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敏
(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地質隊,廣西 貴港 537100)
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成因除了先天優越的地質環境外,還離不開后期構造運動以及深循環熱鹵水改造疊加作用,其中后者是成礦、富集的重要因素[1]。在此背景下,對該礦帶的地質找礦工作從未間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積累了豐富的資料,但是由于礦帶范圍大以及勘查力度較低,除了一座大型錫基坑礦床以及3處中型鉛鋅礦床得到了充分開發外,礦帶中還有很多礦床沒有進行開發,因此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具有很好礦產開發遠景[2]。
廣西貴港—平南鉛鋅成礦帶總體呈NE向帶狀展布,長約100km,寬約60km,處于南華準地臺大瑤山凸起南西部,大瑤山-蓮花山復背斜南西緣南東翼,北西側與桂中凹陷區相鄰。總體上分布于NE向的憑祥—大黎及靈山—藤縣深大斷裂所控制的晚古生代斷陷盆地中,如下圖1所示。
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研究區內出露地層,在復背斜軸部為寒武系,兩翼及外側為泥盆系、石炭系及白堊系。寒武系為一套復理石、類復理石建造,泥盆系-石炭系以碳酸鹽巖為主,部分為碎屑巖和硅質巖,白堊系為紅色復陸屑巖。此外,沿郁江、黔江、潯江流域為大片第四系沉積物覆蓋,其中泥盆系中統四排組-應堂組及東崗嶺組為賦礦層位,巖性為灰巖、白云質灰巖、白云巖,夾炭質泥巖、重晶石及硅質巖,總厚度500m~800m。
據調查,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總共有兩個構造層,即基底和蓋層。其中,前者的構造形態為一系列緊密線狀復式背斜,軸向以北東、近東西向為主,核部為寒武系淺變質碎屑巖。后者構造形態為一系列褶皺,平緩寬闊,軸向以北東向為主,伴有北西或近南北向斷裂,發育方式為斷裂發育。

圖1 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示意圖
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成因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即熱水沉積成礦階段和構造疊加成礦階段,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熱水沉積成礦階段:該研究區受到地質作用的影響,最開始的時候一直處在構造引張的環境中,因此地層溫度較高,地殼活動以及同生斷裂活動頻頻發生。在上述一系列熱水活動中,各種元素重新組合排列的,在不斷發生化學反應過程中,物質逐漸沉積下來,形成了一條條沉積分帶,最終經過多年的累積,形成了熱水沉積型礦床。熱水活動為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的初步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構造疊加成礦階段:在經過上述一系列熱水沉積運動后,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初步形成。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的礦床之后又經歷了一次次的構造運動,使得礦床發生褶皺并回返。與此同時,伴有大量的巖漿上涌,這就使得地質中的礦物質再次發生變化,具體包括活化遷移、沉淀富集疊加兩種活動。總而言之,在上一階段初始礦床形成的基礎上,疊加一系列構造運行,最終形成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
廣西物探隊開展的1/20萬桂平幅水系沉積物測量在調查區內圈有數個綜合異常:
(1)在官成~四德一帶圈繪有甲級綜合異常兩個:Hs-34綜合異常及土壤測量Ht-43綜合異常,異常元素組合為Pb、Zn、Ag、Cu。綜合異常均呈北東~南西向分布,元素套合好,異常面積大,強度高,其分布范圍與已知的礦化集中區基本吻合,為典型的礦致異常,是尋找沉積改造型鉛鋅礦的有利地段。
(2)在桂平西山一帶,圈有Hs-62綜合異常,異常面積約89.2km2。異常元素以Hg、Sn、W、Mo為主,Zn次之,另有Cu、Bi、As、Ba、Sb、Pb、Ag、Au、Cd等元素的弱異常,其中Hg、Sn、W、Mo異常規模大、強度高,具三級濃度帶,主要分布于燕山早期花崗巖和印支期石英二長巖中。異常分布范圍內有閃鋅礦—磁黃鐵礦礦床、砂錫礦床各一處,屬礦致異常。
廣西有色地勘總院所進行的貴港平垌—平南官成鉛鋅銅礦帶1/5萬土壤測量,獲得慶豐—石龍、平垌—錫基坑、四德—旺石三個Pb、Zn、Cu、Ag綜合異常帶,12個綜合異常,其中具找礦意義的Ⅰ、Ⅱ類異常9個,異常場源不清的Ⅲ類異常2處,無找礦意義的Ⅳ類異常1處。異常總面積85km2,異常濃度高,濃集中心明顯,元素套合性好。
Ⅱ號異常帶分布于桂平平垌—碧灘一帶,長40km,寬2km~5km,含Hs-10~Hs-13等6個水系沉積物綜合異常及Ht-14~Ht-19等6個土壤測量綜合異常,其中Ht-14~Ht-19分布于本調查區內。Ht-15~Ht-19異常主要沿化探推測的北東向斷裂帶分布,異常組合元素主要為Pb、Zn、As、Mn、Cu、Ba、Mo,伴有微弱的Sr、Be異常;該異常帶Pb、Zn、As異常規模大、強度高、濃度分帶明顯,異常地段主要出露中下泥盆統砂巖、粉砂巖、頁巖和灰巖、白云巖;異常帶內有錫基坑背斜、北北東向和北西向斷裂分布,是尋找鉛鋅多金屬礦的有利靶區;后期勘查已發現了錫基坑、平垌、福祿等鉛鋅礦床(點)分布。
Ⅲ號異常帶西起三江圩,東至思旺圩東,北起大鵬圩,南至南木圩,其中Ht-21~Ht-26-3等6個綜合異常分布于本調查區內。主要異常元素為Pb、Cu、Ba、As、Zn,伴有微弱的Mo、Mn、Sr異常;異常地段主要出露中下泥盆統砂巖、粉砂巖、硅質巖、灰巖、白云巖;有北北東向、北東向和北西向三組斷裂分布。Ht-21、Ht-22分布于南木東部,面積分別約為2km2,異常元素組合為Pb、As、Zn,元素異常走向北北東,形態不規則,強度較高、連續性好、濃度分帶明顯;異常范圍內為中泥盆統四排-應堂組白云巖、灰巖分布,經勘查發現了南木鉛鋅礦點。Ht-23分布于桂平江口鎮龍塘村北東面,異常元素組合為Cu、Pb、As、Zn、Mo、Ba、Mn,元素異常走向北東,形態不規則,未圈閉,面積大于8km2,Cu、Pb、As、Zn異常規模大、強度高、連續性好、濃度分帶明顯。異常范圍內僅局部有中泥盆統應堂組、東崗嶺組、上泥盆統榴江組的碳酸鹽巖出露,其中東崗嶺組的白云巖、白云質灰巖、灰巖普遍硅化,異常區內有北東向斷裂通過,有四德銅礦床分布。Ht-26分布于官成一帶,大致與旺石、良村、松山腳、架電等礦床(點)對應。
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鉛鋅銅銀礦產找礦潛力可以總結為9條。
(1)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鉛鋅銅銀礦產所處地理位置,成礦的地質條件都比較優越,礦產開采成功率高。
(2)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研究區地質中蘊含豐富的成礦物質,且經過長期的地殼作用以及風化剝蝕,成礦物質,被逐漸解析出來,形成礦產資源。總而言之,該區域的豐富的成礦物質為鉛鋅銅銀等礦產資源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3)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研究區經常發生斷裂的活動,使得隱藏在地層深處的成礦物質逐漸參與到海底循環熱鹵水系統運行當中。
(4)斷裂及褶皺構造發育的較為成熟,為成礦物質沉積和礦液運移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5)據1/20萬區域化探掃面成果,本區從東至西大致可分為:四德-官城PbZnAgCu異常區、桂平西山PbZnCuSn異常區、平垌-錫基坑PbZn異常區,其分布范圍與已知的三個礦化集中區基本吻合,前人經部分1/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加密,于上述三處均發現PbZnCuAg綜合異常帶,異常帶內除已發現的錫基坑、鳳凰嶺等大中型鉛鋅銀礦床外,還新發現慶豐、四德、官城等一批海底噴流沉積型鉛鋅銅礦床(點)。
(6)根據以往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鉛鋅銅銀礦產勘探結果,發現了很多新的礦點,說明該區域還包含很多礦產資源,具有很好的開發前景。
(7)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上已經得到開發的鉛鋅銅銀礦產,其礦體沿走向及傾向大多未圈閉,說明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8)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上已經發現和開發的礦體基本都在地下200m及以上,200m以下還沒有進行具體探測,因此在200m以下的地層中極有可能存在豐富的礦產資源。
(9)在含礦層位分布范圍內、有利的成礦構造空間地段,找礦空白區廣泛分布。
綜上所述,隨著對礦產資源需求量的逐年增加,當前礦產資源開采量逐漸供不應求,資源短缺現象嚴重,為此急需開發新的礦區。廣西貴港—平南成礦帶是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開采區之一,擁有豐富的鉛鋅銅銀礦產,因此具有良好的開采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