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娟 任品會
克什克騰旗農牧局以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為載體,因地制宜,根據“四區一帶”產業發展布局,加快推進脫貧攻堅重點地區調結構、轉方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打造了“5+1”和“三位一體”產業扶貧“雙引擎”,確保和鞏固脫貧成效,讓產業扶貧之花長盛不衰。在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總結產業扶貧工作的成效,發展特色產業,讓產業成為農民脫貧的法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借鑒。
一、產業扶貧工作主要成效
1、產業發展“5+1”,助力扶貧動力足
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的工作理念,打出“5+1”新模式組合拳。五種模式:一是創新“‘羊聯體+貧困戶”的“五位一體”扶貧模式。草原金峰公司以嘎查村基層黨組織為“圓心”,利用扶貧貸款,通過“放母收羔”、“托管代養”等方式將貧困戶凝聚在產業鏈上;二是推廣“經濟合作組織(企業)+貧困戶”的帶動扶貧模式。雪川公司、民悅君豐農牧專業合作社通過科學合理流轉土地和草牧場,建設農牧業種子繁育基地,帶動貧困人口發展基礎產業,使貧困人口獲得土地租金和勞務收入,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三是發展“農(牧)家樂+貧困戶”一三產業融合模式。經棚鎮農業發展合作聯合會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旅游、地利優勢,建設有機生態旅游觀光休閑餐飲于一體的現代農家樂,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方式,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簽約雇用等形式,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四是建設“產業園+貧困戶”的產村融合扶貧模式。加大產業園區的投入力度,發展食用菌、旅游等特色產業,形成產業鏈條。今年在宇宙地鎮、經棚鎮、新開地鄉、萬合永鎮和同興鎮建設7處食用菌扶貧產業園,覆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五是提高“政策+貧困戶”財政助力模式覆蓋率。對全旗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農牧業種養殖保險、補貼和大畜改良補貼全覆蓋;實行防疫、檢疫全覆蓋,對有需求的貧困戶免費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檢測、免費提供凍精等。
一項制度:產業指導員制度。根據《克什克騰旗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克農牧字〔2019〕2號),各蘇木鄉鎮按照制度要求,按4類職能劃分(產業發展指導員、項目規劃組、產業發展推進組、技術指導專家庫、市場營銷組),選聘熟悉區域產業發展特色、有一定生產技能的產業發展指導員共356名,覆蓋全旗13個蘇木鄉鎮67個貧困嘎查村12564戶農牧戶。
2、“三位一體”新引領,助力扶貧新方向
經棚鎮農業發展合作聯合會堅持效果導向,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三位一體”示范引領作用。一是通過生產合作,創新了農業生產經營機制。整合全鎮農機具、機耕手資源,耕播收全程機械化作業,直接降低生產成本425萬元,節約勞動力26萬人次,機械化率提高到75%,畝均綜合收益增加95元,戶均增收3800元;二是通過供銷合作,服務了農民生產生活。集中開展生產生活用品統一采購、集中配送供給下行服務,同步開展農產品統一銷售上行服務,使生產端和消費端有機結合、無縫聯接;三是通過信用合作,補齊了農村發展短板。針對農村貸款難、貸款貴問題,開展聯合會成員內部金融互助,培育良性成長的農村金融市場。四是通過綜合合作,構建了防貧減貧共富模式。“三位一體”綜合合作改革,充分發揮了黨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功能,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引領了農業發展,又推動了農村社會治理,提升了鄉村黨組織服務力和凝聚力。
二、產業扶貧存在問題
經營主體沒有完全發揮帶動作用。企業規模小,產業結構單一,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差,沒有長效的發展機制。其次,缺少自己的“地標性產品”,沒有品牌,增值空間小。
三、產業扶貧下一步工作安排
1、以五大主導產業為抓手
結合“四區一帶”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做好有生產能力貧困戶的涉農涉牧項目的對接工作。
2、開展送科技大下鄉活動
及時將我旗今年食用菌棚、中草藥及大畜改良補貼政策宣傳到戶,開展種植業技術培訓和種子化肥農藥的知識普及。
3、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
督促產業發展指導員進一步發揮產業扶貧政策宣傳、科學選擇產業、生產技術指導、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方面的職能作用。一是在2019年持續“產業指導員”整改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堅持問題導向,加大產業指導員隊伍優化工作。二是結合“新型職業農牧民”和“科技示范戶”培育工作,加強產業指導員培訓及技能提升,促其充分發揮產業指導員作用。
(作者單位:025350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農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