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華
摘 要:隨著供給側等理念的不斷深入推行,我國國有企業的分類改革工作越來越緊迫,國有地勘單位的分類改革開展受到地勘經濟趨勢下滑、財政結構調整、改革措施不明確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導致國有地勘單位的分類改革因此呈現出多樣化特征。分類改革的有效開展不論對于地勘單位地持續健康發展,還是對于單位員工的個人發展都有著極大的幫助[1]。因此,結合分類改革要求與地勘單位分類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對現階段地勘單位分類改革的有效措施加以分析,是提升分類改革工作效果、促進地勘單位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問題;措施
引言:國有地勘單位在追求持續發展方面,擁有很多的有利條件,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歷史性問題也為地勘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一定阻礙,例如產業模式集中度不足、各方面資源不足等問題。在此情況下,國有地勘單位的持續發展必須要從深化單位內部分類改革方面入手,結合國家相關要求及單位實際發展中的問題積極推進分類改革是新時期國有地勘單位得以發展的必然趨勢[2]。
一、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的有利條件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有利條件
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的有利條件可以從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兩方面分析。就內部資源方面的優勢來看,國有地勘單位具有特殊的體制制度、機制與行業特征,不僅包含豐富的地質報告和相關技能技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獨特而成熟的管理資源與管理結構。此外,整體而言,我國國有地勘單位內部工作人員不論是學歷還是綜合能力方面都有極大的優勢,這決定了地勘單位在生存上的優勢。就外部資源而言,隨著我國社會對地質勘察工作的需求增加,地勘單位因此而擁有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二)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首先,單位產業不集中且規模不足,缺乏核心業務。國有地勘單位的經濟主要來源并不在于地質勘查,而在于與地質相關的其他業務,例如各項地質檢測。但這些業務的需求量較低,競爭也更大,而國有地勘單位的服務主體也不是社會而是政府,這決定了地勘單位的發展困境;其次,地勘單位的競爭力有所欠缺。受單位制度、經營模式的影響,價格、技術、附加值的低廉成為國有地勘單位經營主要特征,技術的落后、管理模式的落后直接導致了大部分國有地勘單位的市場競爭力嚴重欠缺問題;最后,很多地勘企業的轉型發展為國有地勘單位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國有地勘單位面臨的轉型與改革問題更加嚴峻,深化內部分類改革越發緊迫[3]。
二、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制定對應機制,加強對分類改革的引導與規范
建立完善的機制是提高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效果的基礎,針對公益性較強的國有地勘單位通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通過落實統一的績效制度與工資制度,能夠更大限度地激發單位員工積極性。結合國有地勘單位的行業特征,根據戶外工作的地點、難度等實際情況制定津貼制度與福利保障制度,同時在激勵機制中做好等級劃分,以此體現工作類型的不同所對應的不同激勵體系。此外,還應引導技術過硬、附加值較高等綜合能力較強的國有地勘單位向企業轉型,并在轉型期間給予資金、技術、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持,提高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效果[3]。
(二)結合相關規定確定單位改革目標及內容
結合國家對國有地勘單位的發展要求,對國有地勘單位的內部管理體系、改革目標、改革方向及內容等進行明確,提高內部人員結構設置、人員職責劃分、資源管理等各方面的科學性、有序性,避免管理混亂等問題的出現。在改革內容的確定上,應根據地勘單位的公益類型進行工作內容劃分,針對公益一類地勘單位,側重于對基礎、公益性地勘工作的完成,公益二類地勘單位應側重于對公益性地勘工作的完成,并根據相關條例社會性服務工作,針對經營類地勘單位,其工作目標及內容應側重于推進企業化轉型,逐步實現企業化管理。通過明確國有地勘單位的不同目標與內容,能夠明確劃分各種類型地勘單位應承擔的工作任務,一方面能夠體現出地勘單位的公益性特征,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各種類型的地勘單位分類改革提供指南[4]。
(三)對不同類型的單位實行不同的改革措施
提高改革針對性,是提高地勘單位分類改革效果的重要舉措。針對公益一類地勘單位,應當從政策改革入手優化單位體制,從提高一類地勘單位用人自主權、建立和改善人事管理制度及財政制度入手進一步促進一類地勘單位的發展。在用人自主權方面,通過轉變人員編制制度,采用人員聘用體系,提高人力資源管理靈活性,同時保證績效考核效果。同時對工資體系進行改革,推行按勞分配制度,提高工作量與收入的平衡。通過財政制度解決國有地勘單位中存在的多部門管理及形式化問題,提高財政等方面的管理合理性;針對公益二類地勘單位,應結合公益二類單位在差額撥款中存在的風險與國家對事業單位分類的要求,對傳統改革模式進行優化,提高公益二類單位的改革效果。通過整合公益二類地勘單位的公益職責,并將其移交給公益一類地勘單位。通過整合公益二類地勘單位的經營職責,并移交給企業型地勘單位,實現事企剝離[4]。
三、結束語
國有地勘單位的分類改革的開展,不僅有利于單位的持續發展,也有利于保障單位內部職工的合法利益,更有利于滿足社會發展的新需求。要保障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的效果,需要相關部門的扶持、需要單位領導的重視,更需要在結合單位行業特征、工作內容等基礎上分析單位分類改革的優勢,并根據實際分類改革中面臨的問題與困境,對分類改革措施進行優化,從制度體系的建立健全、改革目標及內容的劃分等方面入手進行改革,針對不同類型的單位運用針對性的改革措施,從而達到提高分類改革效果的目的,促進地勘單位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毛成棟,王志剛,張靳.供給側理念下的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發展探析[J].中國礦業,2016,25(11):6-10.
[2]姜喜冬. 深化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的幾點思考[J]. 經濟視野, 2017.
[3]徐玫.推進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的思考--以廣西地勘單位為例[J].南方國土資源,2016,(3):45-48.
[4]毛成棟,王志剛,高兵, 等.四川省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現狀及發展建議[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5,(10):31-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