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娜
摘 要:隨著全媒體時代的不斷發展,新聞傳播方式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聞采編工作面臨著嚴峻挑戰。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開展新聞采編工作,要正確把握新聞傳播方向,科學推進全媒體融合,規范新聞傳播體系建設,掌握新技術、新手段來深入創新發展新聞采編工作。
關鍵詞:全媒體;媒體融合;新聞采編
中圖分類號:G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8-00-02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今傳媒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新媒體、新業態不斷推陳出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息變得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面對一個嶄新的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采編人員該如何應對?采編人員全新的職業要求有哪些?本文擬對此作一探討。
一、全媒體時代的概念及媒體融合的現狀
全媒體的概念并沒有在學界被正式提出,但不斷“進化”的互聯網技術,徹底重構了人類信息傳播的機制和形態,傳播過程、傳播技術、傳播范圍以及傳播效果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革,具體表現形式是全媒體,其內涵體現為全程、全息、全員和全效。
全媒體對傳統新聞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新聞報道時效性更強,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縮短了受眾的信息空間距離,實現了信息跨區域高速傳播,受眾能夠在新聞事件發生第一時間了解相關信息;二是新聞表現形式更豐富,能夠整合文字、圖片、視頻和聲音等信息表現形式,受眾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新聞形式;三是能夠實現與受眾互動,通過新媒體平臺的有評論與轉發等功能,受眾可表達自己的看法,強化了新聞傳播效果;四是新聞覆蓋范圍更廣,受眾只要連接互聯網,擁有智能設備,就能夠實現新聞信息的接受與傳播。
經過近幾年來的媒體融合實踐,絕大多數傳統媒體和從業人員已經充分認識到了媒體融合的必要性,在觀念上初步接受了“全媒體”的概念。新聞采編工作者不但改變工作機制,從之前的定時傳播轉為即時傳播,初步實現了全流程和全過程傳播,還緊跟時代步伐,從之前的只重視采編能力轉變為“采編能力和技術能力”并重。特別是在新聞采編實踐中與受眾形成良好的互動,媒體采編人員已經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并開始深入關注互聯網信息傳播、信息服務能力與傳播渠道的評估體系。
二、全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雖然目前傳統媒體由于受眾大量流失而導致傳統傳播能力大幅度削弱,但傳統媒體基于互聯網的現代傳播能力卻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傳播能力的降低。但是,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新聞采編工作仍面臨著諸多問題:
(一)新聞傳播的求真精神受到挑戰
全媒體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網絡平臺快速建立,信息傳播渠道與速度加快發展,誰都有可能成為“新聞傳播者”。大眾發布新聞消息可能是出于好奇心,而現在很多媒體新聞工作者為提高新聞信息傳播時效,也都熱衷于縮短新聞流程,減少求證與把關環節,以求搶占新聞傳播先機。這種不加求證的搶發新聞,實際上給謠言與虛假新聞創造了傳播空間。
(二)新媒體專業技術更新步伐緩慢
新聞采編工作者由于本領有限,仍然較難接受采編流程的徹底重構,雖然他們認識到了技術的重要性,但是在短時間內又很難完全消化并將掌握的新技術應用到工作當中。畢竟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本身也在不斷更新迭代,而傳統新聞采編工作者從觀念上的認同,到自主學習跟進再到工作實踐中得心應手地運用新技術,確實需要時間去熟悉、消化和融會貫通。
(三)傳統新聞傳播缺乏互聯網思維
以往的新聞輿論工作中,新聞采編工作者主要是參與輿論引導,而現在的新聞輿論工作逐漸看重對受眾的服務能力。媒體融合之后的發展趨勢是高度重視受眾體驗和信息服務,而實際上新聞采編工作者并沒有做到以受眾為中心、以體驗為核心,忽視了信息服務的內容生產、內容傳播、產品銷售和媒體管理環節,因此,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不理想。
三、全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的發展策略
全媒體建設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尤其在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下,全媒體自身也在迭代和進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新聞采編工作者需按照全媒體的規律,在理念、技術、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體制機制等方面采取系統化的方案,并根據新變化而不斷迭代創新。具體來講,全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的發展策略有以下幾點:
(一)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傳播體系
在全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報道,不論在內容層面還是形式上的創新都應該堅守新聞職業道德底線。在滿足受眾對于輿論熱點或突發事件信息需求的同時,又必須引導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當前的媒體轉型正步入新時期的探索中,只有讓新聞職業道德體系規范化成為常態,才能從完善和落實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加強媒體自身的自覺自律和提高公眾辨別力等方面開展切實工作。
(二)培養全媒體時代優秀新聞采編人才
全媒體時代的人才發展機制建設需要有計劃地開展集中培訓和拓展訓練,借助高校力量,合理利用資源著力培養優秀的新聞采編人才隊伍,可以建立合作機制聯合打造實踐基地,邀請相關專家和教授為專業對口的學生以及從事新媒體行業的在職人員傳道授業、答疑解惑。除了要訓練全媒體人才掌握多種技術外,更要重視全媒體領域的戰略定位,選題、策劃、傳播等環節的綜合運營都需要高層次管理人才的培養。
(三)必須更加注重受眾體驗和服務機制
全媒體本身就高度重視受眾的體驗和信息服務,基于此,傳統媒體應以受眾為中心、以體驗為核心,辦人民滿意的媒體,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求作出貢獻。新聞媒體要同等重視信息服務的內容生產、內容傳播和媒體管理等多個環節,通過全流程、全效服務來建設現代傳播能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四)要建立和完善人才轉型體制機制
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者從傳統媒體到全媒體的轉型需要一個過程,不可急于求成。全媒體轉型是一件風險很大的探索,在改革過程中,需要細化措施,使得全媒體建設能夠真正落地生根。傳統媒體在全媒體建設、采編人員人才轉型上,必須給予資金、數據和政策等全方位的大力支持,給傳統媒體融合發展增強創新機制。傳統媒體新聞采編流程,一方面必須進行徹底的重構再造,為新技術引進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要做細做實內容考核機制,促進全媒體人才快速成長。
四、結語
全媒體時代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相互融合的時代,全媒體時代下的新聞時效性更強,表現形式更豐富,受眾需求增多,且覆蓋范圍更廣。這一時代下的新聞采編工作,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優勢和互補作用,發揮新聞采編的最佳效應;要科學地推進媒體融合建設,深刻理解全媒體的內涵,利用好新技術新手段來建設新時代的新聞傳播體系。
參考文獻:
[1]尹靚.全媒體時代新聞人應具備的媒介素養[J].青年記者(下),2012 (2).
[2]胡小英.全媒體時代報刊編輯素養[J].今傳媒,2013(9):120-121.
[3]蔡雯.媒體融合:面對國家戰略布局的機遇及問題[J].當代傳播, 2014(6).
[4]郭全中.媒體融合:現狀、問題及策略[J].新聞記者,2015(3).
[5]吳寒芬.淺談媒體融合背景下如何做好新聞采編工作[J].媒體時代,2015,(7).
[6]崔士鑫.建設“全媒體”,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J].傳媒,2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