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穎
摘 要:陳洪綬,是在中國繪畫發展史的長河中,中國人物畫史上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他獨特風格和創新思想,影響著清初以來的整個時代,也影響著隨后漫長的歷史直至三百五十多年后的今日甚至將來。本文將通過對陳洪綬以及其人物繪畫藝術的了解,針對繪畫中包括須眉、仕女、稚童三種人物類型的面部造型部分作具體分析,發現陳洪綬在人物造型中的面部造型藝術對后世中國畫人物發展史的啟示與影響。
關鍵詞:陳洪綬;人物畫;面部造型
一、陳洪綬和人物畫
縱觀中國人物畫史,我們可以發現,中國人物畫的表現方法和西方相似,都可以分類為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中國的人物畫其實成熟的還算早,魏晉時期是起點,漢唐時期是發展的高峰,這時的畫家顧愷之、閻立本、吳道子等中國人物畫便脫穎而出。古代時期的題材大多數都是以帝王肖像、宗教神話、皇室貴族、現實生活等等,雖然當時的中國沒有向西方繪畫那樣用科學的方法來剖析人體結構和描繪客觀對象,但是中國人物畫也有通過自己的繪畫語言來表現出現實生活。人物畫在明代時發生了重大轉機,出現了以曾鯨為代表的現實主義,陳洪綬也提出了向古人學習繪畫精髓,創造出了高古驚駭的出眾的藝術風貌,然而陳洪綬特有的精神是看重傳神,典雅唯美也是中國早期人物畫造型的特點。前后兩者用不同的方式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人和整個社會狀況。“徐渭、陳洪綬等人‘變形的創新和整個明清之際的變革創新,是中國繪畫史上最為巨大的一個轉折點,他們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繪畫的古典形態之終結。”[1]陳洪綬字章侯,幼名蓮子,號老蓮,別號小凈名、老遲、悔遲、悔僧等。浙江諸暨人。既可作詩文,又善于作書畫,雖尤以人物畫成就最高,但是他在山水與花鳥方面也有相當的造詣。陳洪綬在年幼的時期就已經展現出他非凡的才能,所以有“懸市中,立致金錢”[2]一說。陳洪綬筆墨一貫古雅,在當時還與崔子忠齊名,即“南陳北崔”[3]。后來和藍瑛,丁云鵬,吳彬合稱“明末四大怪杰”。著有《寶綸堂集》等。從傳統人物畫的意義上說,陳老蓮的人物畫脫離了以臨摹對象來追求客觀對象的形象,運用了變形的形式、古怪絕妙的線條,夸張的人物造型以及強烈的主觀情感來表現作者對對象人物性格的感受。
二、陳洪綬人物畫面部造型分析
在早期明代畫壇中,并非以人物畫題材為主,這時期的藝術風尚主要還是花鳥和山水,人物畫在這期間已經慢慢的在走下坡路,其實這也可以說反映了的這期間畫家的狹窄視野。但陳洪綬是有創造性的,他所作的人物畫都能隨著社會的思潮的改變而產生不同的畫面,正是因為他不僅正視現實生活,而且還能深刻理解社會現實,所以他的作品才更能顯示出他的與眾不同。歷史故事是陳洪綬人物畫的主要題材,以此借古喻今,寄托情懷,他所畫的人物形象疏曠散逸,除了在衣紋的處理上富有裝飾性,色調清雅,風格雄健,細勁清圓外,在人物的面部造型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下面將從三大方面闡述陳洪綬的人物面部造型藝術。
在須眉方面,須眉包含了士夫、道士、騎射、漁樵等等,陳洪綬在此類男士的人物面部造型表現為:頭大體弱,五官變形,表情冷漠。具體可看陳洪綬作于1626年的《聽蝶》這幅作品,畫中畫家簡單安排一個四分之三側的男中年站立的形象,在帽子的上方畫著一只黑色的蝴蝶來突出主題。人物臉型特征上窄下寬,在腮幫子部分顯得較為豐滿,整體呈現“由”字型臉。五官方面則更為生動,眉毛粗曠且向上翹,眼睛炯炯有神向左瞟,表現出人物緊盯著蝴蝶所飛方向的神態,鼻子高挺,嘴巴則小巧,似有“櫻桃小嘴”的感覺。因為這是陳洪綬早期的作品,所以在此幅作品所展現的男性人物形象還是比較圓潤華美的,對美好世界的想象而表現出來的生動有神和美妙神態。當然,在男性刻畫上畫家對每種職業形象的表現有不同的方式。在1627年的《三教圖》中,畫家畫了三個不同教的教主形象,分別是儒教、釋教和道教,畫面以這三個人為中心,樹石為輔助充當背景,在這幅作品中有著陳老蓮特有的夸張變形的特征,尤其是在畫面左邊的儒教教主,此人物頭部凹凸不平呈倒三角型,下巴尤其窄,但額頭卻尤其大,眉毛相較于前幅作品的人物形象來說更為精短,眼窩較為深陷,但是眼睛卻依舊有神,鼻子高挺有肉而短小,嘴角下垂,以現在的審美來說可謂是“丑”,“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影響使得中國的審美意識具有一些獨特的特點,具體表現為藝術觀念上的美丑轉化、以丑襯美、化丑為美和以丑為美”,[4]所以雖然人物形象“丑”,但是卻整體給人嚴肅而有學識,和畫家所向人展示的儒教形象相符合。
在仕女的女士人物如閨秀、婦嫗等的方面,人物面部造型則表現為:垂眉善目,面部豐腴,溫潤優雅。在《斜倚熏籠圖軸》作品中我們也不難發現,陳洪綬所畫的仕女形象是恬靜的、娟秀的。畫家在畫面中安排的兩位女士,一位是盛裝的貴婦,一位是衣著樸素的女仆,畫面上方畫了一只鸚鵡在與貴婦對話,下方還畫有一小孩在嬉戲,畫面構成很簡單。畫中兩位女士臉型飽滿,寬額豐頤,眉毛低垂,細眼上挑,一張櫻唇。雖兩位都是女士,但畫家除了在人物整體造型做出了區別外,對于人物面部造型也描繪出了細微的不同,比如女仆的眉眼比貴婦更為低垂,貴婦的眼神比女仆更為精神等等的細節都足以表現的形象是有微弱的差異的以示身份地位。此幅作品是陳洪綬仕女圖中的代表作,也是他中后期的佳作。當然,在陳洪綬所畫的仕女圖中還有一幅作品也十分奪人眼球,那就是《仕女圖》,這幅作品畫面無論從構圖、色彩和落款方面都非常單純,就只有一位拿著扇子的仕女,在我看來奪人眼球的原因在于陳老蓮對于這位仕女的面部表情刻畫,臉型依舊是陳氏夸張畫法,在五官上面畫家花了心思,眉毛是八字眉,極其的低垂,眼睛細小,而鼻子的鼻頭圓潤,嘴巴卻很小巧,這夸張的人物面部表情結合起來看似滑稽,但是卻表現出了人物的整個人的狀態,一絲絲的無神、一絲絲的無奈與一絲絲的哀愁。
最后,我們列舉稚童方面,在《晉爵圖卷》作品中,其實這幅作品從題材和畫法上判斷的話是陳洪綬早期的作品,畫中描繪了總共19位人物,他合理地安排畫面,使作品呈現有起有伏、錯落有致、賓主分明。在作品的右邊部分,畫家前后描繪了6個小孩,其中4個看不見面部,只有2個能看見五官,其中一個為正面,另一個為側面,并且一男一女。畫家對于稚童的面部造型刻畫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夸張神態,給人以老態的感覺。雖然陳洪綬在為表現小孩的時候在身材上往小做了改變,但是在面部上與成人的畫法還是大同小異,所以,陳洪綬筆下的稚童讓人覺得“小孩不像小孩”,別具一格。在陳洪綬的另一幅作品《嬰戲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對稚童的具體刻畫。畫面中的小孩頭大身小,臉型寬大,眉毛濃密上揚,眼睛狹小細長,鼻子高挺肥大,嘴巴小巧,耳朵長且大,小孩人物形象依舊讓人覺得成熟。當然,“這件作品不僅在筆法、形象、神氣上屬于萬年的精品。”[5]對此,總結出的陳洪綬在表現稚童的造型是以身材為主,面部造型還是走夸張路線。
三、結語
就我而言,一個普通的學畫者,在學習人物畫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就是臨摹陳老蓮的白描,然而,普通的描摹是容易的,因為只能掌握最基本的規律,但是要學到陳洪綬更深層次的繪畫思想是很難的,無論從造型、氣韻和思想等方面都是難上加難。當然,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年輕人,也要刻苦學習前人的優秀作品,在繼承的前提下努力發展和創新,找到屬于自己的風格。就如陳洪綬一樣,他的“古”也是選擇了唐、宋、元三代繪畫的藝術精髓——“唐韻”、“宋理”、“元格”,[6]從而融會貫通。總之,陳洪綬的人物造型藝術與創新的繪畫思想所影響的是一代代人,今后也將會繼續傳承下去,影響更多的人。
總而言之,陳洪綬的藝術成就在人物畫方面可以說是高古奇駭,他推崇變形主義,刻畫的高士、美人、孩童都有著他的個人風格,古風雅質,有別于其他的人物畫家,他的畫面超于意境之外,因此被稱為“放浪形骸,性行駭俗”。通過陳洪綬的創作經歷,也給予我們一些啟示,在學習人物畫的道路上隨要學習古人但是不泥古,要學會繼承,但是更要突破創新。在體會中國傳統寫意繪畫史精神是,更要加入畫家自己的主觀意識,從中國傳統的繪畫當中我們能強烈的感受到一個民族精神的追求和深刻的藝術境界。陳洪綬立足于發展本土文化,強調造型語言和個人情感的主觀表達,給當代的中國人物畫創作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徐書成.《中國繪畫藝術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201.
[2] 朵云68期.《陳洪綬研究》[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15.
[3] 陳傳席.《陳洪綬》[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2.
[4] 王洪岳.《試論中國人的審美意識》[J].《濟南大學學報》,2000,10(6):68.
[5] 王璜生.《陳洪綬》[M].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96.
[6] 吳敢.《陳洪綬集》[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27.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福建 福州?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