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小君 杜建忠
摘 要:廣播雖然是傳統媒體,但是得移動者得天下,廣播也是數字移動媒體。地方交通廣播電臺注重節目碎片化、做足活動品牌化、加強思維互聯化,走融媒時代廣播轉型和發展之路。
關鍵詞:傳統廣播;融媒時代;發展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8-00-02
一、引言
在新媒體日益活躍的大環境下,傳統廣播媒體并未望而卻步,而是努力發揮車時代的伴隨性優勢,并張開雙臂,擁抱新媒體。廣播是一個媒體輕騎兵,總會72變。電臺曾經是村頭喇叭、無線廣播、移動walkman,現在是車載廣播,未來可能是各種APP互聯網軟件。社會形態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電臺的適應性很強。上海廣播廣告經營團隊根據當今跨界整合營銷傳播的理念,提出“廣播不是傳統媒體,得移動者得天下,廣播是數字移動媒體”的營銷主張。新媒體對于傳統廣播是“狼”還是“娘”?[1]進入融媒時代,我們傳統廣播的出路,是每一個廣播人必須研究、探索和實踐的課題。
二、節目碎片化
現在,社交網絡平臺資訊與多元媒體信息資訊的高度競爭,促使媒體對受眾注意力的抓取和持久度的把握都成了問題,聽眾對信息的吸取進入了新階段——碎片化,逐漸養成“一心多用”的信息獲取習慣,決定了聽眾媒介接觸行為的“碎片化”特征。
在我市城區上下班,車程一般需10~15分鐘時間,在車載人群成為廣播聽眾主流人群的今天,要在這個時間段盡量頻繁地營造興奮點以刺激聽眾的收聽興趣,“碎片化”的節目形態應運而生。
這對我們廣播節目所呈現的信息內容的要求是:呈現形式不影響聽眾,具有獨特的視角,內容短平快而且重要有趣,具有陪伴性的廣播媒介特點,要在這些新的定義中找到平衡點。
FM1024靖江交通廣播著力打造類型化區域性電臺,其廣播內容轉向緩解目標人群開車疲勞,增加路途趣味,提供交通服務,傳遞社會知識,休閑娛樂等,整合衣、食、住、行、娛樂等各方面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錯落有致地安排在全天節目中。全天節目定位“暢享”系列:《一路暢享》(旅游健身)、《暢享車生活》(車市概況)、《暢享隨心聽》(音樂休閑)、《暢享任逍遙》(美容美食)。各檔節目以“資訊+音樂+話題+音樂”的碎片化小單元節目方式進行構架,路況信息、天氣預測、新聞資訊等服務信息貫穿在各大節目板塊始終。節目要求既要有信息量,又要有娛樂性,強化本土性,增強服務性,做到“貼地飛行”,關注與聽眾密切相關的資訊,并邀請或連線相關權威人士在節目中給予溫馨提示。主持人以聊天式、輕松化的話語方式跟受眾進行交流溝通。就包括從前單一的新聞播報也改為現在的雙人對播,短小精悍的一句話新聞、精辟獨到的新聞點評、記者的口述報道、連線報道、現場報道等都更能抓好聽眾的耳朵和好奇心,避免了聽覺的疲勞。
三、活動品牌化
走出直播室,開門辦活動,通過與各級各類企業單位組織活動化營銷增強廣播的媒體競爭力,并能擴大廣播媒體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是當前眾多廣播媒體的發展之路。
節目為根本,活動來造勢,廣播媒體活動營銷可緊緊依托節目,服務節目,宣傳節目。靖江交通廣播依托《一路暢享》節目,舉行一系列自駕游活動:“尋找桃花源、品味桃文化” “蜜桃故鄉、十里飄香” “愛心助學·自駕宿遷行” “美麗中國——長三角之春”大型新聞文化行動等,自駕游活動不僅為廣大車友打造更具個性的服務平臺、創造更多的文化生活空間,還逐漸成為靖江交通廣播節目在當地富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使交通廣播實現“立足交通,服務受眾”的目標。依托《暢享隨心聽》的“中國好聲音”靖江城市推薦會活動傾力為有夢想、有獨特好聲音的音樂愛好者打造了一個實現夢想的高品質通道,著實讓靖江及周邊的歌迷朋友們瘋狂了一把。依托《一路暢享》節目發起的“主持人帶你游韓國” “行走江南”等旅游活動更是將節目、主持人優質資源利用了起來,同時也讓媒體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得以提升。
除了依托節目,還可結合本地人群的偏好、節慶假日、重點工作、公益事業來舉辦各種節目之外的線下活動。靖江交廣成功舉辦了“走進美麗鄉村”互動體驗活動,這既是廣播媒體進一步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實際行動,又是靖江交廣服務基層群眾的生動實踐活動。靖江交廣主持人邀請廣大聽友一起走進美麗鄉村,了解農家特色、人文景觀、鄉土風情,一起做互動游戲,大家其樂無窮。活動體現媒體社會責任感,彰顯社會效益。與關愛社會特殊群體的公益事業結合起來,靖江交廣舉辦了“為愛舉手”系列——“為愛舉手·情滿三八” “為愛舉手·無償獻血”等大型公益感恩義演宣傳、“為愛舉手·情系琴童”鋼琴獨奏音樂會等活動,讓廣大市民接受了一場場愛的教育,深深觸動了聽眾的情感神經,增強了媒體的親和力和美譽度,彰顯公益情懷。
四、思維互聯化
廣播近幾年的發展得益于汽車的發展,受眾群占據了廣大私家車、出租車的市場,但是在早晚交通高峰后,移動人群進入各自的辦公地點和休息娛樂場所,對于媒體的接觸情緒降低明顯,此時的網絡媒體就成了信息傳播的主流。
在互聯網思潮風起云涌之時,廣播媒體不能固守在車主這塊陣地,而應充分運用“互聯網+”,將傳統與新媒體進行完美結合,充分運用傳統媒體人才、品牌和設備的優勢,廣播內容生產制作標準化、集約化和規模化,與網絡平臺終端相互融通,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受眾分流中獲得一席之地。
作為縣級臺的靖江交廣也不甘落后,新時代新征程,奮力搭上了互聯網這列龐大的高速列車,努力留住和不斷吸納一部分聽眾群。
近年來,靖江電臺先后搭建了靖江交通廣播官方微信平臺和1024汽車網站,并推出了“在線收聽”廣播節目的功能。靖江交廣將電臺節目、網站、微信平臺三個媒體進行無縫對接,廣播節目在兩個新媒體中通過文字、圖像具體體現并得到延伸和拓展,廣播節目中也不間斷宣傳推廣網站和微信,三者形成合力,打造可以看的廣播,可以聽的網絡,向全媒體模式探索發展,促使受眾多元化發展,拓展廣播的生存空間。
FM102.4靖江交廣2018年底進行節目改版,改版當天開展的微信語音送祝福活動吸引了眾多聽眾的參與,節目中收到預祝改版成功的語音祝福就達300多條。得益于各種活動對微信平臺關注度的助推,目前靖江交廣官方微信已經有了6萬受眾的粉絲量。
只要微信平臺的粉絲量有了一定的規模,市場營銷的價值也就具備了,現在的廣告客戶比較重視新媒體,這一微信平臺已被他們作為投放廣告宣傳的陣地所關注,靖江交廣的微信盈利模式已經開啟。
新媒體行業是一個鏈條式發展的產業,我們廣播融媒體須確立自己在整個行業發展中的定位,創建或借鑒成熟的平臺渠道。靖江交廣與新媒體的融合,才剛剛起步,運用互聯網思維,需要向走在行業前列及周邊廣播媒體取經學習,學習他們成功運作的經驗和模式。音頻內容生產是廣播媒體的優勢資源,廣播融媒體要主動適配不同的終端和現實的需求,要改變單純的音頻內容生產者,成為面向整個媒體市場的多方內容提供商,我們也需要去努力探索,充分挖掘內容資源的價值[2]。
五、結語
新媒體時代下,市場給廣播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嫁接平臺,廣播人可以進一步拓寬廣播的傳統路徑,根據終端的不同滿足和實現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3]關鍵還是要打破舊的條條框框,用創新的理念擁抱新媒體,不斷地摸索、探研和創新,才能破繭成蝶,變傳統為新興,實現自身的完美蛻變,促進傳統廣播的大發展!
參考文獻:
[1]孟偉.移動互聯時代的中國廣播影響力——廣西電臺廣播現象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5(05).
[2]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楊明品.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發展報告2014[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07).
[3]吳艷.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廣播旅游節目發展探索[J].新聞傳播, 2015(22):100.
其他作者簡介:
杜建忠,男,漢族,江蘇靖江人。研究方向:教科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