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
摘 要:融媒體時代,新聞短視頻越來越受到受眾的追捧。面對競爭,如何提升新聞短視頻的制作水平,進而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從視頻拍攝前期構思,到拍攝的手法運用,再到后期剪輯,不斷結合新技術應用,推出受眾喜愛的新聞短視頻節目。
關鍵詞:畫面構圖;鏡頭運動;剪輯風格;新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J4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8-00-02
一、引言
新聞短視頻是以傳播新聞信息為目的,運用短視頻呈現方式,在多媒體平臺傳播的一種視頻新聞節目。新聞短視頻區別于一般的資訊短視頻,它不以營利為目的,具有公益性。伴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無論是傳統電視媒體還是平面媒體,大家越來越重視移動客戶端的矩陣傳播效果,多媒體渠道發布的各類新聞短視頻成為了受眾的新寵。新聞資訊、輿論監督、深度調查等等,新聞短視頻蓬勃發展。
技術的進步使得新聞短視頻拍攝越來越便捷高效。新聞短視頻的拍攝設備,既可以是廣播級的電視攝影設備,也可以是手機等便攜攝影設備。無論使用什么設備,在堅持正確新聞價值觀的前提下,努力做到“好看” “耐看” “抓人眼球”,就能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
二、“好看”
新聞短視頻的拍攝要符合美學規律,拍攝的第一步是進行構圖。在新聞短視頻中,構圖包含了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視頻拍攝時使用的景別。新聞短視頻的景別通常有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不同焦距鏡頭的使用會在視覺造型上構成不同的畫面景別。不同的景別會產生不同的視覺空間感,表現出不同的視覺主次關系。在新聞短視頻的拍攝中,廣角鏡頭可以用來拍攝較大的畫面場景(遠景、全景)。新聞會發生在任何地方,新聞現場有可能在宏大的禮堂,也有可能在狹窄局促的空間內。廣角鏡頭可以在不大的環境中還原真實的新聞現場全景,能夠完整展示出新聞現場的宏觀構成。但是,亮點和細節往往需要更近一步。相比遠景,全景,鏡頭慢慢推進,中景能更好地交代人物關系,近景和特寫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的細節。一條完整的新聞短視頻,需要運用到各種景別的組合。
另一個方面是指在畫面中,對視覺中心和被攝主體關系的處理。常見的幾種平面視覺中心概念有九宮格構圖,十字形構圖,三角形構圖,三分法構圖,黃金分割等等,這些構圖方法無一例外,要求我們在拍攝的時候,要把畫面的主體放置在視覺中心處,讓畫面符合美學的客觀規律。
除了這兩個方面,畫面色彩的搭配也會助力畫面結構的優化。在構圖時,巧妙地運用色塊,增強視覺效果。比如說:在大面積的晦暗環境中,放置一小塊明亮的色彩,使他在晦暗的環境中跳出來,吸引觀眾的視線,成為畫面的視覺中心。用作這種色塊的物體,以紅、黃、橙等暖色為宜,因為暖色是“前進色”,容易顯得突出。同樣,不同的光線有著不同的藝術造型效果。拍攝時我們依據光源位置將用光分為正面光、前側光、側光,側逆光,逆光,頂光和腳光。在新聞視頻中,選擇合適的光線造型來營造畫面效果固然重要,但核心是真實還原場景原貌,而不是讓人感覺到過多人工修飾的痕跡。在拍攝中會碰到補光的情況,外置補光光源雖然可以把拍攝場景照亮,但卻會減弱新聞現場的真實感。人為補光與客觀現場難免存在差異,導致畫面色彩發生偏差,使得畫面的真實感大打折扣。因此,在不得已使用人工光源時,必須各種光線邏輯關系上保持一致,維護畫面的真實性。
三、“耐看”
短視頻在時長上往往從三十秒起步,一分鐘,兩分鐘等等,不會很長。內容和形式都要持續構建視覺中心的遞進關系。在畫面拍攝時,必須合理把握鏡頭語言中“靜” “動”兩個變量的辯證關系:
“靜”是強調固定鏡頭的穩定性。例如將機器放置在三腳架上,拍攝穩定的固定鏡頭,沒有任何晃動。固定鏡頭畫面框架是維持不變的,只有畫面中的主體和要素移動、入畫或者出畫,觀眾看到這樣的鏡頭,往往會感覺深沉、莊重、寧靜、肅穆。我們在編輯鏡頭時,可以利用固定鏡頭的這種視覺心理感受,來為不同題材新聞服務。
“動”是指鏡頭的合理運動。通常是指運動鏡頭運動的方式。鏡頭的運動方式包括“推” “拉” “搖” “移”。“推” “拉”強調的是景別的變化,是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在視覺上詮釋整體和局部的關系。“搖”往往是在“推” “拉”這個過程之后,一種環視四周的鏡頭運動方式。“移”則體現出在綜合運用“推” “拉” “搖”這些手法之后,攝影機的空間位置轉換。“移”既可以是均勻有規律的(給人以穩定的變化感),也可以是急促顛簸的(給人以真實跑動等的感覺)。不同運動方式的畫面為新聞短視頻在空間結構的營造上帶來便捷,同時要警惕不符合客觀規律的畫面抖動、會對觀眾在認知新聞真相時帶來干擾。這時,攝影機穩定器為我們帶來了便捷。這些年推出的各類攝影穩定器,為我們的拍攝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有的穩定器是需要外置相機的,有的直接和相機盒為一體,有的直接內置于相機的鏡頭或傳感器上,為畫面實現“防抖動”的效果。
四、“抓人眼球”
新聞短視頻最打動觀眾的是“真實性”。真實的新聞,真實的現場。用影像講述故事,及時記錄下精彩的片段,這些轉瞬即逝的畫面背后都有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新聞故事。而捕獲決定性的瞬間,需要拍攝者平時練就良好的觀察力,熟練掌握拍攝技術,時刻準備捕捉精彩瞬間。同時,這種精彩瞬間的呈現也必須依靠我們科學的后期編輯與剪輯,按照新聞發生發展的規律剪輯短片:
重視剪輯風格的塑造。根據不同的新聞題材,確定合適的剪輯風格。我們所說的剪輯風格,就是節目剪輯的整體構思形成的藝術性風格。這是一家媒體的潛在“特征”風格。獨特的鏡頭語言,獨特的敘事方式,獨特的色彩運用,這些經過創意設計的剪輯風格,可以樹立媒體的品牌辨識度。
重視剪輯節奏的把握。新聞短視頻的節奏會受畫面的切換,鏡頭的延續,景別的變化,組接的轉換速率等多種因素影響。不同類型的新聞有著完全不同的節奏。例如時政類節目要求節奏平穩,邏輯清晰,畫面節奏以穩定為主。民生新聞節目可以更多采用靈活的節奏風格,可以是節奏緊張的事件報道,也可以是情緒舒緩的抒情表達。這種節奏的把握,會更多考慮觀看者對新聞信息的接受過程。在一個段落中采取一個不怎么變化的節奏,會使得觀看者的注意力逐步分散;一個保持很快節奏的剪輯,往往又會使觀眾高度緊張而產生疲勞。適當的節奏變化,畫面,同期聲,音樂的起伏,給人循序漸進的感覺。
用好現場聲。現場聲主要包括同期聲和新聞現場的環境聲。在新聞短視頻中,最能打動觀眾的往往就是真實的現場聲,短視頻由于片長限制,往往一兩句關鍵性的同期就成為視頻的亮點。盡可能多地在視頻中運用現場聲,同時,合理使用配音和配樂,有助于新聞事實的真實的傳達。音樂體現出的是制作者的感情,感情是一種主觀能動性反應,所以,在音樂的使用上,一定要從新聞事實出發,遵循客觀規律,切不可濫用。正確把握情緒渲染和新聞真實性的統一。
用好提示字幕。新聞短視頻由于受時長的限制,在有限的時間內,合理使用時尚美觀的字幕版式,有助于輔助新聞信息的表達。常規字幕有兩種功能:一是對方言等進行輔助性解釋;二是強化需要引起注意的細節信息。在使用字幕時,首先保證字幕的準確性,兼顧字幕版式和畫面的整體性,與畫面融為一體。
用好新技術手段。新聞短視頻在拍攝和后期制作發布中,在畫面呈現,傳播影響等領域,不斷與時俱進,借助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相較于傳統電視新聞,在融合傳播的業態下,給了我們更多的收聽收看方式。VR技術,360度全景,3D立體等畫面呈現,在傳統的廣播電視傳輸播放情況下,需要特別的傳輸渠道,需要特別的收看設備,這使得一些新技術很難在大眾中快速推廣。得益于互聯網和逐步普及的5G技術,在網絡傳播中,觀眾只需要花很少的代價就可以快速體驗到這些新技術。越來越多的新聞資訊通過越來越多的呈現方式在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平臺里呈現,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予受眾更多的選擇。
五、結語
新聞短視頻符合互聯網傳播規律,深受大眾喜愛。互聯網的廣泛傳播又賦予新聞短視頻強大的創新動力。在融合新聞的時代背景下,渠道、受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助推新聞短視頻的創新發展。對于從業人員來說,主動適應變化,學習新的理論和技術,在實踐中豐富發展新聞短視頻的拍攝剪輯技巧,不斷與時俱進,讓我們的作品實現更大的傳播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劉永泗.影視攝影[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8:49-51.
[2] 【美】邁克爾·弗里曼.光線與用光[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年:162-168.
[3] 【美】萊斯利·施特勒貝爾等.攝影師的視覺感受[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1997: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