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平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博物館數量增多,其根本任務是文物保護。因文物承載了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所以應做好文物管理保護工作。本文就文物保護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提出了幾點博物館文物管理保護基本要求和措施,旨在為此方面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管理;保護措施
文物是歷史文化的傳承,是歷史變遷、文化進步的“見證者”,承載著傳統文化、民族精神[1]。博物館是文物展覽、收藏的地方,也是社會群眾觀賞文物、陶冶情操的場所,其每件文物都包含了人類勞動智慧的結晶。所以,博物館文物管理的文物保護工作非常重要。但我國部分博物館在文物保護管理上存在一些弊端,如保護意識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現代管理技術較差等。我們應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的保護措施,以確保文物的完整。
1.文物保護的重要作用
1.1傳承作用
博物館的文物種類較多,展現效果不同,文物代表的精神文化、內涵和感染作用均不同[2]。文物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載體,能讓欣賞者感受歷史文化內涵。我們從文物中能知曉歷史,了解歷史知識和民族文化,對民族發展歷程更加清晰。不僅提高了審美,陶冶了情操,并啟迪了智慧,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1.2教育作用
文物能反應歷史文化和精神文明,是數千年歷史的見證,記載了傳統文化。每件文物都會展現不同的精神文化,其承載的內涵,是民族精神凝聚力的象征,對我們有較大的感染力。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文物本身,還從中了解其由來、歷史背景、文化內涵,感受其民族精神,激發勤勞勇敢、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促進愛國主義精神的建立。
1.3科研作用
文物承載了民族的發展軌跡,對考古學的價值影響較高,是科學研究的重要依據。考古學借助文物、歷史資料進行參考和科研分析,以重現歷史。
2.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要求
2.1基礎建設需提升
隨著科技發展,我國已進入信息化社會,博物館為良好有序的開展文物保護工作,應與時俱進,提升和更新基礎建設設備,以良好的硬件設備為支撐,更好的進行文化保護工作。但我國部分地區,因經濟相對落后,限制了博物館的現代基礎建設。尤其是規模較小的博物館,其館內空間不大,文物擺放不合理,導致文物管理保護效果不佳[3]。所以,博物館應加大資源投入,更新基礎設施建設,以改善文物管理現狀,提高保護意義。
2.2提高團隊建設
博物館的功能包括文化功能和服務功能,具有特殊性及雙重性。要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是多元化資源模式,只有具備了文化底蘊知識、文物專業技術和現代信息服務意識的人才才能確實提高博物館文物管理保護水平。所以,應加大博物館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術和現代信息服務意識培訓,建設全方位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3.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措施
3.1 健全文物管理保護制度
文物保護工作應建立在健全的文物保護制度上,所以,應加強文化保護的政策研究,以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適合博物館文物管理的嚴密規章制度,依法進行文物管理和保護。可根據《文物法》制定出細則的《博物館文物管理辦法》,以完善的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為支撐,使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做到賬目清楚、編目明確、鑒定詳明、查詢方便等[4]。并保證其工作程序明確,能有條不紊的順利開展。
3.2制定文化保護計劃和方案
全面收集文物數據信息,包括照片信息和文物價值的評測信息,通過此數據信息掌握文物的不同保護方式。同時,定期進行科學合理的文物檢測,以確保文物得到及時和正常的修復。可通過高科技機械檢測設備對文物進行定量定性的檢測,以分析文物材質和工藝技術,對有問題的地方進行及時的修復和處理。對博物館的文物藏品應制定科學的保護方案,因文物藏品的文化特征及精神文明顯著,相較于普通文物更珍貴,受到損害后無法再生,所以,應加大對文物藏品的保護方案。明確文物收藏的程序,提高其硬件設備,保證存放環境的清潔和安全性,注重細節上的保護流程,做好入庫登記、信息統計和保護檔案記錄。
3.3加強現代基礎建設
為確保博物館文物保護,應加大博物館的基礎設施建設。可借鑒先進國家文物保護建筑的設施建設,確保基礎建設現代化和國際化。基礎設施設計及建設時應遵循文物的科學管理、合理保護和預防原則,確保文物保護措施落實到位,以做好文物的基礎保護工作。
3.4建立數字化文物保護系統
數字化文物系統是隨著科技發展,運用互聯網、信息、多媒體及新媒體技術手段形成的數字化博物館[5]。它將全省的文物資源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整合,讓觀眾通過互聯網就可以觀賞到珍貴的文物。其原理是將文物的信息數據庫、信息采集處理、展示系統結合進行博物館數字化管理和網上三維展示。數字化三維展示模式是經激光掃描測量、近景攝影測量進行文物三維建模和虛擬仿真,以全方位的展示文物。數字化文物的建立就相當于給每件文物發行了唯一的身份證,其中記錄了有關文物的所有原始信息。避免了人為破壞、偷盜或自然災害等損傷,工作人員可以調取文物身份證進行有依據的修復和復原。另外,數字化文物保護系統還進一步促進了文物外展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傳統籌備外展需建設基礎設施、布置現場、移交物品等一系列工作,周期較長,且需搜集文物的相關資料,以根據其特點及展示地點制定安全保護方案,而數字化文化保護系統,能借助計算機系統全面快速搜集文物相關資料,僅10min就可完成查閱信息檔案-拍照-制表-參展流程,極大的減少了人力投入,簡化了工作流程,促進了外展工作的高效率。
3.5調動全民參與保護
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不能僅依靠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還需全民的協助合作。可通過文物保護知識的宣傳,調動全民參與到文物保護中,以實現社會大眾力量,更好的達成保護目標。定期開展文物保護的推廣活動,進行公益廣告、普法會等多種推廣方式宣傳,建立社會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減少文物的人為破壞現象。同時,還可完善文物保護相關法律制度和監督制度,加強社會群眾認知,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文物保護中來。
3.6加強政府支持
博物館的文物管理工作開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需要文物管理相關政府部門政策支持同時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才能確保文物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政府部門應加大財政撥款,也可執行開發旅游項目的政策,以開展旅游業,帶動社會經濟效益發展,為滿足人文精神文化的同時確保文物保護工作資金投入。
4.總結
通過綜述可知,我國文化源遠流長,文物承載著傳承使命,加強文物的保護對我國社會發展及進步有重要意義。所以,有必要加強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工作,以提升文物質量和效率。現階段我國博物館文物管理保護工作的進步進空間較大,各博物館應當結合自身的情況加大對文物管理保護。可在法律法規基礎上健全文物管理保護制度,制定文化保護計劃和方案,確保文物保護工作順利開展;也可加強現代基礎建設,建立數字化文物保護系統,提高對博物館文物的保護力度;還可調動全民參與保護,以社會大眾力量全方位的保護文物;此外,還可加強政府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以推動經濟發展同時提高文物保護投入,確保民族文化瑰寶得以持續傳承及發揚。
[參考文獻]
[1]徐馳.現代博物館文物保護及管理趨勢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24):217-218.
[2]楊桂新.博物館文物收藏職能與保護方法探究[J].傳媒論壇,2019,2(14):121+123.
[3]王林.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措施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19):227+229.
[4]張陽,張翔,陳爍夷.博物館文物保護裝備管理系統設計[J].自動化與儀表,2019,34(03):92-96.
[5]趙梅.做好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探討[J].藝術科技,2019,32(03):118.
(作者單位:西安市民俗博物館,陜西 西安 7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