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詠煌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狀動脈主要分支的突然阻滯或閉塞,從而導致的心肌細胞缺血或梗死,是全球死亡率較高的主要疾病之一[1]。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后,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使用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及時進行心肌再灌注,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IRI),挽救心肌損傷并限制心肌梗死的面積。然而,心肌的再灌注過程本身可能自相矛盾地引起心肌細胞死亡和心肌損傷,這種現象被稱為“心肌再灌注損傷”,并且約有50%心肌梗死患者主要來源于心肌再灌注損傷[2]。目前我國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不斷攀升,而動脈粥樣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誘因[3],此外,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突然,癥狀危急,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如不及時處理,會危及生命。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然非常高。有研究發現,急性心肌梗死如果能得到及時的針對性治療,一般患者預后較好[4]。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十分重要,臨床上,針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依據包括體征、心電圖變化、肌鈣蛋白變化、心肌酶譜變化等各項檢查,其中心肌酶譜檢查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標[5]。心肌酶譜檢測儀主要用于臨床實驗室心肌酶譜的檢查和分析,為了快速分析心肌酶譜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應用,探討心肌酶譜檢測在診斷中的價值,作者針對診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96例普通胸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匯總分析,為心肌酶譜的檢測推廣應用提供基礎。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收治的96例普通胸痛患者為對照組。研究組男74例,女 22例;年齡 31~92歲,平均年齡 (64.8±14.3)歲。對照組男 70例,女 26例 ;年齡 30~90歲,平均年齡(61.3±13.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組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臨床表現有典型胸痛、伴有胸悶,有明顯外傷、其他臟器損傷或衰竭、嚴重肺部疾病、其他心臟嚴重病變均被排除在本研究之外。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日立7100(急診時間)和羅氏8000(平診時間)自動生化檢測儀進行快速心肌酶譜分析。檢測兩組常規心肌酶譜指標。心肌梗死患者采血在典型胸痛發作后 2~4 h。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常規心肌酶譜指標:LDH、CK、CK-MB。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 LDH(389.6±59.4)U/L、CK(1320.1±454.7) U/L、CK-MB(206.3±49.7)U/L均高于對照組的(154.3±27.7)、(77.5±34.8)、(18.3±9.5)U/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心肌酶譜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 (±s,U/L)

表1 兩組患者的心肌酶譜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 (±s,U/L)
注 :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LDH CK CK-MB研究組 96 389.6±59.4a1320.1±454.7a 206.3±49.7a對照組 96 154.3±27.7 77.5±34.8 18.3±9.5 t 35.176 26.698 36.404 P<0.05 <0.05 <0.05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率較高的主要疾病之一[6]。盡管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率在持續下降,但有研究指出,這種下降并不能改變某些社會經濟弱勢群體及高危人群的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及生存率[7-10]。盡早診斷并治療是目前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目前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臨床表現(胸痛為最典型的癥狀,還伴有胸悶等其他癥狀)、心電圖動態變化、實驗室血清學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其中實驗室血清學檢查中的心肌肌鈣蛋白、CK-MB水平變化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黃金標準”之一[11]。
LDH、CK、CK-MB三項檢查結果在臨床中均可用于心臟疾病,特別是心肌梗死的診斷依據。CK的正常參考值為 20~200 U/L,多在心肌梗死發生后 4~8 h 時上升,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的指標之一,但各種肌肉疾病(嚴重肌肉損傷、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等)、心肌炎等也可引起該項指標上升。CK-MB正常參考值為 0~25 U/L,該指標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后 3 h 左右發生明顯的上升,CK-MB的大幅度升高主要見于急性心肌梗死,一些腦血管疾病、甲狀腺功能減低癥、肌肉損傷的患者有時可有輕幅度的CK-MB升高。LDH正常參考值為114~240 U/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后6~12 h左右增高,常作為急性心肌梗死的輔助診斷指標。
在本項研究中,通過對以上三個指標的臨床數據研究,探討分析心肌酶譜在臨床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LDH(389.6±59.4)U/L、CK(1320.1±454.7)U/L、CK-MB(206.3±49.7)U/L 均高于對照組的 (154.3±27.7)、(77.5±34.8)、(18.3±9.5)U/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臨床急性心肌梗死實驗室檢測指標異常,研究組所有患者最終均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說明心肌酶譜檢測對臨床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具有重大價值。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譜指標與健康人具有顯著差異,心肌酶譜檢測也可以作為心肌梗死的主要診斷標準,心肌酶譜檢測在臨床的應用具有重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