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雞文理學院
隨著世界范圍內教育水平的卓著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也越發受到大眾關注。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對于教師的專業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小學教育師范生作為教育的“儲備軍”,專業發展對于其成長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教師尤為重要,對于小學教育師范生的專業發展需求的研究也在逐漸展開。
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它是教師個體通過外部提供的機會以及自身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更新而實現的在知識、技能、情意與行為等方面展現出來的專業性和自主性的發展過程和現實狀態。專業發展這一概念,已有成熟的表述,各個學者對于專業發展的解析大多從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兩大類展開。認為專業發展是一個過程——不斷更新、成熟、完善的過程,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培訓學習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從而達到專業化的地步。

表1 問題研究

表2 策略研究
對于專業發展的維度研究,不同學者觀點各異。在教師專業發展的早期研究中,研究者比較多地從知、情、意等方面來分析。近些年來,人們開始關注教師專業發展自主意識方面的研究,關注教師以社會人的身份開始,考察其成為一名專業教師的變化歷程。這對于小學教育師范生的專業發展也有極大的啟發意義,不僅關注小教師范生在專業知識、技能、意識方面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促進小教師范生自覺地實行自我發展管理,不斷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目前,在師范生專業發展中存在的矛盾比較集中,大多表現為專業知識與通識知識的矛盾;教學實踐水平與專業發展規劃的矛盾。對教育知識、教學設計、技術素養的獲得最為關注,對通識性知識、反思與發展、評估與診斷需求最為薄弱;對教師教育教學實踐水平、學科知識以及教學設計的提升需求最為強烈,對專業發展關注度較高,但滿意度低,缺少專業發展規劃。且發展理念存在偏差,又缺乏科學系統的學術性引領,動機不強繼而其導致缺乏對職業的科學規劃。
通過文獻我們不難發現,對于師范生來說,影響其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個人選擇師范專業的動機,很多學生因為從眾心理、家庭推力等原因被動選擇師范專業,導致其學習動機弱,對于師范專業不熱衷,進而影響其專業知識的習得。其次,學校是影響學生專業發展的第二大因素。課程設置不科學,教學方式不新穎,教學設備難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實習機會少,管理松散等,都是學生專業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除此之外,社會對教師專業化還存在一定的誤解,不強調全科教師的作用,使得師范生知識結構、智能結構存在缺陷。
現有研究中,對于小學教育師范生專業發展的策略多從三方面展開,一是從學生出發,使學生對小學教育專業形成正確的認識,通過課程提高對小學教師職業的認同感;二是從學校出發,重視引導小教專業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認同感,積極開展一些專業引導和教育實踐的活動;三是從社會出發,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支持,提高小教專業的社會認可度。
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專業發展的研究多以量化研究為主,主要通過觀察、問卷調查、深入訪談等形式,分析當前小學教育師范生的專業發展現狀,了解其專業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為其小學教育師范生專業發展培養方案的制定提供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四個職業理念,即,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四個維度對小學教師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各方面又有不同的側重點。2014年8月《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教師[2014]5號),提出在未來小學卓越教師領域將“重點探索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模式,培養一批熱愛小學教育事業、知識廣博、能力全面,能夠勝任小學多學科教育教學需要的卓越小學教師”的號召。
以上研究大多以教師為研究對象,探析其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影響因素以及解決策略,對于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專業發展需求側改革的研究較少,缺乏針對性和指導性,不利于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我們將以此為切入點,以小學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深入探究小教專業師范生的專業發展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