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中印是世界FDI主要流向的發展中國家,但兩國在利用FDI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本文對中印兩國利用FDI的現狀進行了比較分析。總結了中、印利用FDI比較分析的結論,并對中國如何更好地利用FDI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 中國 印度 FDI
一、引 言
中國與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擁有龐大的市場潛力。2018年中國和印度的GDP總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七。近年來,兩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巨大潛在市場,使中印成為FDI的主要投資地。中國在2018年中吸收外資居全球第二位,達1390億美元,印度在2018年吸收外資量居全球第十位,達42億美元。印度利用FDI規模的快速增長與作為吸收FDI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形成了有力競爭,因此本文對中印兩國利用FDI的狀況進行比較分析,進而對中國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等方面提出建議。
二、中國和印度利用FDI的比較分析
(一)規模比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騰飛發展,是世界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2018年GDP總量達136052.5億美元。印度自2014年莫迪上臺以來,經濟增速多年躍居全球之首,GDP年均增速達7.3%。兩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使中印成為全球外商投資熱土。據圖1,中國的FDI在絕對數量上遠超印度。但國際上常采用相對規模指標比如外資依存度來評價FDI利用狀況。據圖2,2008年以前中國外貿依存度長期高于印度,之后整體低于印度。印度的外資依存度整體來說處于上升趨勢,但趨勢變化相對緩慢。整體看,中國利用FDI規模上優于印度。
(二)來源地比較
2018年我國外資來源前十中亞洲國家或地區投入外資金額占比77.1%。其中,香港長期位對華FDI投資規模居第一且投資規模所占比重最大。歐盟和北美總占比不足10%,表明我國來自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比例低。2000-2018年毛里求斯對印累計投資額占印度利用FDI總額的31.89%,位居對印度的外商直接累計投資額第一。新加坡、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占據印度FDI流入總額前十的絕大部分,占比50.54%,且發達國家對印直接投資一直呈上升趨勢。隨著印度政策的放寬與經濟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發達國家開始注重對印的投資。總體來說印度相較中國在外資來源國上更具優勢。
(三)行業比較
近年來,中國利用外資流向第一產業的比重處下降狀態,流向第二產業的比重基本穩定,流向第三產業的比重處于高速發展狀態。這說明我國在保持總體規模平穩增長的基礎上,利用外資的產業結構在不斷調整。印度吸引的外資主要流向第三產業,2018年印度服務業利用FDI數額為91.58億美元,同比增長36.5%,說明服務業對外資具很大吸引力。計算機軟件和電信行業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體現印度高技術產業發達的產業結構特征,但其制造業吸引外資水平與中國仍有較大差距。
三、中國和印度利用FDI的比較優勢分析
(一)基礎設施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近些年來鐵路、公路、通信網絡的覆蓋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印度的基礎設施一直飽受病詬,中國比其擁有更大優勢。中國更為便利的基礎設施條件對FDI更具吸引力,良好的基礎設施水平可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進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二)市場規模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迅速,經濟總量高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市場日趨旺盛、潛在的市場巨大,這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資。印度雖然近兩年經濟增速超過中國,但由于其GDP基數相對較小,GDP總量想要趕超中國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中國在市場規模上更具比較優勢。
(三)勞動力成本
近年來中國勞動力價格持續上漲,老齡化嚴重,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跨國公司投資逐漸轉向東南亞。目前外商投資目標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資本及技術密集型產業。因此我國勞動力成本對FDI的吸引力越來越弱。據數據顯示,印度近13億人口中有65%都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年輕化優勢明顯,人口紅利明顯。近年來印度工資雖在上升,但低于中國工資水平,使其FDI的吸引力較大。
(四)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對FDI的吸引力日益明顯,擁有充足人力資本的國家或地區更有助于FDI的流入。我國近年來教育經費不斷加大,高素質人才總量的增加增強了對FDI的吸引力。近些年來,我國第三產業利用FDI穩步增加,增長幅度較大的行業皆為人力資本水平需求較高的行業,可見人力資本積累對于吸引FDI的作用日趨重要。據報道印度文盲占世界文盲的1/3,所以印度巨大的人口紅利能否被充分利用仍值得商榷。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中印兩國利用FDI的比較分析,發現中印利用FDI前景良好。中國在基礎設施、市場規模、人力資本具有更大優勢,但這種優勢不是壓倒性的,印度政府近年來也在努力追趕,尤其在其弱項上,如“印度制造”計劃的提出。在吸引FDI方面,印度對于我國的威脅既體現在數量上,還體現在質量上。我國雖在FDI利用上的總體好于印度,但我國在FDI資金來源和行業結構上與印度相比具有一定劣勢。
據此,對我國更好地利用FDI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優化貿易和投資環境。如加快與相關國家的FTA談判,推動RECP的談判進程,充分發揮自貿區的引領作用和示范效應。第二,深化市場化的經濟體制改革,塑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靠制度創新、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培育吸引外資的新優勢。第三,拓寬外資來源渠道,如積極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戰略合作,擴大引資規模,同時注重提升外資質量。
【參考文獻】
[1] 曹美靜,張偉.中國與印度利用FDI比較分析[J].山西財稅,2013(02):31-34.
[2] 郝前進,雷志友.中印利用FDI比較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4(12):52-57.
作者簡介:王真真(1994-),女,河南周口,漢族,碩士,云南財經大學經濟研究院,650221,國別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