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懷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三、四、五級的語言技能目標中明確要求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量應分別累計達到4萬、10萬、15萬詞以上(教育部 2012)。由此可見,《課程標準》對英語閱讀的要求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對課外閱讀也有明確要求。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迫于應試的壓力和條件的限制,許多農村初中沒有開展課外閱讀,或是直接將與教材相關的教輔書上的習題當作課外閱讀。另外,學生家長因自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限制,普遍無法給予孩子英語學習有效的幫助和指導,不知道如何幫孩子購買英語課外書籍。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既無課外閱讀平臺,又無課外閱讀書籍,導致英語語言輸入少,閱讀興趣很難得到激發,無法養成良好的英語課外閱讀習慣,英語閱讀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發展。
如何在農村初中組織學生開展英語課外閱讀,發展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一線教師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下面將借助藍思英語分級閱讀平臺,探究如何組織農村初中七年級學生進行分級閱讀訓練,提高其英語閱讀能力。
分級閱讀是指按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認知水平、思維水平,并根據語言學習規律為其選擇階梯式系列讀物,依次推動和促進他們閱讀能力、閱讀習慣及品格與價值觀的發展,使他們在體驗閱讀樂趣的同時掌握閱讀方法。分級閱讀的本質是可理解性閱讀,強調學生閱讀能力與閱讀材料難度之間的匹配(張金秀 2017)。提倡學生選擇比自己閱讀水平稍高的文本材料,特別是文本的詞匯和語言結構應該在其“最近發展區”內;關注文本意義大于關注語言,強調其積極閱讀體驗。分級閱讀的重點首先在于理解文本的意義,與文本對話,體驗閱讀樂趣;其次是學習語言。
目前英語分級閱讀已形成一些成熟的體系,如英國的牛津閱讀樹、美國RAZ、藍思(Lexile)分級等,在世界范圍內有良好的知名度和信譽。其中,藍思分級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研究開發的一套衡量學生閱讀水平和標識文章難易程度的標準,一方面可以方便學生測試自己的閱讀水平;另一方面在給出版物標識藍思難度分級后,可以方便學生找出符合自己的閱讀材料,以便循序漸進,穩步提高。目前,藍思分級已經發展為最具公信力的閱讀難度分級系統。
由藍思分級平臺的專業人員對所教班級學生進行培訓后,組織他們按要求進行30分鐘的閱讀測試,得出他們的起點值。從初測結果來看,參加測試學生的平均值為30L,其中最高值為307L,最低值為BR188L,閱讀能力不容樂觀。這個數據也說明由于課外閱讀的缺失,農村初中學生知識面比較狹窄、深度理解能力不夠,英語閱讀能力亟需發展。應通過科學的測評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作為后續開展分級閱讀的依據。
在測試完畢后,學生在藍思分級平臺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材料的類型,如小說、歷史、人物傳記、體育、動物、音樂、國家地理等。藍思分級平臺參考學生當前的藍思值及其感興趣的書籍類別,推送相應的書籍給學生。推送的書籍的難度在學生閱讀水平50L—100L范圍,這種水平的閱讀材料既可以避免出現書籍過難導致學生閱讀困難而難以繼續,又可以避免讀物過易而學生容易放棄。這樣,學生愿意讀、讀得懂、讀得久。
1.組建“悅讀”小組,以伴促讀
參考學生的藍思閱讀值和興趣傾向,組建6人一組的合作型“悅讀小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明確組長的職責和任務:(1)監督組員的閱讀進度;(2)閱讀分享課上組織本小組活動;(3)積極有效與教師溝通;(4)每周選一本小組共讀書并在讀完后組織組內分享交流。
七年級學生很樂意分享,他們經常是讀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后就迫不及待地告訴同組的成員,建議對方讀,而收到建議的學生對同伴推薦的書也往往充滿期待。“悅讀”小組的建立是課外閱讀順利實施的有力保障,能促進“悅讀”氛圍的形成。這種同伴互助的學習方式對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策略,增強成功體驗,擴大閱讀視野,提高閱讀效率都有一定的正面促進作用(袁露露 2017)。
2.組建“悅讀”家長群,以家促讀
組建學生家長群,以此為平臺與家長進行溝通,盡可能爭取家長的支持。由于學校地處農村,家長因自身受教育程度和其他方面的限制,基本不可能實現親子英語閱讀。通過與家長的反復溝通,讓他們意識到英語閱讀對孩子英語學習和終身發展的重要性,鼓勵他們從精神上支持孩子進行英語課外閱讀,盡可能多地為孩子的英語閱讀提供方便,努力營造家庭中的英語“悅讀”氛圍。同時,借助家長群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家中閱讀的情況。
教師每周會把一些數據,如本周孩子閱讀了多少本書、有效閱讀詞數為多少、通過了多少quiz等情況發送給家長,讓他們更好地了解近期孩子的閱讀情況。通過努力,在校內、校外營造一個適合英語閱讀、支持英語閱讀的“悅讀”氛圍。
1.選好共讀書,做好閱讀日志
每兩周選出一本書作為全班的共讀書,要求學生必須寫閱讀日志。剛開始時,學生的閱讀日志聚焦在表層的收獲,忙于抄寫生詞和句子,而非關注文本意義和人文內涵。往往一本很薄的書讀下來,閱讀日志上就是一大堆的生詞和句子,這對學生持續閱讀和閱讀興趣的激發都是不利的。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在比較了多種模式后,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日志作了規范,引導他們聚焦于文本意義的理解和欣賞。
閱讀日志樣例見下表:

Date:From to Name of the book_______________Writer_______________1.Who____________ 2.What情節理解經典人物(你認為最經典的人物)好詞佳句我的疑惑3.When___________4.Where___________5.Why____________6.How____________7.寫出5—10個詞8.寫出3—5個句子9.5—10個好詞10.3—5個佳句11.疑惑
通過填寫閱讀日志引導學生由聚焦詞與句子轉為關注文本意義,享受閱讀。學生在獨立閱讀完成閱讀日志后,獲取了事實性信息,對情節和人物也有所了解,基本實現了解碼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目標,為后面的閱讀分享課奠定了基礎。
2.上好閱讀分享課
閱讀分享課依托閱讀日志,以“悅讀”小組為單位,對共讀書進行深層次的分享和理解。閱讀分享課以討論為主,打造以學生為主的課堂。
閱讀分享課的模式:
活動1:復述閱讀文本:要求學生根據閱讀筆記中情節理解的5W信息,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復述閱讀文本。
活動2:介紹最欣賞的人物:要求學生根據閱讀筆記中收集的語言信息,介紹自己最欣賞的人物。先組內介紹,然后每個小組選出最精彩的內容在班上分享。
活動3:分享好詞佳句:要求學生先小組內交流介紹自己收集的好詞佳句,并說明原因;然后,組內推選出最有代表性的好詞佳句在班上分享。
活動4:解惑答疑:要求學生先組內討論自己閱讀中的疑惑,如果組內不能解決,就提出來在班上討論解決。
因為學生提前寫有閱讀日志,所以教學活動是在學生閱讀后語言和思維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進行的,效果比較理想。同時,閱讀日志為學生的表達提供了足夠的語言支架和內容,使得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活躍,課堂互動充分,目標達成度高。另外,將閱讀與聽、說、寫等技能整合,實現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綜合發展。
英語課外閱讀是一種開放式學習。每個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同,閱讀習慣、閱讀方式、閱讀特點和興趣有所差異,這些都會導致不同的閱讀行為和閱讀體會。因此,對英語課外閱讀的評價不能跟課內閱讀評價一樣,而應重過程評價。評價既要能反映學生的閱讀成績,以促進其自主性的發展和自信心的建立,又要能反映他們在閱讀中因個體差異所產生的問題或不足,以促使他們后一階段更好地學習(連凱 2017)。
教師可以設置以下獎項,每月進行一次評比:
1.藍思超越獎:獎勵本月閱讀中進步最大的學生;
2.藍思小蜜蜂獎:獎勵本月在線閱讀時間最長的學生;
3.藍思QUIZ最佳通關獎:獎勵本月quiz成績最好的學生;
4.藍思閱讀達人獎:獎勵本月在線閱讀詞數最多的學生;
5.藍思最佳閱讀筆記獎:獎勵本月閱讀筆記做得最好的學生;
6.藍思最佳組長:獎勵本月表現最好的“悅讀”小組長。
通過這些獎項的設立和每月一次評比,并在年級大會上頒獎,讓評價發揮盡可能大的作用,激勵學生進行持續的英語課外閱讀,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與不足,嘗試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明確努力方向,進而引導他們向享受閱讀、終生閱讀、終身學習方向發展。
實施分級閱讀3個月,學生的人均有效閱讀詞數為28 655詞,最高有效閱讀詞數為131 219詞,這個數字遠超過他們以前數年的閱讀量。大量的英語課外閱讀不僅使學生獲取信息、習得知識、拓寬視野,而且使他們廣泛接觸真實、地道的語言素材,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積極、科學的評價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他們養成課外閱讀英語書籍的好習慣,既培養了其積極的閱讀情感,又提高了其自主學習能力。在線閱讀3個月后,藍思平臺專業人員組織了第2次測試,學生的藍思平均值為61L,比初次測試提高了31L,其閱讀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
在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以分級閱讀的方式發展農村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非常迫切。運用分級閱讀,讓學生能自由選擇難度水平與自身能力相當且感興趣的閱讀材料,激發其持續閱讀的積極性,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也是發展農村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路徑和方法。同時,在實施分級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閱讀技巧和策略的指導,采用科學的評價機制,促成學生積極的閱讀情感,培養其終身閱讀的意識。