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大鵬
摘 要:在數字時代,推動傳統編輯出版向數字化轉型已成必然趨勢。本文立足于數字出版的優點、潛力,探討數字出版中的相關問題,并就如何更好推動編輯出版朝數字化方向轉型發展提幾點針對性建議,希望能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編輯出版;數字化轉型;轉型策略
中圖分類號:G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8-00-02
一、引言
與傳統編輯出版技術相比,數字出版流程簡單,技術先進,因而出版效率極高。且在數字化出版物出版過程中,編輯可隨時與讀者、營銷以及作者進行溝通,出版物出版的各環節始終處于互聯互通狀態,出版物的質量得以保證[1]。此外,數字出版物的出版發行平臺多樣,除可在傳統紙媒上發行外,還能在電腦、手機、平板等多個平臺上發行,非常便捷便利。下面聯系實際,就數字出版的優勢做詳細分析。
二、數字時代編輯出版的數字化轉型優勢與潛力
(一)出版效率高
數字出版是一種基于網絡的出版物出版方式。在網絡計算機技術下,作品出版中所需進行的編輯、審稿等工作均能實現便捷化、高效化處理。即網絡計算機技術極大優化了出版物出版流程,提高了出版效率[2]。此外,數字出版物在結束審稿后就能直接發行,不需要再進行印刷,這更縮短了出版時間。
(二)產品形式多樣
與傳統出版技術、出版模式相比,數字技術提升了信息轉移的便捷性,拓寬了出版物發行平臺,讓產品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這是因為,數字技術具有開放性、兼容性、共享性等特征,在數字技術下,各種信息內容都能通過計算機數字形式進行組織與表現,之后在不同的平臺上進行傳播。在這樣技術模式下,出版物的發行更加方便,讀者的閱讀也更加便利。
(三)運營成本
網絡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讓作品出版結構大大優化、出版流程減少、效率高,作品出版成本也大大降低。在市場的推動下,數字出版在近年來發展迅速,大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了數字出版業務的潛力與利益,并著手推進企業內部傳統出版業務向數字化出版轉變[3]。除此之外,一些大型出版集團也在改革出版模式的同時陸續開發數字產品,這更節省了出版成本,讓企業有了更大的盈利空間。
三、數字時代編輯出版的問題分析
網絡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們的消費方式、閱讀習慣等。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無紙化閱讀。這一閱讀習慣的改變更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編輯出版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出版物市場前景廣闊。但與此同時,編輯出版在向數字化方向轉型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問題。具體如,出版標準不統一,導致數字化出版物質量參差不齊,也導致編輯出版行業的發展受阻。其次,部分企業只注重自身經濟利益而不關注讀者閱讀需求,不注重閱讀本身的質量問題,導致最終出版物質量較次。另外,當前一些出版企業內部有一些“老員工”,這部分員工掌握的知識結構相對老化,對網絡、計算機、新媒體、融媒體等新興事物不是十分了解與熟悉,無法熟練使用網絡計算機技術開展相關出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數字化發展。要想實現傳統編輯出版向數字化轉型,企業必須培養出一批知網絡、懂技術、熟業務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從而革新傳統,推動編輯出版朝數字化轉型發展。但目前企業缺乏這樣的優秀人才,這是造成企業難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4]。
四、數字時代編輯出版的數字化轉型策略
(一)提高認知轉變思路
在推動編輯出版向數字化方向轉型發展過程中,相關出版社必須轉變思想,積極容納新事物、新技術,有效推進傳統編輯出版革新與轉型。具體而言,出版社領導人員、管理人員要正確認識到數字化出版的巨大潛力,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措施,如通過制度建設、技術引進等為編輯出版的轉型與創新創造良好條件。其次,出版社需通過相應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基層工作人員信息素養與數字化意識,轉變其思維思想,讓編輯人員更好地把握住出版行業發展動向,推進編輯出版轉型創新。同時該專業大學生也需準確時事動態,了解行業發展趨勢以及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樹立先進理念,加強對先進技術的學習,確保能更好地就業與發展。
(二)促進編輯出版技能轉型
稿件的編排、審核、校稿等各項工作都需由編輯人員具體落實,因此,編輯人員的能力素質將直接影響編輯出版效率,影響出版物的質量。在數字傳媒時代,編輯人需具備優秀能力與良好素養,不僅能在文字表達方面做到規范正確,更能夠清楚、真實地向讀者展示信息與知識,讓數字出版的真實意義得到體現。具體而言,在數字時代,編輯出版技能轉型要達到以下要求:首先,要推進編輯主體由單一性向多元性轉變。在傳統編輯技術模式下,文章的句子、段落、頁碼、章節等順序一般是由作者以及圖書本身的物理序列結構決定。這一特點限制了編輯主體性的發揮。且在傳統技術模式下,信息傳播方式比較單一,編輯出版流程也比較固定落后,這些問題均導致編輯主體的單一性特性比較明顯。但數字化編輯出版模式與傳統出版模式有很大不同。首先,三維空間不會對信息空間產生限制作用,如果想要表達出一個想法,通過一組多微指針就能進行進一步辨明以及引申。且在數字空間內,文字結構宛如一個復雜的分子模型,編輯人員可依據相關序列順序對信息進行重組、擴張,也能在任一時間點、以多種方式完成信息的傳輸與展示,這樣信息處理的效率以及質量就得到大大提升。此外,當前國內的一些出版社仍舊是在壟斷環境經營,受體制以及環境等相關因素影響,一些編輯人員僅熟悉紙質化圖書出版理念與技術,但是對互聯網、數字化技術接觸的不多,對數字版權運營不是十分了解。一些該行業的老員工在面對數字化出版時顯得無所適從,難以滿足工作需求。因此,要想更好地推動編輯出版由數字化方向轉型,編輯人員就需熟悉數字化編輯技術,熟悉數字出版具有哪些新的出版形式,并了解新技術體系下讀者的閱讀習慣、閱讀喜好等,并清晰掌握各類出版終端特點,有效推進編輯工作由紙質化轉向電子化。
(三)推進編輯角色轉變與素養提高
在傳統工作模式下,進行作品出版時編輯人員需要從大量文化資源中搜尋、選擇有價值部分,將有價值信息進行整合加工,通過媒體等向外展示,供人們閱讀學習,從而起到教化思想、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等作用。在此種模式下,編輯與讀者的關系是,編輯處于支配地位。但在數字化時代,傳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編輯不再處于支配地位,而是受眾具有了主動權。受眾通過數字化技術向編輯傳遞自己的閱讀需求、閱讀喜好,之后編輯根據受眾反饋編輯出個性化內容。
可以說網絡計算機技術讓信息傳遞模式、信息載體發生了很大變化,編輯的地位也因此發生改變。
另外,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催生了媒介素養的轉型發展,原來是以知識素養為中心,但現在是以信息素養為中心。在此轉化下,編輯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媒介、媒體以及媒體受眾的交流,從而獲取更為全面、準確的信息資源。在網絡計算機時代,媒介的功能、性質等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媒介種類增多,且技術含量增高。編輯要想更好地進行出版工作,就應當掌握各類媒介的運作原則、方法,以滿足數字化出版要求。為此,編輯應進行更加深入全面的學習,理性、準確掌握媒體變化,深化與媒體受眾的溝通交流,更好地了解受眾需求。在網絡數字化技術迅猛發展的現代化背景下,媒介信息、媒介環境更加復雜多樣,編輯出版的難度、技術水平也大大提高。編輯出版對編輯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編輯人員具備批評式思維意識,有思考問題、辨析信息以及獨立學習與決斷的能力。這就要求相關企業應加強對編輯人員的教育培養,進一步提升其能力素質,推進編輯出版向數字化方向轉型。
五、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閱讀喜好與習慣,也影響了編輯出版模式,有效推動編輯出版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在此背景下,出版社應能正確認識到數字化出版的優勢與潛力,樹立積極正確的發展思想,科學引進相關數字化技術,并通過宣傳提高編輯人員數字化意識與信息素養,有效推動傳統媒體編輯出版的轉型發展。同時當代大學生應能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態,樹立先進理念,努力學習各項先進化技術以提升自身能力素養與專業化水平,為未來的就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淇.新媒體數字時代下編輯出版的轉型與創新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05):246.
[2]張映春.數字時代編輯出版的數字化轉型[J].傳媒論壇,2019,2 (24):50+52.
[3]張濤.數字時代下出版編輯力的提升策略探討[J].傳播力研究, 2019,3(30):156+169.
[4]董宏宇.探析數字時代編輯出版的數字化轉型[J].傳播力研究, 2019,3(0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