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林,羅一鵬
(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六一大隊,江西 鷹潭 335000)
江西德興-婺源地區礦山地處華夏地塊、揚子地塊及華南中部造山帶交接處,在經歷元古代到新生代各旋回構造運動,地質構造較為復雜[1]。
區域內巖漿活動較為頻繁,區域內基地地層主要有溪口巖群、張村巖群,蓋層主要分布在海口幅東部、暖水幅以及張村幅等地,其中包含第四系、侏羅系、二疊系、三疊系、南華系、震旦系、南華系以及青白口系等。其中以新遠古代基地地層分布最為廣泛,且露出良好。礦區主要分布于華夏地塊與揚子地塊碰撞拼貼形成的華南中部造山帶,是中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地,經過幾十年發展,無論是在科學研究成果或找礦效果方面都大大的提高了礦床成因與成礦規律研究水平[2]。
就目前研究成果來看,對江西德興-婺源地區成礦規律仍然存在不同見解。為更好分析礦區內地質特征具體情況,圈定找礦靶區,提供地質異常數據,提出江西德興-婺源地區礦山地質特征及其對深部找礦的啟示。
江西德興-婺源礦山位于華夏地塊與揚子地塊碰撞拼貼形成的華南中部地質構造帶,即欽杭結合帶中心地區,橫跨贛東北蛇綠混雜巖亞帶與樂平—歙縣構造混雜巖亞帶。礦區地質主要分為贛東北深大斷裂與進賢—婺源斷裂,贛東北深大斷裂呈北北東展布,與進賢—婺源斷裂相交,處于贛東北蛇綠混雜巖亞帶,主要由淺層次脆性破碎帶與中深層次韌性剪切帶組成;進賢—婺源斷裂呈東北走向,成為懷玉構造單元界線、贛東北蛇綠混雜巖亞帶及樂平—歙縣構造混雜巖亞帶界線。
江西德興-婺源地區礦山由不同地區不同特點的構造形跡疊加在一起組成,構成復雜的地質特征,其礦區內主要構造線為北東方向,其次為北西向及近東西向。
礦區巖石磁性與地層時代無關,主要取決于巖石礦物組成的鐵磁性礦物含量,其變化規律為在正常情況下沉積巖與變質巖呈現出無磁性或弱磁性,但視具體情況磁場會產生一定變化。
巖漿巖磁性根據種類不同,磁性變化不同。酸堿性巖漿巖一般為無磁性或弱磁性,除巖體邊緣部分外,自身磁異常圖無反應[3]。而中酸性、基性或超基性巖呈現中等或中強磁性,在出露或隱伏狀態下,能夠反映磁異常。礦區內火山巖磁性從無磁性到強磁性均有,其磁性變化范圍在0×10-5SI~4700×10-5SI,在磁異常圖上反應為無規律、跳躍式變化磁場,往往呈條帶狀分布。江西德興-婺源地區巖礦石磁性參數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巖礦石磁性參數數據
整體礦區根據磁異常場分區,劃分成為兩個高磁異常區域一個低磁異常區。在初步分析后,東北部高磁異常區主要包括花崗閃長斑巖、花崗閃長巖等,東南部高磁異常主要為橄欖巖、輝綠玢巖等。其余磁異常結合物性資料、地質等劃分為19個局部磁異常,且其中7個局部磁異常由酸性巖引起。
江西德興-婺源地區礦山內地層屬于華南中部構造地層分區,礦區內新遠古代地層分布最為廣泛,且出露良好,區域內蓋層以第四系、奧陶系、震旦系、南華系、寒武系、青白口系、寒武系以及白堊系為主[4]。基地地層有溪口巖群與張村巖群兩種,也是重要的含礦建造。溪口巖群中以鄭家塢巖組廣泛分布,其木坑巖組分布與太白司幅。張村巖群主要分布在海口幅,其余在榔樹底巖組、韓源巖組以及贛東北蛇綠混雜巖亞帶中也有分布。江西德興-婺源地區礦山區域地質簡圖,如圖1所示:

圖1 江西德興-婺源地區礦山區域地質簡圖
根據礦山中賦存新元古代雙橋山群淺變質巖及野外地質現象來看,礦區內主要的金山金礦與德興斑巖銅礦分別屬于兩種不同時代構造體系。
礦區內銅礦主要呈NW向分布,成礦巖體位于NW向斷裂與NE向斷裂交匯處。金礦主要賦存于EW向緩傾斜脆—韌性剪切帶中,礦化集中在剪切帶轉折段。成礦斑巖主應力場接近于直立,其金礦所表現出來的構造特點是韌—脆性剪切、構造置換以及遞進變形等。除蝕變巖型礦石外,金山金礦種類在局部地段也表現為粗大的含金石英脈,礦體呈不連續或石香腸狀分布。
從礦巖石微量元素比值來看,脈狀金礦與平均地殼的K/Bb和K/Ba比值基本相同,而巖漿來源有關流體所形成的礦床其K/Bb和K/Ba比值均高于或低于地殼平均值。金礦 巖 石K/Bb為110~350,K/Ba為14~59,地 殼K/Bb為130~430,K/Ba為34~97,其K/Bb和K/Ba比值基本一致。這說明金礦成礦過程中,巖漿流體不占據礦區主體。其中含金黃鐵礦流體包裹體He同位素表明成礦流體主要來源于地殼,這與強烈蝕變巖石及黃鐵礦的Sr同位素來源于地殼結果一致,從這一特點可以看出金山金礦與德興斑巖銅礦為不同熱液體系產物,金礦在鉆孔剪切帶內仍穩定存在。
深部找礦預測區內主要成礦地點位于礦區東南部,處于贛東北蛇綠混雜巖亞帶與樂平—歙縣構造混雜巖亞帶成礦帶交接處,形成廣泛韌性剪切帶。其區域內大面積出露張村巖群細碎屑巖,其中含有大量變中基性火山熔巖與細碎屑巖,區域內主要礦源層為銅金礦。巖體呈北東向進賢—婺源深大斷裂展布,在浮溪口、張家畈等韌性剪切帶存在金礦點。區域內磁異常呈帶狀分布,走向東北,經推測其異常均為酸性巖體引起。區域位于重力低異常區,呈北北東向分布,具有較大找礦潛力。
通過分析江西德興-婺源地區礦山地質特征情況可以看出,江西德興—婺源地區新遠古代地層中淺變質火山巖主要由流紋巖、英安巖以及玄武巖組成,其中玄武質巖漿具有拉斑玄武巖地球化學特征。
結合礦區地質特征,分析出礦區內最有可能形成安第斯型活動大陸邊緣弧后盆地構造背景,依據礦區內形成安第斯型活動大陸邊緣弧后盆地構造背景,判斷礦區深部找礦主要方向,為今后找礦提供可靠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