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范凌志 ●本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
臺灣民進黨當局9月2日在新版“護照”上再次搞起“去中國化”的小動作。新版“護照”封面上的英文“TAIWAN”字樣放大,并與“PASSPORT(護照的英文)”字樣緊鄰,企圖以此凸顯“臺灣護照”。臺當局當天宣稱,這是為了強化“國際辨識度”和“凸顯臺灣元素”,“讓國際人士更清楚看見臺灣”。此舉立即在島內引發爭議。國民黨政策會專員呂謦煒發文諷刺稱:“‘臺灣國不存在……民進黨‘臺獨獨不了,就搞小動作。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2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強調,不管臺灣民進黨當局搞什么小動作,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個事實是不會改變的。
臺當局宣稱“凸顯臺灣”
臺灣“行政院”2日上午舉行記者會公布了新版“中華民國護照”。現場公布的新“護照”圖片顯示,綠色封面上雖然仍保留“中華民國”字樣,但是原本字體較大的英文“REPUB?LICOFCHINA”幾乎消失,只留在“青天白日徽章”外的圓框內,小到幾乎看不清。下面“TAIWAN”英文字樣則變得很大,成為封面上最大的字。此外,在舊版“護照”中,中文“護照”兩字放在英文“TAIWAN”和“PASSPORT”之間,現在“護照”兩字被放到“TAIWAN”上邊,從而使“TAIWAN”與“PASSPORT”字樣緊鄰。在不懂中文的外國人看來,這似乎就是“TAIWANPASSPORT”。
據臺“外交部”稱,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為避免護照被誤認為‘中國,影響民眾赴外旅行權益及便利性”,“立法院”7月決議進行修改。“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在記者會上稱,“臺灣防疫取得成效,有余力協助他國抗疫,但在這一過程中卻常被誤解成中國,造成困擾”,所以根據“立法院”決議作出新設計。他稱,為滿足民眾旅行的需求,新“護照”提高了“臺灣辨識度”,“凸顯了臺灣,避免在進行國際交流時造成混淆”。
對于新版“護照”,民進黨當局和支持“臺獨”的綠營人士大肆吹噓。蔡英文2日在臉書發文稱:“新版護照公布!凸顯臺灣,讓世界看見TAI?WAN!”她當天參加民進黨中常會前也稱,相信新“護照”能夠“強化辨識度,也強化臺灣元素”,“其實拿到護照就很清楚,我們就是臺灣人啦!就是這個意思”。
臺“副總統”賴清德2日稱,改后的版本“可讓國際人士更清楚看到臺灣、知道我們來自臺灣,不至于像過去造成混淆”。臺“立法院長”游錫堃稱:“將TAIWAN英文字樣放大,國際上就會更知道。國際上不一定看得懂中文,但是懂英文的人知道,這是臺灣來的,這有助于臺灣邁向正常國家……雖然不是一步到位,但有幫助導正國際視聽的效果。”不過,也有“急獨”分子不滿意“護照”上未能刪除“中華民國及徽章”。“基進黨立委”陳柏惟稱,“護照上(中華民國)國徽是最不能接受的圖案”。
2003年,陳水扁當局改版“護照”,在“護照”封面首次加入“TAI?WAN”字樣,聲稱是為了和大陸護照進行區分。
“穿著國王新衣展示虛偽”
新“護照”樣式公布后,立即在島內引發巨大爭議。世新大學教授游梓翔稱,新“護照”封面的設計師努力把“TAIWAN”放大,“REPUBLICOFCHINA成了薄薄一圈外框,讓人幾乎忘了它的存在……不能不佩服‘臺獨工作者的創意”。他嘲諷稱:“護照改版一次,ROC就得用放大鏡看;要是再改版一次,ROC大概只能用顯微鏡來看吧。”
國民黨2日發布新聞稿猛批民進黨“將中華民國的英文名稱縮小到幾乎消失”,這種改版方式對大多數民眾出境以及對臺灣的“國際地位”沒有任何幫助,只能凸顯民進黨“執政格局狹隘,衍生自我矮化爭議”。國民黨稱,兩岸證件顏色完全不同,外界混淆的機會不大,民進黨當局此舉“很難不被人認為這是出于意識形態及政治考慮”。
聯合新聞網稱,新“護照”上“TAI?WAN”被放大,“中華民國在蔡英文政府眼里是多余的,將它隱藏起來才感到舒服”。但是,民進黨當局不敢明說的是,“這本護照能通行全球的效力……并不是來自虛幻的‘臺灣國。蔡英文政府沒膽推動‘法理臺獨,只能怯懦地穿著國王的新衣,向國際展示自己的虛偽”。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臺當局這一次所謂的“護照改版”明顯是政治操作,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突出“臺灣”。不管民進黨當局用什么樣的說辭都掩蓋不了其“去中國化”操作的實質。目前民進黨當局沒有膽量,也沒有能力將“護照”改為所謂的“臺灣國”,但又想在“臺獨”意識形態上往前走,所以就采取這種自欺欺人、自娛自樂的做法。
張文生說,民進黨當局這種做法是想把島內民眾對“臺獨”意識形態的認同感再往前推進一步,實際上這樣做的后果只會加劇兩岸關系的緊張,這樣下去民進黨當局撈不到什么好處,臺灣民眾也撈不到什么好處,因為只有統一才是兩岸最終的出路。
“踩紅線”小心“引火自焚”
自李登輝執政以來,島內一直在推行所謂“去中國化”,特別是民進黨執政期間。陳水扁任內推動將官方機構前的“中華民國”改成“中華民國(臺灣)”或直接以“臺灣”稱之,不少機構如“中國石油”改為“臺灣中油”、“中華郵政”曾改為“臺灣郵政”等,此外在教科書問題上不斷加大臺灣史的比例,減少中國歷史比例。蔡英文上臺后延續了陳水扁的做法。在“護照正名”后,接下來就是中華航空公司(簡稱華航)換新涂裝。臺“交通部長”林佳龍2日稱,華航新涂裝正在設計中,最快9月底能選出具有“臺灣意象”的新涂裝。
今年以來,美國特朗普政府為了在大選前轉移民眾對其抗疫不力的不滿,加強籠絡臺灣,用臺灣問題對抗大陸。蔡英文當局因抱上美國大腿越發囂張,島內對此相當憂心。臺灣學者、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蔡英文和民進黨骨子里是“臺獨”,但他們無法也不敢做到“法理臺獨”,于是用各種形式來“凸顯臺灣”,企圖制造“事實臺獨”。他們認為在中美對抗之下,有美國為他們撐腰,只要不“法理臺獨”就行得通,從而不斷挑戰大陸的底線。另一方面,由于蔡英文硬要與大陸為敵,她面對企圖遏制打壓中國的美國時沒有任何拒絕的能力,特朗普政府讓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她只是美國手中的一枚棋子。這樣看來,未來民進黨在臺灣執政的情況下,兩岸關系可能只會更糟糕。
《聯合報》稱,蔡英文日前宣稱“如果臺灣受到攻擊,美軍必會出手干預,中國要付出很大代價”,“姑且不論此假設的可能性如何,單單設想臺灣遭到攻擊后的狀況,就令人不寒而栗”。“但是仔細想想,美國除了高價出售臺灣二手軍備外,真的會直接出兵,重蹈朝鮮戰爭及越戰的覆轍嗎?”聯合新聞網2日稱,蔡英文對大陸強硬,企圖借宣傳“臺獨”意識,“轉化為自己的政治籌碼”。改版“護照”顯示她依舊“踩在紅線上”,“但就怕哪一天不小心踩到了紅線另一端,最終引火自焚”。▲
環球時報20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