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敏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心絞痛的種類之一,是臨床常見疾病類型之一。不穩定型心絞痛主要是在不穩定狀態下發作,包括發作時間不穩定、發作頻率不穩定、誘發因素不穩定等,且每次發作都會導致病情出現進行性加重,增加心肌梗死發生幾率,且與慢性穩定性心絞痛相比,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疼痛更強,持續時間更長,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因此,需要積極進行治療。藥物治療是臨床常見治療不穩定心絞痛的方式[1],其中,以阿司匹林最為常見[2],阿司匹林能有效阻抗血小板聚集,能有效緩解心絞痛臨床癥狀,治療效果顯著,在臨床上使用廣泛。替格瑞洛屬于新型阻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效果更加穩定。相關研究表明,兩種藥物聯合使用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能顯著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發作頻率,為進一步探明兩種藥物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本文進一步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4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開展,患者均同意參加本研究。納入標準:均符合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標準,心絞痛發作頻繁且持續時間不斷延長,心電圖檢查結果提示ST段、T波改變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者;②合并有神經系統疾病者;③意識不清楚者;④對研究藥物不耐受或過敏者。按照抓鬮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33例)和對照組(31例)。觀察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 46~73歲,平均年齡 (64.54±6.85)歲;病程0.5~8.0年,平均病程(4.26±1.26)年。對照組男18例,女 13例 ;年齡 43~70歲,平均年齡 (64.26±7.09)歲 ;病程0.4~9.0年,平均病程(4.37±1.5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所有患者氧氣支持、抗凝治療、抗心肌缺血治療等常規治療,并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他汀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等進行治療。
1.2.1 對照組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阿司匹林(浙江眾益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198)進行口服治療,1 片 /次,1 次 /d,連續服藥 2 個月。
1.2.2 觀察組 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J20130020,規格 :90 mg×14片/盒)治療,阿司匹林服用方式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使用替格瑞洛進行治療,起始劑量為單次負荷量 2 片 /次,此后 1 片 /次,2 次 /d,連續服藥 2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治療效果、不良反應。①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情況。以周為時間定點,記錄1周內心絞痛發作次數,發作持續時間。②治療2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估:顯效:心電圖結果提示T波恢復正常范圍,ST段降低,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均減少≥80%;有效:心電圖結果提示T波恢復正常范圍,ST段好轉,T波恢復≥50%,50%<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79%、50%<持續時間減少≤79%;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或有加重,心絞痛發作次數增多、持續時間加長??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③不良反應包括呼吸困難、出血、腹瀉、眩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均少于治療前、持續時間均短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1.47±0.38)次/周少于對照組的(3.37±1.45)次/周,持續時間(2.65±0.73)min/次短于對照組的 (3.67±1.14)min/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97%高于對照組的77.4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06%低于對照組的25.8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 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情況比較(-x±s)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n,n(%)]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n,n(%)]
心絞痛包括穩定性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兩種類型,其中以不穩定型心絞痛最為常見。與前者相比,不穩定型心絞痛發作不穩定,疼痛更加強烈,持續時間更長,且發作呈現進行性惡化,極易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質量。
不穩定型心絞痛主要是由于病理生理機制導致的血小板聚集,因此,臨床治療該病主要以阻礙血小板聚集為治療原則[3],阿司匹林是其中最常使用的藥物之一。阿司匹林屬于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抗血小板聚集藥,通過乙?;“宓沫h氧合酶,減少血栓素生成,達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4]。同時,該藥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素釋放等,以達到止痛、抗炎癥的作用[5]。應用阿司匹林治療心絞痛,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心絞痛臨床癥狀,但該藥物容易使患者出現眩暈、出血、嘔吐等不良癥狀,單獨使用其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用藥劑量會隨著病情發展不斷增加,從而提升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且極易導致患者產生耐藥性,影響治療效果,以至于無法達到預期治療目的。替格瑞洛是一種血小板抑制劑,是化學分類環戊基三唑嘧啶其中之一,通過作用于ADP P2Y12受體,達到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的目的[6,7]。同時,替格瑞洛具有較高生物活性,被機體吸收效率更高,服用后起效更快,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其痛苦程度。相關研究表明[8],在阿司匹林的基礎上聯合使用替格瑞洛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效果顯著,且能有效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發生幾率,改善患者相應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均少于治療前、持續時間均短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礎上聯合服用替格瑞洛,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明顯減少,每次心絞痛發作時間明顯縮短,治療效果顯著,從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幾率。本次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并且,在本次研究中,對患者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該結果表示聯合使用阿司匹林與替格瑞洛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出現眩暈、腹瀉、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的情況更少,更具安全性,預后效果更好。本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采用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具有顯著臨床治療效果,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縮短心絞痛發作持續時間,改善相關臨床癥狀,減少患者痛苦。同時,聯合使用替格瑞洛與阿司匹林,患者出現眩暈等不良癥狀較少,具有較高用藥安全性,預后效果更加,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