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富
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全局,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也面臨著許多新機遇、新挑戰。
一、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通過加強引導扶持,強化監督管理,村級集體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在保障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發展農村公益事業中有效發揮了基層基礎性作用。現以凌源市四合當鎮奈曼營子村為例,簡要介紹我市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現狀。
奈曼營子村位于凌源市四合當鎮南部,系蒙古族村,是凌源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全村現有三個村民小組,300多戶,1300多口人。全村人口中蒙古族人口占90.4%,漢族占8.69%,回族占1%。村黨總支下轄三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2名。
全村總面積5300畝,耕地占1900畝、溝占190畝、河流占164畝、道中占138畝、村莊占330畝、荒山占300畝、林地占2608畝。村土地肥沃,主產玉米等農作物,1900畝耕地全能灌溉,擺脫了靠天等雨吃飯的命運。村背靠風景秀麗的大黑山,有得天獨厚的牧草資源和豐碩的果園,果園占地300畝,盛產國光、富士蘋果、南國梨、白梨、酸棗、大棗等。村里還有著一個占地百畝容納70戶的畜牧養殖小區。2014年,集體總收入179240元,其中,經營收入64800萬元,補助收入50000元,其他收入20000元,當年村農民人均收入達10000多元,其中農業收入占人均收入的50%。農民收入不再單純依靠農業生產,來源較多,較為穩定,生活已由溫飽型初步向小康型過渡。
近年來,特別是新型農業合作社實施以來,全村集體發展步伐加快,發展方式有效轉變,得到上級相關部門扶持明顯增多,村級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提升,村級服務能力持續加強,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和好評。經過多年的大力投入,目前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農田水利建設、農村電網改造、土地平整項目基本完成,自來水實行了全村推進。交通便利,國道穿村而過,村部在國道附近,離鎮政府集市僅一公里,目前,全村村組公路和入戶步行道路面硬化率達100%;通訊發達,全村98%的家庭安裝了程控電話,移動及聯通信號覆蓋全村,90%以上的家庭擁有一臺以上的彩電,部分家庭還安裝了寬帶,從真正意義上全方位地將村與外界緊緊連接起來。
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村級集體經濟取得較快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存在的問題:
1、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觀念弱化,組織領導還不夠強。很多人思想認識不足,帶動力不足,認識不全面、不深入,片面的認為村經濟過時了,造成上級政策對村級經濟發展的扶持政策不給力,錯誤的認為市場經濟主要是鼓勵幫助農民創業、闖市場,發展民營經濟,沒有必要花心思費力氣再去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認為“經營成功了,成果是集體的,如果要是失敗了,群眾要埋怨,帶來的債務難以化解”多數人不愿意冒風險。過去村辦企業都已經改制或是不存在了,也就“黃”了。重新提倡和強調集體經營“屬于全體村民”的股份制市場主體,難度大,困難多。村集體經濟基礎差、底子薄、缺資金、無資金、無路可走,信心不足。村干部只顧及考慮村里日常開支,沒有長遠打算和規劃,根本不顧及保值、增值。
2、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渠道少,來源合理性、穩定性較差。無外乎就那幾種,一是物業出租,利用老村部、老校舍出租給私營小企業。二是項目資金收入,村干部千方百計爭取農村建設項目,爭取相關部門政策支持,在實現項目建設基礎上,求得部分勞務盈利。三是聯系部門、聯系企業和社會“捐贈”通常也叫“化緣”。
3、村級集體支出剛性增長,村級“財政”壓力持續加大。在扶貧、脫貧攻堅戰中相關資料、宣傳材料等等工作中要求越來越嚴格,村級投入壓力也越來越大、支出也越來越多。
三、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建議及對策
1、加強政策引導,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引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增強政策扶持力度,統籌整合集體資產,建設農業生成基地,打造特色農產品加工項目,形成穩定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積極引導各類惠農項目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適度傾斜。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保障村級組織基本正常運轉。加強部門合作,使資金、信息、技術等各類資源有效融合,形成合力,對村級集體經濟項目進行結對幫扶。落實完善財稅減免優惠、土地優先安排等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持續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政策支持。
2、整合優化資源,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對村級集體所有資產進行集中清理登記,摸清家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整合優化資源,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以凌源市四合當鎮為例,現已成立了50多個農村專業合作社。其中奈曼營村種植合作社以集體公有制為基礎,以土地為中心,農民集體所有,并以憲法和法律直接予以確定。種植合作社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擁有獨立的財產和自主進行生產經營的能力。農民自愿入社,收益屬于入社村民。因此,合作社自主經營管理性較強,農民生產積極性高,實現了資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取得了理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帶動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3、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農村基層組織在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努力組建一支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村級干部隊伍,帶領村級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廣大基層工作干部要時常進行理論培訓和實踐技能培訓,淘汰那些不合時宜、已經滯后的發展觀念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更新發展理念,拓寬發展思路,推動村級經濟蓬勃發展。同時,強化監督鼓勵機制,把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狀況作為基層干部績效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激勵廣大村干部把精力集聚到提升發展集體經濟能力上來,集聚到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致富上來。以凌源市四合當鎮為例,以服務鄉村振興為導向,組建駐村工作隊。從市級部門選派17名駐村第一書記,從鄉鎮選派17名“點長”建檔立卡貧困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員,補充村級,不斷充實基層工作力量。加強基層干部在脫貧攻堅一線、實施鄉村振興計劃中的培養鍛煉,著力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和為民服務能力。
(作者單位:122508遼寧省凌源市四合當鎮政府農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