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 曾丹蕾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皮膚發癢、麻刺感、皮疹等,發病原因為血管的炎性充血以及組織水腫[1],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發作、難以根治的特點。目前臨床中主要通過藥物療法對慢性蕁麻疹患者進行治療,所用藥物主要為抗組胺藥物,但是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常規的用藥治療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療程結束后病情易反復,不利于患者的康復[2]。本科室于2017年6月~2019年1月期間應用斯奇康穴位療法結合中藥治療慢性蕁麻疹患者,對其應用效果進行探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在本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的慢性蕁麻疹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及治療組,各55例。治療組中,女30例、男25例,平均年齡(35.21±1.25)歲,平均病程 (15.45±3.38)個月 ;對照組中,女32例、男23例,平均年齡(35.64±1.68)歲,平均病程(15.64±3.41)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開始前,研究方案以上報醫院倫理委員會并經批準備案,并在研究開始前將研究方案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且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3,4]①年齡>16歲且<70歲,男女不限,于2017年6月~2019年1月在本院皮膚科門診就診。②蕁麻疹癥狀發病至患者入院時間≥6周。③在日常生活中無誘發蕁麻疹癥狀的加重因素。④無心臟、肝腎、肺部等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或慢性疾病。⑤患者了解本次研究過程,自愿參與研究,能夠配合醫護人員完成研究。⑥治療期間不使用其他藥物,包含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劑類藥物。
1.3 方法
1.3.1 治療組 采用斯奇康穴位療法結合中藥治療。注射點選擇曲池、合谷以及足三里穴,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商品名:斯奇康,湖南斯奇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S20020019)1 ml,隔日 1 次,3 次 /周;中藥采取經驗方[5]:金銀花 15 g、連翹 15 g、生地黃 20 g、赤芍 10 g、丹參 10 g、路路通 10 g、地骨皮 10 g、防風 10 g、蟬蛻 6 g、白鮮皮 10 g、紫草 10 g、板藍根 15 g、甘草 6 g,1 劑 /d,每劑水煎取 400 ml,分2次溫服。7 d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服藥期間忌食牛羊狗肉、魚蝦蟹、辛辣刺激等食物。
1.3.2 對照組 單獨服用鹽酸西替利嗪片(廣東彼迪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03387),口服,1 片 /次,可于晚餐時用少量液體送服,若對不良反應敏感,可每日早晚各 1 次,半片 /次[6]。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將治療效果分為明顯好轉、好轉及無效三個維度[7,8]。明顯好轉:患者臨床瘙癢、麻刺感以及皮疹癥狀完全消失,3個月內未見復發;好轉:患者臨床瘙癢、麻刺感以及皮疹癥狀有所好轉,1個月內未見復發;無效:患者臨床瘙癢、麻刺感以及皮疹癥狀較治療前未見變化甚至有加重感。總有效率=(明顯好轉+好轉)/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明顯好轉22例(40.0%)、好轉26例(47.3%)、無效7例(12.7%),總有效率為87.3%;對照組患者明顯好轉12例(21.8%)、好轉19例(34.5%)、無效24例(43.6%),總有效率為56.4%。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蕁麻疹是一種臨床中常見的皮膚疾病,主要因患者機體皮膚以及黏膜小血管的異常擴張所致,是一種限局性水腫反應。由于發病后患者皮膚會出現瘙癢、麻痹等不適感,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9]。目前臨床中對于慢性蕁麻疹的治療主要以西藥為主,但臨床實踐發現,對于慢性蕁麻疹常規西藥治療效果難以達到預期,且病情復發率較高,患者預后較差[10]。
中醫理念中,慢性蕁麻疹被歸結為“癮疹”、“風疹”、“游風”癥結,一般而言,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或平素體弱,陰血不足,血虛生風,或因皮損反復發作,氣血損耗均可導致病情的出現,此外風邪外襲,以至內不得泄,外不得透達也可導致癥結積郁于皮膚,引發慢性蕁麻疹[11]。故治宜益氣固表、健牌化濕、疏風止癢。方中以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生地黃、板藍根、地骨皮清熱涼血,蟬蛻疏散風熱、透疹,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解毒,赤芍清熱涼血,紫草清熱涼血、透疹消斑,丹參活血祛瘀、涼血消癰,路路通祛風活絡,甘草調和諸藥。慢性蕁麻疹的治療通常以“挾濕”、“挾淤”為主,因此治療中應當將祛濕補虛、活血化瘀作為重點,本次研究中穴位注射點選擇曲池、合谷以及足三里穴,其中曲池、合谷穴同屬于手陽明大腸經,陽明經多氣多血,與手太陰肺經相表里,故曲池、合谷穴有疏風解表、調和氣血、祛熱祛癢之功效,針刺曲池、合谷穴可調節機體低下的免疫功能,可治療癮疹、濕疹等皮膚病。而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一部分,能夠健脾胃,補氣血,活血化瘀,血熱解讀,將曲池、合谷、足三里穴納入為蕁麻疹患者中藥治療的主要點位,能夠完全將“祛邪”、“扶正”兩大中醫治療理念融入,標本兼顧,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此外再結合穴位注射藥物停留時間較長的特點,更增強了穴位效能的治療效果[12]。
斯奇康系將卡介菌經 65℃熱酚去掉菌體蛋白質,再用乙醇沉淀提取而成,分離精準,蛋白含量低(僅0.05%,因而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主要含多糖和核酸等多種免疫活性物質,其中多糖占90%以上,藥理研究結果表明,菌多糖具有確切的免疫調節功能且無毒無不良反應。斯奇康還通過促進患者機體內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網狀內皮系統以及單核-巨細胞功能的改善,提升機體的自認抗病能力。通過穩定肥大細胞,降低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減少脫顆粒細胞釋放活性物質,達到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效果。作者通過對本組的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明顯好轉22例(40.0%)、好轉26例(47.3%)、無效7例(12.7%),總有效率為87.3%;對照組患者明顯好轉12例(21.8%)、好轉19例(34.5%)、無效24例(43.6%),總有效率為56.4%。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斯奇康穴位療法結合中藥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好、起效快、復發率低、安全可靠,是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