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摘 要: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要想實現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脫貧,重點在于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河北省作為華北平原的人口大省,環抱北京天津兩大都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資源豐富,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重要的一環,脫貧攻堅工作有著重要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近年來,河北省推進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有了很多成功經驗。本文通過對河北省深度脫貧攻堅基本經驗研究,指出下一步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以期早日實現河北省深度貧困地區的徹底脫貧。
關鍵詞:深度貧困;脫貧攻堅;分析;協作
一、河北省深度貧困地區分析
1.1河北省深度貧困地區的確定
2017年3月,在石家莊舉行的河北省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上,確定了河北省的10個深度貧困縣、206個深度貧困村,這些深度貧困縣的確定,是綜合考慮了當地的貧困比例、貧困人口數量規模、人均的可支配收入、當地的基礎設施狀況等實際情況確定的,主要分布于張家口承德壩上地區和燕山太行山的深山區,分別是壩上地區的豐寧、康保、尚義、沽源、張北、圍場和深山區的淶源、阜平、陽原、隆化等10個貧困縣。又從這10個貧困縣中確定了206個深度貧困村,做為脫貧攻堅工作重點中的重點。
1.2河北省深度貧困地區的基本情況
河北省所確定的深度貧困地區,主要集中在燕山-太行山的集中連片區域,這些地區普遍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環境惡劣,容易引發地質災害,可利用耕地資源匱乏,基礎設施建設困難,區域內開發成本高,不易形成產業聚集。河北的深度貧困地區自然生態環境基本保持原始狀態,但是因交通不便,很難發揮其經濟價值,當地年輕人大多數選擇外出務工,村里留守大多數都是老人兒童,勞動力嚴重不足。雖然隨著精準扶貧力度不斷加大,各種政策投入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各深度貧困縣也順利摘帽,區域性整體脫貧,但我們的脫貧攻堅工作仍不能放松,一方面要加快剩余貧困人口脫貧速度,使其按期脫貧;另一方面要防止已脫貧群眾因其他原因再次返貧以及新的貧困人群出現。
二、河北省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基本經驗分析
2.1推動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需要堅持四種精神
河北省能夠順利實現2020年10個深度貧困縣全部摘帽,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役的最硬仗,靠的就是四種精神。第一是持久的實干精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是脫貧攻堅戰中最難啃的骨頭,難度大,成本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決定性效果的,需要持久的實干精神。第二是要有頑強的擔當精神,深度扶貧攻堅工作難度大,條件苦,是領導干部綜合素質的試金石,沒有責任和擔當,很難堅持到脫貧攻堅戰役最后勝利的時刻。第三是要有知難而進的探索精神,河北省深度貧困地區條件更差,沒有現成的成功經驗可以參考,需要我們勇于面對困難,積極探索,做到因地制宜,對癥下藥。最后,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獻精神,深度貧困地區自身造血功能不強,需要加大扶持力度,而很多扶貧項目周期長,很難快速顯現效果,需要我們立足當下,作實眼前,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為深度貧困地區未來發展夯實基礎。
2.2借助京津冀一體化機遇,形成具有特色的扶貧協作模式
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是要實現區域的協調發展,尤其是促進發展差異較大的區域協調發展。河北省推動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受到了首都北京的大力支持,河北省最后一批實現脫貧的深度貧困縣,除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和隆化縣外,全部都是在北京的助力下完成的。借助北京的技術優勢,北京選派貧困地區急需的大量各類技術人才,深入貧困地區進行技術幫扶,為貧困地區提供技術服務,為貧困地區培養技術人才。多家北京企業在河北貧困地區投資落戶,進行產業合作,進行對口幫扶,把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發揮首都特大都市的獨特優勢,帶動深度貧困地區增收。
2.3建立定點幫扶制度,強化幫扶措施
為確保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工作更加精準,河北省建立了定點幫扶制度。對于10個深度貧困縣,河北省采取每個貧困縣安排一名省領導幫扶指導,同時安排一家省直機關、一家省屬大企業和金融機構以及經濟強區縣形成“五包一”的幫扶模式。同時,對206個深度貧困村實行“三包一”的幫扶政策,即每個村明確一名省直廳局級別的干部進行直接聯系,同時安排一支省直駐村工作組、一家市級的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幫扶,形成三家幫一家的共同幫扶。再具體到貧困戶上,實行“一包一”的幫扶政策,每一家貧困戶由一名省或市級機關干部一對一幫扶,形成一家幫一家的共同幫扶。通過定點幫扶,把握精準的要求,確保扶貧攻堅工作做到位,扶到家。
2.4實行社保兜底扶貧,銜接農村的低保制度和扶貧攻堅
河北省為確保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深度貧困地區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實行社保兜底扶貧政策,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對他們給予政策上的支持,確實做到應保盡保。為切實實現農村低保人口和扶貧開發對象認定上的有序銜接,進一步完善了貧困人口家庭的經濟評估和核查機制,并接受社會群眾監督,確保做到精確識別和認定。通過低保線和扶貧線的兩線合一,同步提高兩線標準,對深度貧困地區人口實行政策性的保障兜底,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
三、河北省在深度貧困縣摘帽后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
3.1繼續深入開展精神扶貧,文化扶貧工作
雖然截至目前河北省的深度貧困地區已經全部摘帽,但是脫貧攻堅工作遠沒有結束,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沒有脫貧,同時也要嚴防脫貧人口返貧。深度貧困地區集中處于偏遠落后的山區地帶,貧困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觀念也較為落后,定點幫扶過程中很容易導致對扶貧福利的過度依賴,脫貧成果得不到徹底鞏固。全省的文化宣傳系統必須加大精神扶貧、文化扶貧的工作力度,加強貧困人口的思想政治工作,為脫貧攻堅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實施文明單位、文明校園對貧困鄉村和學校的幫扶共建,加強貧困地區教育工作,育好鄉土人才,實現以智扶貧,幫助貧困人口獲得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激發剩余貧困人口的內在動力。
3.2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生態脫貧
深度貧困地區為了順利摘帽,側重產業開發,快速上馬了很多短平快的項目,很容易引發盲目生產和同質競爭,造成自然資源和能源的浪費,進而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河北的深度貧困地區主要分布于壩上和燕山太行山一帶,有著豐富的旅游生態資源,生態環境基本保持了原始風貌,進行旅游扶貧開發是今后扶貧攻堅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隨著都市生活的不斷加快,人們越來越熱衷回歸自然,向往田園生活,生態旅游觀光產業市場需求巨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加快對農村風貌的改造提升,建設美麗鄉村,進行保護性生態開發,實現生態脫貧。
3.3建立金融精準扶貧的長效機制
河北省的金融機構多項舉措共舉,充分發揮金融資源的整合優勢,為培養和壯大扶貧產業,順利實現深度貧困縣摘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后的發展中,要繼續發揮金融機構助推的作用,建立長效機制,明確金融支持的方向,把著力點放在醫療、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上。要努力構建協同互補的金融支持體系,填補金融服務的短板,結合當地的產業特色,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模式,構建金融風險的防范機制,營造良好的金融投資環境,助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后的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經過多年的發展,河北省集全省之力,順利實現了2020年深度貧困縣的全部摘帽,脫貧攻堅戰役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后續發展的任務仍然很艱巨,當地的貧困人口仍大量存在,也要嚴防返貧現象的發生。在今后的脫貧攻堅工作中,要吸取成功的經驗,繼往開來,最終成功實現貧困人口的全部脫貧。
參考文獻:
[1]張冬燕,張玲.鄉村振興背景下河北省燕山-太行山深度貧困區脫貧困境及對策[J].價值工程,2020,39(07):52-53.
[2]耿軍會,孫璐.河北省深度貧困縣金融精準扶貧脫貧的長效機制研究[J].經營與管理,2019(1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