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偽造交通事故是當前交通發達社會中盛行的問題,應當以法醫規范診斷來甄別。結合各典型案例,分析了交通事故的損傷類別、特點,偽造交通事故損傷及其法醫學鑒定,這些都是影響法醫學對“交通事故”檢驗準確性的重要部分。
關鍵詞:偽造交通事故;死亡;法醫;損傷;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損傷主要是統稱因交通運輸所導致的或過程中所發生的人的損失,即指在交通運輸過程中,因交通運輸中的各類工具和參與物體,導致人體的組織器官破壞、功能障礙,甚至是直接導致人的死亡。近年來我國的公路、鐵路等基礎建設的推進,既給每個公民帶來了更便捷、更高效的運輸和行走體驗,但也帶來了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上升,及一些妄圖偽造成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件發生率的提升。
1 案例資料
案例1:劉某在夜里報警稱:在鄉村公路上誤撞傷一女子,后將其送醫后發現女子己死亡。尸檢:衣服勾撕劃破痕跡明顯。頭面部的骨性突出部位有條狀擦挫痕散在分布,左顳皮膚挫裂多,口鼻和左側外耳道的腔口內有血液淤積。條狀的皮膚挫裂創傷遍布死者的背部、四肢。肇事車輛勘查:乍廂內有死者指紋,車內也未發現明的搏斗痕跡。死者陰道中有報案人精子。調查認定死者是從行駛的車上掉下,摔跌致死,劉某作為車主,謊報案情。
案例2:2018年7月25日凌晨2時許,交警勘查員發現:當晚有小貨車在青嶺的下坡公路處,駕駛室外有李某被起火燒死,火車左前側有較小撞痕。尸檢:死者面目難辨,頭部右額顳頂和左額枕部有粉碎性凹陷骨折,右顳腦頂葉存在出血和腦葉挫裂傷。舌體腫大,舌尖接觸齒列,呼吸系統上段的喉室、氣管上部有黑色炭末附著,整段氣管粘膜充血水腫,體積增大。右胸的2~8肋骨段均骨折,雙肺鮮紅水腫,脾上端有4cm挫裂創,小腸的系膜有3cm撕裂,心臟血液的血紅蛋白含量高達40%。調查認定受害人是先被撞傷,后被嫌疑人燒死,想偽造為受害人自己開車起火燒死的事故。
案例3:2018年9月17日8時許,過路人發現37歲的王某,女,躺于自家附近的某公路干道,后報警搶救認定王某已死。尸檢:尸體頭面部有不同長度的挫裂傷,分別為頭頂部7cm、額頂部3.8cm、右顳枕部8cm、枕部5cm。解剖發現頭皮下普遍有出血點,額頂部顱骨、右顳枕部顱骨和枕部顱骨都存在舟狀凹陷性骨折,其大腦的兩側半球都存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左、右顳頂葉均有腦挫裂傷。調查認為該案是受害人在被故意傷害后,被嫌疑人移尸到附近公路想偽造成交通事故。
2 討論
2.1 交通事故的損傷類別
常由于事故過程的傷害類型差異而導致損傷類型的不同,例如因撞擊、摔跌的碰撞傷、伸展傷,因碾壓的碾壓傷,因刮擦的拖擦傷,因翻車、墜車的拋擲與摔跌傷,因車體爆炸、失火的燒傷、爆炸傷等。往往還會因交通事故而造成傷者的多重傷害,因此需要注意損失類型的綜合分析。
2.2 交通事故的損傷特點
交通事故一般是突發的、隨機的、能夠對傷者造成多發性、嚴重損傷的一類事故。發生事故時,由于車體鋼結構的作用,存在于車體內外的人員損失具體不同特點。
2.3 偽造交通事故損傷
2.3.1 偽造交通事故損傷的方式
偽造交通事故一般由嫌疑人及其幫兇完成,一般通過將受害人尸體移到公路、鐵道等地方,偽造受害人受傷地點;還有利用車輛、火車等對己死亡受害人碾壓,讓受害人身上具有交通事故損傷,干擾死者真正死因的尸檢發現;借交通工具達成殺人目的再偽稱成交通肇事,此類案件一般只有單純的交通事故損傷,案件的定性勘查比較困難。
2.3.2 偽造交通事故損傷的特點
偽造交通事故損傷的死亡特點:①謊報案情,真正死因同報稱死因不符,仔細偵察后能夠發現案情存在隱情;②案發時間常常是夜晚,第一現場常常不是報案現場;③嫌疑人、受害人常常有所交集,例如意外、情殺、報復等;④現場勘查的輪胎印痕、監控記錄、目擊者等具有說服力的交通事故物證,同現場情況存在不相符、不合理之處;⑤偽造交通事故的死后碾壓、縱火等損傷類型,可通過尸檢發現二次損傷及與交通事故損傷不相符的損傷情況。
2.4 偽造交通事故的法醫學鑒定
2.4.1 現場勘查
偽造交通事故的案件中可能會發生車輛二次碾壓死者,會在死者的皮膚、衣服上留下車輪胎印跡、車漆碎片、碎片組織、鐵銹鐵片、泥土油垢等,還會讓受害人的血跡、衣物碎片等留在車輛碾壓現場,提供現場勘查提取物證,能夠更好的重建現場,分析事故原因。
2.4.2 尸體檢驗
案件確定定性前,所有貌似交通事故的案件都應當得到標準化步驟的檢驗,包括尸表檢驗、尸體剖驗和病理學檢查,以依次進行的規范檢驗方式,獲知死者身體所受損傷的具體類型、部位和深度等,分析其損傷造成原因。對不能解剖檢驗的尸體,應當通過全身x光對死者骨折部位的形態、類型、可能原因等,進行綜合分析。確定所受損傷的類型、受傷原因、受傷方式、受傷時段等,從而在相似的案件中甄別出非交通事故的損傷及二次損傷等情況,以法醫學的專業語匯翻譯出死者所想要表達的對兇手和嫌疑人的指征。
2.4.3 DNA檢驗、毒物分析
對現場存在的生物物證,及患者體內可能存有的遺傳物質,可以提取到DNA檢驗和毒物分析,從而更有效的識別被害人、嫌疑人及相關的事故發生的原因信息,更好的促進案件的偵破,有重要意義。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對類似“交通事故”案件做法醫學檢驗鑒定時,應當分析中執行標準的法醫檢驗步驟,綜合現場勘查、尸體檢驗、DNA檢驗、毒物分析等多方面信息,不能忽視偽造情況的發生,要注意甄別各種損傷特點并結合相關資料綜合評定,防止誤判。
作者簡介:李蕾(1982-),女,漢,廣西平南人,本科,貴港市方舟司法鑒定所,研究方向:法醫臨床、法醫病理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