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超旭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以學生為主體,更進一步說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尊重、關心、理解、信任學生,為學生提供一個充滿信任感和自由度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不要把學生視為裝載知識的容器。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探究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領會新課程的思想,獲得創新活動經驗。在這個理念指導下的初中古詩文復習,必然要求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主體能動性、充分參與到復習學習的方方面面。
但是,在古詩文復習教與學的實踐中,我們卻發現存在著如下問題:
一、主體地位不明確,學生被動的復習,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如某些老師在復習之初,直截了當的將部編版初中語文文言文劃分的三個方面“山水游記類、記人敘事類和哲理思辨類”告訴學生,學生缺乏主體的思考歸納,只能夠在機械記憶下“囫圇吞棗”。
二、參與順序混亂,無序低效參與。有部分老師重視學生的古詩文復習參與,但是缺乏對學生的計劃指導,導致學生盲目的行動,無序復習,花了不少時間,但是效果不佳。如某些老師只告訴學生在某個時間段復習哪些篇目古詩文,但是如何復習,復習重點是什么,沒有指出,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到復習檢測,“兩眼一抹黑”。
三、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成就感低。古詩文復習是對舊知的系統化梳理和再次建構,學生本來興趣就難以提高,加上前述問題,學生的興趣就更低了,在面對日漸靈活中考試題時,正確率、得分率就下降。
那么,如何真正有效地激發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古詩文復習的參與度,更好的開展復習呢?
為此,以赤水市第六中學九年級語文組為主要研究人員的《農村初中主體參與式古詩文復習操作策略》課題組,經過一年的研究,總結出如下策略:
一、提前規劃,師生共擬復習計劃。綱舉目張,學生和老師共同擬定古詩文復習計劃,明確古詩文復習的重難點、復習的階段步驟和效果預期,讓學生心中有計劃、有目標、有方向。以九年級一班為例,在2019年秋季學期伊始,魏老師就和班上同學分析上一年度中考古詩文試題,明確古詩文考試的考試范圍:默寫(直接默寫、理解性默寫和應用型默寫)、重點字詞翻譯(近幾年考試指導意見要求掌握的124個重點字詞、詞類活用、通假字)、古文翻譯(以哲理主旨句、省略句、倒裝句等為主)、古詩文主旨情感理解、人物形象概括、古詩詞句賞析等。在此基礎上,師生一致認為本期復習內容是以默寫為主。
二、“三線并進”,充分發揮學生復習積極性。在制定復習計劃后,怎么辦,就是一個重要問題了,對此師生共同制定了“三線并進”的復習策略。
(一)班級課內一條線,統一主要復習進度。每天規定默寫一個內容,滾動開展,利用課前三分鐘,對前一天的復習內容進行檢測,如有的班級規定每天默寫一篇文言文和兩首古詩詞,同學們在默寫的前一天就開始自主背誦和私下默寫,待到當天語文課時,教師抽規定的篇目句子進行集中默寫。
(二)學生課外一條線,照顧個體差異性。由于整體復習計劃和內容已經制定好,學生也就明確了在某一階段需要干什么,只要其在規定時間段內完成了此項任務,就可以自由支配時間。優等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務,可以空出時間去做其他事情。對于學困生而言,時間是固定的,其心中有任務,就不至于“玩物喪志”。
(三)年級統一一條線,開展測評。固定時間段,制作檢測卷,以年級為單位比一比曬一曬各班復習情況,同時張貼光榮榜和后進榜。這樣促進了班級與學生個體的比學趕超。
三、作業自擬,模擬出卷。學生仿造考試真題,互相出作業,出模擬卷。
四、注重積累與“見多識廣”。
(一)積累以教材復習為藍本。
教材是依據,是根本,是學習文言知識最熟知的語境,是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實詞、虛詞、句式等知識點的活標本。我們采用串講、點撥、分析等方法進行文言文的第一輪復習,讓學生利用早晚讀進行誦讀、整理、歸納等工作,減少“背誦默寫”的壓力。教師通過對重點文言課文中文言知識的串講,能夠使學生從熟知的語境中迅速把握一些關鍵的字詞句,大大提升文言知識積累的效率。例如適應性考試中有對“斯”這個字的理解,聯系學過的課文《陋室銘》中“斯是陋室”一句,可以理解該處的“斯”也是代詞“這”的意思。如果課內沒有這些詞,而且難以判斷意義,就應該根據具體語境,聯系上下文,運用字形分析法或對該詞所在語句進行句法分析,根據自己對該詞所掌握的用法無法正確解釋,就應該考慮它的通假或活用情況。
(二)積累以考點復習為重點。
考點復習體現了備考的針對性,選擇一本完善的中考文言復習資料,可以幫助學生將書本中的文言知識進一步系統化,進一步提升學生文言知識復習的廣度和深度。同時,考點復習結合往年的中考真題來講解,圍繞一些經典的模擬題來幫助學生提高訓練。而學生縱向地訓練近幾年的中考真題,有助于進一步明確考點中的重點。比如124個詞中哪些是經常考到的,在經常考到的實詞中,哪些義項是經常考的。在特殊句式、詞類活用等方面學生也都可以進行相關的反思總結,形成自己的“訓練筆記”。教師除了讓學生讀懂文段練習考題之外,還可以圍繞考點,幫助學生進行相關的考點知識整理。教師根據考點,進行必要的疏通和引導,加上學生反復地縱向訓練和歸納,文言字詞句落實了,文言知識加固了,運用能力也在無形中加強了。
(三)課內向課外,見多識廣。
學生在教材和考點的基礎上,還應該將備考繼續引向深入。比如“字詞解釋和翻譯題”,其實字詞解釋和翻譯的知識根基還是文言字詞句的落實。怎么突破課外翻譯?給學生提供一些簡短的課外文言文,讓學生自我進行翻譯。也可以拿各地歷年中考課外文言文段直接進行翻譯,既規范又可以達到訓練的效果。在反復的習題訓練,在課內與課外習題的比較學習中,把握文言文的解題技巧。例如,讓學生閱讀《孟子·公孫丑下》將“仁者如射”一句中的“者”字與《桃花源記》中“后遂無問津者”中的“者”字比較;將“夫子不切齒于恒魋”中的“于”字與《唐雎不辱使命》中“受地于先王”中的“于”字比較;將“請服斯訓”中的“斯”字與《陋室銘》中“斯是陋室”的“斯”字比較。這樣的題目,便于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由課內的學習過渡到課外語段的理解。
最后,主體參與式初中古詩文復習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只有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到復習的方方面面,才能夠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復習過程,最終最大限度的提高復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