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恬 編輯/易可

作為一名女律師,作為一名孩子的母親,在辦理離婚案件時,我總是會情不自禁的反復提醒委托人:“不要讓孩子夾在父母當中左右為難,不要讓父母的離異給孩子造成創傷。”但由于法律知識的缺乏,在離婚大戰中,孩子要么成為父母雙方爭奪撫養權的砝碼,要么成為索要巨額撫養費的籌碼,因此,我給大家談談關于孩子撫養權的那些事。
離婚,是男女雙方解除因婚姻形成的人身關系并分割共同財產關系的行為,其中涉及孩子撫養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子女撫養權歸屬的認定;二是撫養費金額的判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對離婚糾紛案件中子女撫養問題作了詳細的規定,確定了“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對兩周歲以上未成年的子女,主要參考父方與母方撫養子女的條件;對十周歲以上未成年的子女,應考慮該子女意見”的處理思路。兩周歲以上的孩子“自出生或分居以來主要由哪一方照料或隨哪一方共同生活”成為法院認定撫養權歸屬的重要依據,考慮這一因素,是為了保證子女能繼續在既有的、自然的撫養關系中成長,維持生活、學習的穩定性,盡可能減少父母離異對子女生活的影響,維系子女與主要照顧一方已經建立的感情。這種考慮正是基于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則。但如果另一方有充分的證據證明由對方撫養將不利于子女成長,那與誰共同生活的事實將不會成為認定撫養權歸屬的重要因素,法院將從多方面權衡,將子女撫養權判歸最有利于子女成長的一方。
下面這個案例可以充分體現這一原則。童童的父母都是大學老師,由于夫妻倆在教育理念上的巨大差異,經常吵鬧不休,在某次激烈的爭吵后,母親李教授帶著孩子不辭而別,此后兩年童童一直與母親李教授共同生活。轉眼間,童童已到該上小學的年齡,張教授住所對口的重點小學給童童發來了錄取通知書,但李教授始終未帶童童來辦理入學手續,反而向法院遞交了一紙離婚起訴狀,要求與張教授離婚,童童歸自己撫養。
離婚案件審理時,承辦法官發現李教授將童童送到一家“國學研究中心”接受“四書五經”的教育。法官實地考察了“國學研究中心”,并致電教育局確認了該“國學研究中心”無辦學資質。最終法院認定李教授未保障童童接受正規義務教育,其行為對子女身心健康構成了不利影響,故將童童的撫養權判歸父親張教授所有。
在我代理過的另一起離婚案件中,男方是聲名赫赫的企業家、年收入上千萬,女方是一名公務員,收入中等,但由于工作時間固定,業余時間基本都在陪伴兒子。兩人由于價值觀差異過大而爭吵不斷,兒子九歲時,男方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并要求由自己撫養兒子。女方同意離婚,但也要求撫養兒子。兒子雖未滿十歲,但已屬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他也親筆給法官寫信表達了自己愿意隨母親生活的意愿。
法院審理后認為,雖然男方收入比女方有明顯優勢,學歷也高于女方。但男方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兒子;兒子的生活和學習一直是女方悉心照料;兒子也表達了愿意與母親共同生活的意見。且女方的工資收入加上男方承擔的撫養費足以保障孩子的正常生活水平,故法院將兒子撫養權判歸女方所有。

總而言之,在由哪一方撫養子女的問題上,法院需要判斷的是當事人是否是一位好父親或好母親,和他或她生活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而絕不僅僅是經濟、學歷等的簡單比較。
在一起離婚案中,由于性格不合,方女士與袁先生分居多年,兩人的女兒瑩瑩一直隨方女士生活。在女兒瑩瑩上幼兒園大班時,方女士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并要求女兒由自己撫養,袁先生每月支付撫養費一萬元。開庭時,方女士拿出一大摞培訓費收據,聲稱為了讓女兒考取著名的民辦小學,自己為女兒報了一系列課外興趣班,包括英語、數學、舞蹈、鋼琴等。而且,如果女兒考取民辦小學后,不僅這些培訓班需要繼續參加,還要承擔民辦小學每年六萬元的學費。袁先生作為一名外企的銷售經理,年收入高達四十萬元,故要求袁先生按照其月收入的百分之三十的比例給付撫養費。
袁先生同意離婚,也同意女兒瑩瑩由方女士撫養,但拒絕按照每月一萬元的標準支付撫養費。他認為自己作為一名外企銷售,每月底薪僅有一萬元,獎金根據銷售業績進行提成,由于經濟下滑,他去年的年收入僅為二十萬元。而且,他并不贊成女兒上學費高昂的民辦小學,也不認為女兒需要參加那么多課外培訓班,他僅愿意承擔女兒上公立學校的費用。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撫養費是子女生活、教育、醫療的合理花費,一般是基本生活、公立教育、公立醫院的相關花費。課外培訓班的費用不屬于公立教育范疇,且袁先生明確拒絕承擔,不應支持。最終法院判決女兒瑩瑩隨方女士共同生活,袁先生每月支付撫養費2 500元。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七條規定:“子女撫育費的數額,可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有固定收入的,撫育費一般可按其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給付。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育費的,比例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很多當事人都牢牢的記住了百分之二十至三十這個比例,卻忽視了“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這個大前提。根據相關律師團隊對2019年上海市離婚糾紛撫養費判決情況的統計,一半以上案件的撫養費金額較為平均地分布在數百元至2 500元之間,而法院將撫養費判決為2 500元以上的比例極低。對于不直接撫養子女一方,若該方無業、收入不高或無法證明其工作收入情況的,撫養費標準一般在數百元至1 500元左右。若該方有穩定工作、正常收入的,撫養費標準一般在1 500元至3 000元左右。當然也不乏對于一些高薪人群,法院對其應承擔的撫養費可能會做出特別處理。
在本文的最后,我謹以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離婚證明》上的一段話作為結語:“離婚,只是這一段愛情的休止符。這個世界就是這么不完美,你想得到些什么就不得不失去些什么……但無論如何,莫讓年幼的孩子失去父母的愛,莫讓年邁的父母失去子女的孝,莫讓這個世界失去一個有愛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