發生林業病蟲害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若要涉及樹種引進,需要將其原產地已有的病蟲種類加以了解,進而清楚容易爆發的次生病蟲害類型,另外在種植初期應進行科學管理與嚴格監測,以此最大限度降低發生病蟲害的可能,從而為更好地進行防治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161344黑龍江省訥河市和盛鄉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