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容光
摘 要:當今,隨著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發生很大變化,從傳統媒體轉向了網絡新媒體。每天大量新聞充斥各類媒體,魚龍混雜。新聞工作者是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肩負著神圣的職責與使命。面對新舊媒體融合的新形勢,新聞工作者要恪守職業道德,并將其作為做好新聞工作的首要條件,牢記黨的新聞工作的職責使命,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做好新聞工作。
關鍵詞:新聞工作者;恪守;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8-0-02
我國的新聞事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新聞工作者要牢記職責與使命,恪守職業道德,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聞真實性、堅持改進創新、發揚優良作風,做政治堅定、引領時代、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是新聞工作者在長期的新聞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調整人們相互關系的新聞規范和準則,是社會道德對新聞記者這一職業所提出的特殊要求。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是隨著新聞傳播活動的出現而產生的。五四時期,徐寶璜明確提出“提倡道德”是報紙職務之一的第一人。邵飄萍則把“品性”作為“記者資格”第一要素進行論述的第一人。鄒韜奮認為,新聞記者的活動,尤其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動機,要為社會大眾的福利而活動,而不要為自己的私圖而活動。范長江認為,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聞記者。有了健全的人格,才可以談到其他各種技術問題。新聞記者應當是社會所敬重的人物,如果在人格上有了根本的缺點,就不能算作新聞記者。徐寶璜、邵飄萍、鄒韜奮、范長江不僅是言者,而且是行者、是典范。當今,新聞傳播渠道越來越多樣,新聞工作面臨不同以往的新形勢,恪守職業道德乃新聞工作者之要。
一、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新聞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政治性。黨的新聞工作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最前沿、最直接、最有影響力的陣地,直接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工作全局。新聞工作者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站穩立場,清醒敏銳、辨別是非,確保輿論導向正確,從而堅守好這片陣地。
新聞工作者要堅持黨性原則,堅持堅定政治信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增強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二、以人民為中心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歷史的主人。人民是新聞報道的主體,是新聞工作者的服務對象。新聞工作者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新聞工作者要把體現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滿足人民對新聞信息的需求;要懷著對新聞事業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心系人民、扎根人民,建立與人民水乳交融的思想感情,在人民中間打好自己的根基;要深入基層,讓腳上多沾泥土,讓作品“接地氣” “掛露珠”,宣傳基層群眾的先進經驗,挖掘群眾身邊的生動事例,反映群眾的工作生活;要多使用鮮活生動的語言、群眾的語言,運用豐富的體裁形式,展現群眾新面貌、新生活,使新聞報道為群眾喜聞樂見;要關心人民利益,傾聽人民心聲,回應人民的關切和期待,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三、堅持改進創新
國際新聞界有云:“新聞常新”。新聞講求“新”,要求主抓具有新聞價值的新動向、新事物、新成就、新經驗、新風尚、新人物、新問題;新聞注重“新”,那就是以創新為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這是新聞報道最可貴之處。
當前,媒體格局、傳播方式都發生了變化,新聞的分眾化、差異化特性日趨明顯。新聞工作者要研究不同傳播對象的接受習慣和信息需求,不斷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要深刻把握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創新理念與方式方法、內容形式、體制機制,提高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水平;要堅持新聞工作者的敏感性和開放度,認識新鮮事物,把握新規律,打破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瓶頸,最大限度地迎合受眾,使新聞報道更具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讓新聞作品傳得開、叫得響。
四、堅持新聞真實性
真實性是新聞的基本屬性,是由新聞自身的規律所決定的,是受眾的要求,也是傳媒取信于民的生命所系。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的安身立命之本。真實性是從事實到新聞的必然要求,表現著新聞的基本特征、性質和要求,如果沒有真實性作前提和基礎,新聞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現今,新聞工作的競爭欲發激烈,搶其快、搶其新、搶其真、搶其大,通過報道大事、要事、新事、奇事、突發之事吸引讀者,這其中不乏對描述的新聞事實夸大、縮小、歪曲,虛構或制造的新聞,同時,受利益驅使,也造成一些新聞的不實。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新聞工作者要胸中有大局,從事件和事物的全貌上真實反映宏觀,同時又注重具體,準確報道個別事實;要保證引用的資料準確無誤,保證所反映的客觀事實及人物各方面真實無誤,不天馬行空、不閉門造車;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為利益所動,不為利益所誘,堅持新聞工作的原則,客觀公正地報道新聞事實。
五、發揚優良作風
新聞職業是一種艱苦的職業、危險的職業,也是一種鍛煉人的職業,具有誘惑力的職業,新聞工作者的作風是新聞工作的形象,是文風的體現。堅持正確工作取向,以人民為中心,心系人民、謳歌人民,發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勤奮工作、甘于奉獻,是新聞工作者的優良作風。
當前新聞工作任務艱巨,各種挑戰層出不窮。越是關鍵時刻,越需要具備優良作風,使新聞工作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要樹立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思想,不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筑牢業務素養基礎,善學善為、善做善成,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新聞工作者;要堅持“人民至上,基層是根”的思想,新聞的礦藏在群眾中,牢牢把根扎根在基層,堅持“三貼近”原則,堅持“走轉改”,練就過硬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增強新聞的可讀性和吸引力,把正能量傳遞給大眾;要樹立風清氣正、廉潔自律的作風,杜絕“微腐敗”,剔除“絆腳石”。
新聞事業是黨和人民的紐帶,做好黨的新聞事業是黨和人民之福。新聞工作者要心里有理想,筆頭有激情,堅守新聞工作者的理想和情懷,更好地為人民立言,為時代放歌、為黨和國家大局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N].人民日報,2016-02-20.
[2]全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N].光明日報,2018-04-02.
[3]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N].光明日報,2019-12-16.
[4]藍鴻文.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新聞采訪學(第二版) [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5]劉明華,徐泓,張征.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新聞寫作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